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回京1(1 / 2)

从黄连坡招来的那些农民,此时派上了大用场。在广袤的戈壁滩、荒原和草原上,成立了二十几个新农村。不,与其说是新农村,还不如说是生产建设兵团。

种田能手李耕田成了黄连镇黄连大队黄连村的农业技术员,老黄连村村长黄保全的大儿子,被选为了新黄连村的村长。换言之,每个村的村子,基本上都是从村民之中产生的。对农事熟悉精通,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心胸比较宽广,能力强。

不过,各大队的队长,却是从军营里选拔过去的年轻军官。这些年轻的军官,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还对农事有一定的了解,相当于是朝廷下放到广大农村去历练的村官吧!

第一届科举考试之后,在蔓儿的提议并主持下,又召开了一次村官选拔考试。报名参加的人数,不少五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在科举考试中落榜的书生。

总之,一系列政令改*革,在丞相连蔓儿的主持下和推动下,雷厉风行,基本上都落到了实处。年轻的连国,以矫健的姿态,稳步向前!

三年后的春天。

沙漠深处,孔雀河畔,清河县。

清河县是一个崭新的城市,修建在浩瀚沙漠的绿洲之中,县长正是和鸾的九弟和正。一个月前,蔓儿主动从丞相的位置上退下了,和鸾也卸任了兵部尚书和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两人带着心腹手下来到了清河县。蔓儿无官一身轻,和鸾被封为护国大将军,驻守清河县,手下有五千精兵强将。这些将士,都是跟随了他多年的忠勇之士,可以说是他的生死兄弟。五千将士之中,有五百人是骑兵营的,还有三百人是兴国公主府邸的卫队。

清河县,位于浩瀚沙漠中之中,面积大约有三万平方公里。有三条较大的河流,其中孔雀河是最大的一条。和鸾家族所在的桃花源,也在清河县的地界,距离清河县城大约有五十里。

清河县是蔓儿的封地,当初是她是主动提出,将这片广袤的沙漠作为自己的封地的。她计划把清河县当成沙漠和戈壁滩的一个试点,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发展新农村。并且,以清河县为中心,向四周成扇状发展,逐渐的让沙漠戈壁淡出连国人民的视线。

清河县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种植的瓜果蔬菜,含糖量都比较的高,清脆香甜。美中不足的,就是砍伐和放牧过量,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沙漠化了。

河流的水量,也逐年减少,据说就在三十年前,这里原本还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和一条很大的江河,如今都被黄沙给掩埋了,无影无踪。

清河县的名字,是蔓儿亲自取的,原本叫黄沙县镇。顾名思义,就是希望这片土地的河流,永远清澈,长流不息。

蔓儿来到清河县,下达的第一个指令,不是修建兴国公主府,而是下令大量的种植可以防风固沙的沙漠植物和耐旱、耐碱的植物。比如梭梭、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等等。尤其是胡杨和梭梭,更是大量的种植。

梭梭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苁蓉具有独特的补肾、抗老年痴等十多中药用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也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是一种神奇的植物。

蔓儿出钱,和正出力,召集了全县的军民齐齐上阵,植树造林。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

清河县一共有五个镇子,六十个村子,八千多个老百姓,三千将士。其中,和家留守在桃源村的村民,有一千余人。新黄连村,也在清河县境内,有六百五十六人,是清河县第二大的村庄。最大的村庄,自然就是桃源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