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战中的非洲战场(2 / 2)

陆上对峙

在这次战役后,英军士气大大低落,也没有足够兵力再进行攻势,整个1915年双方形成对峙状态。但是德国人并没有闲着,他们常常派出班级的小部队渗透入英属东非,攻击防衞薄弱的乌干达铁路和桥梁;像在1915年7月,乌干达铁路在一个星期内就被炸断了5次(通常连火车一起报销)。这种小规模的渗透行动让英军防不胜防,单单调去防御铁路的兵力就达到了8,000人之多,相对地却更提高德军方面的士气。

在这期间,双方都在尽量增集兵力。英国人从南非和罗德西亚调来白人部队,辅以印度部队,本地的土着部队则只占极少数;他们的给养也从各地而来,武器弹药则由英国本土供应。在消耗资源这一点上,列托·佛贝克的策略是成功了,英国不但将原本可用在欧战战场上的武器分拨到非洲,更将那些原来可以调到欧洲作战的部队派来对付他。而德国人方面由于被封锁,他们尝试自给自足,不依赖德国本土的补给;在兵源方面,他们除了接受白种殖民者的志愿役外,更大量招募本地的土着部队。这些土着部队证明了比英国的白人部队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在日后的作战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水上对峙

这段期间,除了在陆上对峙外,在水上也有对峙。德国巡洋舰哥尼斯堡号在开战前到达德属东非,开战后进行通商破坏战,掳获英国商船温彻斯特号,并击沈了英国巡洋舰Pegaus号和一艘巡逻舰。但是不久她的引擎故障,不得不藏在一个河口三角洲的水道中进行修复。这时英国海军部调集大量船舰仔细搜索德属东非海域,终于发现它的踪迹。由于英国海军没有那个三角洲的水文图,无法派大型舰只进去攻击它,于是派出舰队在外海进行封锁。德国海军部为了补给它和列托·佛贝克,特地派出一艘假冒丹麦船只的补给船,从德国本土万里迢迢运来补给。不幸的是德国海军密码被英国破译,英国海军戒备森严,哥尼斯堡号无法突围会合,补给船反而在近岸处被英国巡洋舰击毁。但是英国海军的本位主义在此显露无遗,德国补给船在被攻击后冲到岸边,沈在不到10公尺深的水里,大部份的结构体都还露出水面,英国巡洋舰就认为大功告成,得意洋洋地走了,没有把它彻底破坏。德国人马上进行打捞工作,虽然船体无法修复,她上面的大部份补给品,包括要运给列托·佛贝克的新式步枪和弹药、机枪、野战炮通通都被打捞起来,在清理后仍然功能如新,在日后让许多英国士兵对自己的海军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英国海军对自己分内的事还算尽职。在这段期间,他们把原本巴西在英国船厂定制的三艘内河炮艇(类似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的装甲炮艇Monitor)接收过来,从英国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彝士运河一路拖到东非。由于它们吃水很浅,可以进入三角洲的水道,然后再配合飞机观测弹着,对哥尼斯堡号展开炮轰。英国海军的运气还不错,在经过两天的交战后,它们把哥尼斯堡号击沈了,自己只有一点轻伤。但是本位主义再度发生效用,英国海军看到哥尼斯堡号沈没,接着就兴高采烈地收兵。德国人却努力地进行打捞工作,把哥尼斯堡号上的10门105mm的炮以及弹药都捞起来,同样地在日后作战有很大功用。哥尼斯堡号虽然被击沈,却充分地发挥了吸引英国军事力量的效能;在整个255天的封锁期间,英国海军派出多达27艘的舰艇来担任封锁的工作,这些舰艇共消耗了38,000吨的燃煤。

同时,在德属东非和比属刚果交界处是非洲第二大湖──坦干尼卡湖。德国人在开战时制敌机先,把两艘渡轮改装为炮艇,把湖上的比利时和英国船都轰得片甲不留,掌握了整个湖的控制权。英国人为了制衡,从英国本土一样也是万里迢迢地运来两艘小汽艇,从非洲西岸沿刚果河上溯,再用火车、拖拉车和牛力车慢慢地由陆路运到坦干尼卡湖。他们的运气也很好,跟德国船交战时竟然毫无半点损伤,并且掳获两艘改装炮艇,把湖面控制权又夺回来。

英军攻势

到了1915年底,在英属东非方面的英军指挥官被撤换,改由南非出身的司玛特将军接任。他在1916年3月初就展开攻势,并且不顾雨季的问题,步步进逼,到了8月底就攻占了德属东非北部的中央铁路。在纸面上,这个是极大的胜利,因为不但这个地区是德属东非大多数人口集中的地区,跟欧战方面要打上几个月才能进占那么几码的情况相比,要好得太多了;但是在实际上并非如此。德国人方面,列托─贝佛克坚持他不决战的策略,只是有计划地逐步后撤,时机和地点合适的话就打个后衞伏击战,要不然就是把带不走的东西来个坚壁清野、一烧了事。英军多前进一步,他们的补给问题就更严重,不少部队都是在口粮减半的情形下辛苦挣扎的。口粮不足再加上天候不良,士兵纷纷病倒,许多部队的战力只剩下一成不到,自然无法完成司玛特设想的两路包抄,逼迫德军决战。这时比属刚果也派兵侵攻德属东非的西部,虽然两面受敌,德国人仍然保持极高的士气。

1917年初,英军再度更换指挥官,然后花了整年的时间把德军逐出德属东非。列托·佛贝克率领部队进入葡属莫桑比克,继续跟英军周旋到底。英国领导阶层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整个德属东非都已经落入英军手中了,为什么还不能把列托·佛贝克解决掉?为什么三不五时就传回消息说在某地又跟德国人交战,然后又没有下文?这时列托·佛贝克的部队其实只剩下几千人而已,但是这几千人都已经是在灌木丛中身经百战过来的部队,而且他们因为人数少、所需的补给品较少,在葡属莫桑比克四处攻掠还能支撑下去;庞大的英国部队则又面临了补给的问题,根本跟不上飘忽不定的德国部队。

L95号齐伯林飞船的远征

当列托·佛贝克在非洲辛苦挣扎之际,德国并未忘记他。德国统帅部决定派遣一艘齐伯林飞船,载运必要的医疗器材与工具来补给列托·佛贝克的部队。当然了,这会是一个单程的任务,因此连飞船本身都得别改装,以求在成功到达东非后能够拆卸下来用在其他用途上。终于,齐伯林飞船L59于1917年11月21日从匈牙利起飞,途经土耳其、地中海、埃及,11月23日凌晨在苏丹首府喀土木以西接收到一道无线电讯息,命令返航;于11月25日下午3点钟回到匈牙利。全程花了95小时,共4,220英里,它并没有到达德属东非,也没有到达赤道(赤道横贯乌干达和肯雅),最南边约到北纬15度左右。不过那道无线电命令很可疑,直到今日还不知道是谁下令返航的,有的历史家认为是英国情报单位拍发的假命令,成功地骗倒了德军。

收场

就这样,战争还一直继续下去,一直打到欧战结束后(1918年11月11日)还在进行,直到停火消息传到非洲,列托·佛贝克才在11月25日投降。这时他的部队还有150名白种军、士官,1,156名非洲士兵,1,598名挑夫,一门掳自葡萄牙的野炮,37挺机枪(其中30挺掳自英军),另加约1,000支英制和葡制步枪。

这场持续了四年又三个多月的战斗终于结束,列托·佛贝克回到德国本土,受到英雄式的欢迎。他早在非洲时就已经获颁Medal-de-Merit(德军昵称为Blue-Max,德意志帝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并且晋升为少将了。他后来竞选议员,在威玛共和的议会中相当活跃。当希特勒上台后,他逐渐淡出政治,最后在1964年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