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童话与天使(1 / 2)

倾覆之塔 不祈十弦 1356 字 2个月前

不出意外的话,彼得潘应该是第一批诞生的灵能者。

在那个对法师仍然存在恐惧、人们还没有彻底忘却法师存在的时代,得到了明显不属于“圣秩之力”的能力、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但和真正的孩童不同……他没有家人。没有能够钳制他的父母。而彼得潘积累的智慧与觉醒的灵能,很快让他成为了周围一片地区的孩子王。

“彼得潘刻意沉溺于这种‘孩童的天真’中,以至于他比真正的孩童更为天真。孩子是不懂得所谓的‘道德’、而他是刻意让自己忘却了‘道德’。就像是将饮料灌入蚁巢,让它们‘开怀痛饮’;又像是摘掉蝴蝶的翅膀做成饰品,或者随意将他人的东西拆毁……彼得潘让自己忘却了一切束缚、尽可能体会着‘孩子到底会做什么样的事’。

“可是,在他失去了成人的约束之后,却仍然持有成人的狡诈智慧。

“他命令其他的孩子们不许回家——否则其他人就要攻击他们、就会拒绝接受他们。而在此同时,他还在安慰这些孩子,蛊惑着他们、取代了他们父母的地位。

“在彼得潘的统帅下,孩子们为所欲为……抢走他人的东西、烧毁长得丑陋的建筑,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好玩’。”

一个有着社会人的狡诈智慧、能够飞天入地的超能力,同时无所顾忌的熊孩子会造成怎样的破坏?

——那就是彼得潘。

“那的确是很快乐的生活。不需要学习,不受到约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想玩多久游戏就玩多久、想几点睡就几点睡……但这样的生活过久了,依然还是有孩子想要‘回家看看’。不管在外面的生活有多么快乐,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与父母永别。

“即使他们承诺,只是‘回去看一眼’。但彼得潘非常清楚,他们回去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他们的家长一定会将他们控制起来,而其他的孩子也会被这种思念父母的想家情绪所感染……他组建起来的‘军团’会顷刻之间分崩离析,只剩下少数几个实在不想回家的孩子。

“他不可能接受这种未来。

“于是他就将那些想要离开的孩子偷偷杀死,然后恐吓其他的孩子是他们的父母杀死了他们。但孩子中也总有更聪明一些、年纪相对较大一些的孩子……他们意识到了不对。但彼得潘却比他们更加成熟、更加智慧,第一时间就识破了他们的演技。

“他通过制造意外等手段,将那些半大孩子依次杀掉。当彼得潘最终被捕获的时候,他已经杀死了十六个孩子。而他当时的‘军团’已经扩张到了八十多人。

“如果他没有被捕获,这八十人总有一天会死去。因为孩子的心智会成长,但彼得潘不会。”

劣者说到这裏,嗤笑一声:“可就算他的手染满鲜血,人们却依然不愿意杀死彼得潘。

“因为当时第一共识刚刚成立不久,彼得潘反而作为了一个经典案例、作为了‘被宽恕者’。而他也要赎罪……赎罪的方式,就是永远看守这些恶魔。

“彼得潘的心智永远也不会改变,这意味着他不会变得成熟、不会被恶魔诱惑、更不会被恶魔污染。他甚至欲望和意志都不会改变——他的红移与蓝移数值永远是六级。也正因如此,他是最好的典狱长。

“他要看守这些恶魔到永远,这就是他的赎罪。

“讽刺的是……在‘彼得潘’这个恶魔被宽恕之后,关于‘彼得潘’的童话在没有任何人创作的情况下、就流传了出去。那是由那些被‘救了回去’、被绑架的同时也同样参与了各类残忍行径的孩子们,夸张化、美化之后的故事。

“而他之前所写的那些童话,反而并没有流传下来。讽刺的是,他那些同行因为嫉妒所构造的‘批评信’、内容却反而是真实的。他自己所写的童话更接近成人童话,其中有着许多隐喻、辞藻优美,但孩子们的确并不喜欢。因为他们读不懂。

“唯一的问题在于……连这种童话都读不懂的孩子,根本不可能给他写信、思路还那么清晰。”

作为优秀的童话作家,最开始的时候全心全意为了孩子写作的彼得潘。

他谋害孩童的经历、他的末路,最终反而成为了他此生创作的、最优秀的童话。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

……但怎么说呢。

罗素有些复杂的看向劣者。

虽然动机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劣者某种意义上、也正是一种“彼得潘”。

永远不会成长、也永远不会改变——并非是不懂,而是因为某事而刻意让自己忘却。

劣者对彼得潘的厌恶,除了对“彼得潘”本人、对小时候让劣者处死恶魔之外,恐怕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劣者看到了镜中的自己。

那是自己“最恶的一种可能性”。

劣者本能的厌恶着、抗拒着那种可能性,因此尽其所能的远离它。

但是,这种厌恶本身正说明了他的善性。或者说,他尽力去维持的那种“善”。

他身上的这种矛盾感,宛如一种谜团。

如果能见到劣者的父亲就好了,罗素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