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双羽四足(1 / 2)

“那么,三峡大坝将来也有可能溃坝么?”有良想着心中就不寒而栗。

“这也并非不可能,”黄万里说道,“从自然地理上来讲,长江大坝拦截水流砂砾,阻碍了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这损失已经就很大了。而且还会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一直向上蔓延至泸州、合川一带,势必毁坏富庶的四川坝田。如果按照水顾问所说在长江上游诸河筑坝拦砂,虽然可以暂时解决三峡大坝淤积问题,但只不过是将灾难发生的时间向后推移而已,本届政府的面子是保留了,可是子孙后代将遭殃,而且无解。到时候尽管可以炸掉三峡大坝,但上游壅塞的卵石砂砾却只能用小船一点点运走倾倒,所耗费的时间与金钱损失根本无法估量。”

“既然是如此祸国殃民的工程,那他们为何还要坚持修建呢?”有良气愤的说道。

“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黄万里长叹一声,“当年修建黄河三门峡大坝的时候,我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意见。一是,水库建成后将很快被泥沙所淤积,其结果是将下游可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的灾害。二是所谓‘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毫无根据,这是出自于政治阿谀奉承而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1958年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关闸蓄水拦砂,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唉,苦了渭河流域的百姓啊。”

有良默默的望着这位有良心的水利专家,不知如何来安慰他。

“你听说过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么?”黄万里问。

有良点点头,二丫的所有亲人就是在那次灾难中丧生的,若不是老白找到了她,也早就没命了。

“在那次大暴雨中,板桥水库、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六十余座中小型水库在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30多万人在睡梦中蒙难,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溃坝灾难,令人心碎啊。若是长江三峡大坝一旦溃坝,宜昌武汉三镇必遭灭顶之灾,而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损失将难以估量。”黄万里沉痛的说道。

“国内那么多的专家,难道都没有表示反对的么?”有良面现疑惑。

“政府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排斥了所有反对意见的人,全部由支持者所组成,向上欺瞒国家领导,向下蒙骗全国百姓,靠谎言编织了一件‘皇帝的新衣’,真是可悲啊。”

“俺知道,这是蛊人干的。”有良恨恨说道。

※※※

“蛊人?”黄万里诧异道。

有良并不想解释,江湖中的事儿最好就不要去打扰他了,于是便岔开了话题:“黄教授,您知道《推背图》么?”

黄万里愣了下,随后说道:“你指的是唐代李淳风对后世的预言吧?这些易学术数类的东西,我从来都是一笑置之,不当回事儿的。”

“《推背图》第四十四象,‘日月丽天,群阴慑服。百灵来朝,双羽四足。’俺始终琢磨不透这‘双羽四足’是个什么怪物。”有良说。

黄万里微微一笑:“古人留下的预言或是偈语通常都是一些字谜,要从拆字上面去理解。双羽是有两只翅膀,四足象征着四条腿,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倒像是一匹生有双翅的飞马,不过这只是神话里想象出来的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俺寻思着‘百灵来朝’来的是阴灵,就是说尸妖魔魇都齐聚京城,而‘双羽四足’就是牠们的头儿。”有良思索着,心中暗道,兴许就是蛊人。

“当然也可以从象形方面去思考,中国方块字是象形文字,譬如这个……”黄万里掏出钢笔在纸上随意写了一个象形字。

有良一眼望去,顿时如同醍醐灌顶,很多疑问霎时间迎刃而解。没错,就是这个字,裏面涵盖了“双羽四足”,不但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水龙斩破局图》有关,也契合了当年袁天罡掘断蟠龙山龙脉的风水迷局。

《推背图》第四十四象,终于破解了……

有良心中忐忑不安,于是匆匆卷起画轴,向黄老先生告辞后,默默的返回了憨叔家。

西厢房共有两间屋子,邢书记和可儿住一间,另一间则由老白和党大师暂居。

此刻大家都聚拢在厨房里,憨婶在给大家包着水饺,气氛十分的热烈。

二丫怀抱着婴儿坐在桌边,众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给孩子起名字。

“我说应该叫‘有为’,这孩子将来一定是大有可为,前程不可限量。”党大师沾沾自喜的说道。

“不好,”邢书记反驳道,“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君主立宪主张与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格格不入。”

“‘有缘’怎么样?”老白在一旁插话,“有良的儿子叫‘有缘’,意味着‘良缘’。他和二丫的结合是良缘,孩子失而复得更是缘,我当年在驻马店洪灾中救出二丫也是缘,数缘叠加,所以‘有缘’这个名字是不错的。”

“相公,可儿也想了个名字,要不要说?”可儿不好意思的悄声问。

“当然可以,你想的名字必然是好的。”邢书记柔声答道。

“叫‘有情’好不好?世间之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有情’,就如同相公一样,对可儿总是那么情意绵绵,脉脉含情……”可儿红着脸嘤嘤道来。

“喵呜……”媚娘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圣、有义、有安、有不凡、有小良、有理、有种、有权、有钱、有烛、有侠风,哈哈……有闲、有喵……”大家七嘴八舌,吵得不亦乐乎,唯有二丫始终含笑不语。

有良走进了屋子里,众人争先恐后把自己中意的名字报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