第217章(1 / 2)

“退了一回,便会有第二回。妹妹倒是担心了, 咱们还能退几回?”宜妃这时候, 说了此话时,语里还带上了忧虑之色。

采薇听了这话后, 也是觉得宜妃的话在理。

只是, 她不想跟太子妃对上。

完全是觉得没必要。

采薇没记错的话,第一世时, 皇帝是在康熙三十四年六月才正式册封的太子妃。

那时候,瓜尔佳氏可没有一嫁进皇家, 就让皇帝如此厚重的对待。

越是皇帝给太子做了体面。

采薇就越是有一种感觉。

也许皇帝这一世待太子的感情,跟第一世时,是不同的。

那是一种直觉上的,莫名的第六感。

当然, 如果用事实来讲的话。

采薇就是觉得这一世的元后赫舍里氏的贤惠面皮, 给人扒开了。

皇帝当初是不相信的。

皇帝也做了一些事情,给元后掩去了污名。

可有些事情在皇帝的心中落了痕迹。

那么, 这些痕迹最后会应在什么地方?

采薇想, 皇帝待太子肯定感情肯定会更复杂的。

至少, 元后第一世时,在皇帝心中留下的完美, 已经不那么完美了。

“太子妃是未来的国母。”

采薇说了一句。

这话一出来, 惠妃的脸色变了。

“荣妃妹妹的意思, 咱们就应该退一步吗?”

惠妃问道。

“惠妃姐姐, 你不妨问一问宜妃妹妹, 看看宜妃妹妹可是愿意了,去开罪未来的皇后娘娘?”采薇的目光,望向了宜妃。

“宜妃妹妹,你的意思呢?”

采薇是直接的问了话。

宜妃沉默了。

宜妃膝下哪怕有两个亲儿子。

可宜妃真没有夺嫡的心思。因为,在宜妃进宫的这些年里,宜妃能瞧见的,是皇帝对赫舍里氏一族的厚待。

以及皇帝对太子的满意。

这一个继承人,皇帝一直是捧在手心里,那是对待君臣子民时,对太子也全然是夸赞。

太子监过国,太子的行事做风,在朝野之间,也是一片赞扬。

太子的优势太明显了。

这时候,后宫的嫔妃里,如果不是重生者。

人人都认为,太子是未来的天子。

至少,按着前世那些皇帝的寿数。

太子继位,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等事情情况下,她们这些嫔妃,哪怕现在是天子的嫔妃。

可未来呢?

等着新君上位,她们就是太妃呢。

那时候,这宫中的新主人,就要换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后宫同样是一个道理的。

太子妃管了后宫的宫务,那是皇帝给的权利。

她们这些协理的嫔妃,哪怕有一个名义上的庶母身份。到底还是底气不足的。

“荣妃姐姐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宜妃同意了采薇的话,她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咱们总得给太子妃一些颜面。”

“惠妃姐姐,您看,这一回,不若咱们退一步如何?”

宜妃问道。

采薇也是说道:“夏日少用些冰,不过,就是暑日难了些。到底这用冰,不比了用碳。这冰少些,那日子还是要照过的。寻常百姓家,没了冰,那日子难道就不过了吗?”

采薇这话,看着是在降了火。

实则,何尝不是在给了惠妃一个理由。

这做事情,不做啊,不做急。

现在不着急。

这用冰少了,热不死人的。

可若是冬日里,那是碳少了?

这若是闹出了人命呢?

嗯,有些事情,不能细想的。

惠妃没想到啊,她本来是来拉了盟友。想瞧着,宜妃是转变了立场。

就是荣妃,那也是一个立场不坚定的样子。

惠妃能说什么?

哪怕她再不满意了太子妃,那太子妃的身份搁那儿,是她能反对的吗?

“两位妹妹倒是大度。”

“哼,就不怕,养虎为患?”惠妃是真的怕。

她的儿子胤禔,如今跟太子斗得利害。

如果太子妃在后宫站稳了脚根。于惠妃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惠妃瞧着,这一回,荣妃、宜妃退了。

她能不退吗?

单打独斗,可不是惠妃的风格。

“惠妃姐姐,这一回的事情,太子妃总是师出有名的。咱们不过协理了宫务。这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宜妃那是做了和事佬。

惠妃的目光,在宜妃的身上仔细的打量了一眼。

然后,惠妃闭上了眼睛。

惠妃是深呼吸了一口气后。

她才是睁开眼睛,又是吐了一口气。

似乎要吐出了心中的那一些不满。

惠妃说道:“既然二位妹妹主意定了,本宫还能说什么?”

“自然是依了二位妹妹的意思。”

惠妃这时候,便是起身,说道:“本宫还有事,就不多留了,告辞。”

惠妃起身,那是离开。

卫贵人是随了惠妃一起来的,惠妃要离开,她当然也是跟着起身,给荣妃、宜妃二位福一礼,然后,随着惠妃一起离开了。

采薇瞧着惠妃离开的背影。

采薇瞧着人走远了,殿中瞧不见后。

采薇叹息一声。

“惠妃姐姐啊,还是念着太子跟大阿哥相争之事。”

采薇给自己之间的不做为,寻了这么一个借口。

当然,事实上,这也是一部分的原由。

至少,在太子之位稳固时。

采薇可不会去撞了南墙。

如果太子落了井里,要落井下石的时候,采薇觉得她可以看了好戏。

现在嘛,她不想去捧了毓庆宫。

同样的,她也不想开罪了。

“惠妃姐姐是心急了。”

宜妃倒是附合了采薇的话。

“好叫荣妃姐姐知道,惠妃姐姐一到了翊坤宫中,就是逼了妹妹做选择。唉,一场姐妹,妹妹也是为难的。”

宜妃嘴时,把自个儿是撇干净了。

采薇听着,倒不在意。

这后宫的嫔妃,哪有什么傻子?

没人会为了别人的利益,那是努力冲上去,当了出头的椽子。

“太子妃是皇上挑的,自然是样样出挑了。”

“如今毓庆宫又有了两位皇孙。惠妃的膝下,则是两位皇孙女。这一比较嘛,怕是惠妃姐姐心态不平衡了。”

采薇也是附合了宜妃的话,那是挑了惠妃的刺儿。

这一起说些别人的坏话,最能拉近了感情。

更何况,采薇和宜妃说的,全是实话。

她们只是站了自己的立场。

那肯定是不站了惠妃那一面,给惠妃当了刀子使。

“说句实话,妹妹是不看好了,大阿哥跟太子相争。太子殿下是储君,哪是能正面去开罪的?”宜妃说了她的态度。

其实,采薇也是一直在思量。

惠妃为何乐意了,让她的儿子跟太子去争、去抢呢?

明明太子的优势,在前期是真的非常大啊。

不过,后来一想。

采薇就是明白了。

太子代表了一股势力。

可太子还有对立面,这一个对立面,不是大阿哥,也会是别人。

而惠妃只是看明白了皇帝的心态。

然后,让大阿哥去当了那一面,站在太子对立面的旗帜。

所以,这些年来。

大阿哥的一方势力,才能跟太子一方势力,那是斗一个旗鼓相当。

这真是明珠太利害?

还是大阿哥太受宠?

也许明珠是利害。

也许大阿哥是受皇帝器重的。

可比起储君的重要,他们是不及的。

这些年来,他们的势力跟太子一系,还能越斗越勇。

那是膨胀的利害。

这只说,这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在默许了,大阿哥跟太子的相争。以及给了明珠一系许多的实惠,让他们做了一个派系的代言人。

这是皇帝在平衡了朝廷的势力。

惠妃、大阿哥母子,这就是受惠人。

可这样的未来,这样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了?

那么,大阿哥将来的落寞,也可以想像了。

可是,大阿哥是什么事情从权利的位置上,那是落一个圈禁的?

是太子被废了。

如果皇帝不是寿数太长了。

如果大阿哥在跟太子相争的时候,势力一直扩大了。

太子真的被斗倒了的话。

皇帝的寿数,又不是那么的长?

其实,大阿哥未尝不是有机会的。

只能说,世事弄人。

“宜妃妹妹,大阿哥是皇上的长子。惠妃姐姐是一个能耐人,想来,她必然是有她的看法。”采薇这般说了一句。

宜妃听懂了。

惠妃能护住了长子。

这可是皇帝排序的头一个皇阿哥。

在胤禔之间,皇帝是有儿子的。

只是,全部夭折了。

宜妃可是知道的。

荣妃当年生下的承瑞皇阿哥,才是皇帝真正的头一个儿子。只是没养住。

那么,惠妃能保下了皇帝的庶长子。

还让她的儿子占住了这一个名份。这说明了,惠妃是一个有成算的。

“荣妃姐姐说的是,想来,惠妃姐姐是有她的谋算。”

宜妃笑道:“妹妹是一个性子直爽的,倒不必掺合了。这是怕掺合进去,哪儿又是办出错事来。”

“这宫里,真有错处,可就是给自家的孩子落了脸面。”

宜妃这般说时,目光还是注意着荣妃。

采薇点点头。

“本宫跟宜妃妹妹的心思是一样的。”

“一动且不如一静吧。”采薇也是承认了,她就是不想多事。

毓庆宫。

太子妃正在查了帐册。

做为管事宫务的太子妃。

乌喇那拉.淑芬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当然,她不是真的闲不住。

而不想闲下来。

毕竟,她是自己的期望之人。

她若是不稳住了,这一份得来的权利。

那么,就是在给别人提供了攻讦毓庆宫的机会。

“主子,惠妃、宜妃去了钟粹宫。”

“哦。”太子妃听着陪嫁奶嬷嬷来禀了的消息,她搁下了账册。她这时候,抬了头,问道:“查到了些什么?”

“惠妃离开时,似乎还是气恼的模样。”

“宜妃离开时,却是笑脸盈盈。”

“至于三妃谈些什么?这未尝查到。”奶嬷嬷那是仔细的回了话。

太子妃笑道:“能查到这些就足了。三妃都是宫中的老人,这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肯定经营的仔细。咱们且不能小动作太多,若是让人抓了蛛丝马迹,那是挖出了咱们的人,就会闹得难堪了。”

奶嬷嬷听着这话后,忙回道:“是,主子。”

太子妃这一回的行事,就是依了婆母元后赫舍里氏的旧例。

这等行事,她只是小小的拭探罢了。

真想做些什么?

太子妃不会这般的着急。

要知道,三妃也不是吃素的。

太子妃可不敢真让人拿住了把柄。

说实话,这下半年,还有四阿哥、五阿哥,两位皇阿哥的婚事,让内务府操办。

如今太子妃掌了宫务,这事情她肯定也得过问了。

这事情里面,跟荣妃就有关系了。

这等时候,太子妃也是有心,她倒真想探一探钟粹宫的底儿。

太子妃心中有些想弄清楚了。

荣妃也是跟她一样吗?

是不是一个重活一回的幸运儿?

想到这些时。

太子妃倒没了看账册的心思。

这时候,太子妃又跟奶嬷嬷议了毓庆宫的事情。

这毓庆宫有什么让太子妃关注的?

那自然就是两个侍妾李格格膝下的孩子了。

“嬷嬷,我有心抱养一个孩子。”

太子妃说道:“不掬是大李格格生的,还是小李格格生的。她们哪一个自愿让我抱养了,我便是都使得。”

“主子,您刚嫁进皇家。您还年青,这一定能生了嫡子的。”

奶嬷嬷劝道:“若是抱养了一位皇孙,这……”

“嬷嬷,你想差了。都是太子殿下的子嗣。不管是何人生的,总归叫我一声嫡额娘。”太子妃很淡然。

她刚嫁进皇家。她刚嫁给太子,她需要在太子跟前做的,就是让太子信任她。

还有什么比一个贤惠的名声更好的事儿?

更何况,她真的不介意抱养一个儿子。

这养孩子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想养好了一个孩子不容易,想养歪了一个孩子,那是很容易的。

太子妃的心思,还是想的远着。

“我倒是想让嬷嬷去跟两个格格商量了。她们若是愿意了,我自在太子殿下跟前,许她们一回,替那等真正本份的求一个侧福晋的名份。”

太子妃这时候,话中的语气,还是一派的平静。

“想来,若是一个本份的侧福晋。毓庆宫也是能多得一份安宁。太子殿下在朝堂上,还是要观政、理政,那是为国事操心。这一些内宅的事务,就不当让殿下再多废心。若是殿下还要操些这些小事?这是我这个太子妃的失职……”

太子妃做事情,总要给自己贴一幅站在道义之上的面孔。

很好用,也很有用。

至少,淑芬清楚的知道。

这等好名声,很重要的。

“主子。”

嬷嬷还想劝。

这时候,有小宫人来禀话。

太子来了。

奶嬷嬷自然不会劝话了。

太子妃起身,笑道:“我迎一迎殿下。”

太子妃刚起身,走了几步,未尝迎到殿门口时。

太子到了。

“恭迎殿下。”

“不必多礼。”

太子在嫡妻面前,还是颇不错的心情。这时候,说话时,还是一派的温文尔雅之态。

二人落了坐。

太子妃笑道:“殿下可是遇上了什么喜事?瞧着殿下欢喜的模样,我都想听听,想跟殿下一起分享了这一份喜悦。”

“哈哈哈……”

太子大笑。

笑过后,太子收敛了笑容。他说道:“自然是遇上了喜事。”

“孤是高兴,皇阿玛今日给了孤在御书房听政的旨意。”

太子说这话时,眸中一派的神彩。那等神彩里,全是一幅自信。

“皇阿玛有心去玉泉山行宫避暑。”

太子说了关键的地方,他道:“朝廷的要务,御书房重臣们商议后,再是上报到玉泉山的行宫由皇阿玛决断。“

“孤……孤终于可以真正的了解朝廷重臣们如何处理天下大事。万事万务,总归看得再多,不如亲身躬行。”

太子说这话时,还是情绪激动的。

太子妃听懂了。

可越是如此,太子妃也是心中叹息。

太子现在多高兴。

以后就得多失望。

毕竟,当了四十年的太子,那滋味可不好受。

太子妃想到了以后。她是收敛了自己的情绪。

她哪怕心中不觉得,这有多值得高兴的。

可太子这会子高兴,她自然不能扫了兴致。

太子妃笑道:“这自然是好事儿。”

“在此,得恭喜殿下。”

“愿殿下早日熟悉朝廷大政,能多为皇阿玛分忧。”太子妃捡着太子爱听的话讲。

若是前世的淑芬,她是做不到这般的圆滑。

那时候,她有她的骄傲。

可世事打磨,她亦是变了。

“对了,殿下。我有一事,正想跟殿下说说。”

淑芬提了一话。

“哦,是何事?”

太子这时候,还是颇来了兴趣。

“大李格格、小李格格皆给殿下各生了一位小皇孙。”淑芬说道:“按说,她们的位份,也是可以提一提了。”

太子听了这话后,倒是沉默起来。

太子的目光,是打量了太子妃。

“你就真愿意?”

太子又不傻。

太子当然也懂得,这侍妾格格跟侧福晋之间的差距。

“嗯,我也是有私心的。”

太子妃笑道:“我想抱养一个孩子。甭管是大李格格,还是小李格格,总归是小皇孙的生母。总要格格们自个儿乐意了。”

“若是抱到我这儿养着,便是相当于殿下的嫡子。我想着,为了给孩子提高了身份,他的生母总得有一个侧福晋的位份。”

太子妃这话说的,很是直接了。

太子也听懂了。

这就是让两个侍妾用儿子来换了位份。

其实,这事情若让太子来瞧着,他也是觉得由嫡妻养了儿子更好。

至于说,这两个侍妾格格谁愿意?

“这事情你看着办。”

“到时候,你告知孤一声。孤总要请封一位侧福晋的,你愿意,这事情便如此吧。”太子把这事情交给了太子妃。

夫妻之间,若能在子嗣上,达成了一样的看法。

太子是乐意的。

在太子看来,他这一位太子妃,倒真够贤惠的。

对于皇阿玛挑的这一个嫡妻,太子很满意。

在太子眼中,这是当得起,皇家的未来国母之位。

毓庆宫。

就是由着太子、太子妃做主的。

这二人想法一致,那么,事情就是好办了。

次日。

大李格格那儿,来了一个客人。

太子妃的奶嬷嬷专门来给大李格格送了太子妃的礼物。

这是一份太子妃的心意。

大李格格当然是谢了恩。

对于这一位奶嬷嬷的到来,还是颇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