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瞄准后背的箭(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一直没说话的范闲忽然开口:“哼!我最讨厌的就是背后捅刀子的人。”

王启年有些莫名其妙,还没反应过来范闲话中的意思,就听到范闲再次开口。

“老王,去告诉言公子,之前说的事先停下,现在就集中力量去对付信阳和东宫便是,要特别强调,做此事不需留余力。”

范闲觉得自己现在已经猜到第三方势力来自何处,皇帝亲自出手,自己虽然奈何不了他,但让长公主和太子出点血还是不成问题的。

王启年得了吩咐,点头应答后却并不离开。

范闲有些疑惑,扭头看向王启年,“你可是还有什么事要回禀?”

王启年连忙否认,接着带些尴尬地说道:“大人,那个······王某见最近监察院的事也并不多,是否可以、可以告个假?”

“监察院的事儿不多,你怎么看出来的?那你怎么没看见莫泉和言公子忙的整日见不到人?”

范闲愤愤地说道。接着他好像想起什么,仔细打量起王启年。

眼看这七月份的酷暑天,老王的脖子上却围着围巾,当即心下疑惑。

迅速出手,扯掉了王启年带着的围巾,看见他的脖子上有不少抓痕,这下王启年更加尴尬。

范闲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暗想道看来王启年妻子是个河东狮的传言果然不假。

当下也不在为难王启年,讪讪地开口:“那个,老王啊,你的告假我准了,回去好好休息,就等我解了禁足再回来吧!”

见范闲没有直接点破,王启年感激的道谢,伸手接过范闲递回的围巾。

“大人放心,您吩咐的事儿,王某这就去通知小言大人。”说完便快步离开。

看着王启年离开的背影,范闲开始出神。

正如陈萍萍的提点,庆帝之所以插手这次的事,就是为了让长公主和太子再苟延残喘一阵子。

如果自己没猜错,接下来几日,庆帝就会下旨结束此案,可能还会增强二皇子的势力,以便他有足够的筹码与太子抗衡。

帝王心术不过如此,尊贵如皇子,也不过是旗子罢了!

果不其然,不过才过了三日,郭铮一回京,庆帝的旨意就降了下来。

范建转移税银,中饱私囊,致使万年县官吏自尽,特降为侍郎,掌尚书职。

而被陆将军所抓礼部和工部得到官吏,杀的杀,剩下被放的小部分人中,又有一大半都被罢免,仅有极少数罪责较轻的人被降职。

而礼部和工部此番产生了很大的空缺,又被庆帝用今科学子补上。重要的是,二皇子的心腹冯骥被升为工部尚书,林相的盟友,原太常寺权鸿泸任礼部尚书。

庆帝的此番安排,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太子和二皇子分庭抗礼,而林相则作为第三方存在。

但庆帝接下来的一道圣旨,倒是有些出乎范闲的意料。

经工部与礼部一事,可知京中并不平静,要京都的个衙门自查一番,如有作奸犯科者送至监察院处理。

不过好事儿就是范闲的禁足也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