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 明争暗斗(1 / 1)

436明争暗斗梁健的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请大家(#……)他想让彭明自己放弃,或者说,让彭明背后的人促使彭明放弃。上次,从跟章副市长的谈话中,梁健可以感觉到,章副市长或许也袒护彭明,但大体上应该也还算明事理,最起码他表面上是如此的。明事理的人,大多爱面子。只要他爱面子,那么就不怕他不跟着节奏来。当然,这事情也不能梁健去做,更不能李启东去做。无论是他还是李启东去做,那就相当于是自动承认了之前那份邮件和照片的事情和李启东梁健有关。人家虽然明事理,但再明事理的人,恐怕也不喜欢自己的人被人这样搞,哪怕爆出来的这些事情都是事实。所以,得要暗中来。组织部跟彭明谈话过后,很快就进入公示阶段。按照规定,公示期只要有人举报,且举报情况属实,那么这次升职就算是作废了,甚至情节严重的还会面临纪委的审查等。经过上次之后,彭明的那些丑事,局里人都知道了。所以,出现几封举报信,也并不稀奇。这几封举报信原本都是送到纪委的,不过梁健好几次隐晦地提过章副市长和彭明的关系,也提过如果章副市长看到这些信,会怎么样。李启东足够聪明,否则手里也不会有那么多彭明的证据。于是,这些信的其中几封最后到了章副市长的桌子上,落到了章副市长的眼里。梁健之前虽然跟章副市长提到过邮件的事情,但甄东文一开始能瞒着章副市长邮件的事情,那么之后肯定也不会和盘托出。所以,当章副市长看到这些举报信中的内容后,会是怎样的态度,可想而知。纪委能将这些信转送到章副市长眼前,那说明他们也看懂了其中的暗示。章副市长要是不吭声不作为,那就是当着纪委的面包庇这位彭明。除非章副市长和纪委的关系已经好到穿一条裤子,否则这都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把柄捏在别人手里。官场最忌讳的是什么,那就是落下把柄在别人手里。那可是意味着,把自己的前途都捏在了别人手里。在这个充满着心计的政治世界中,将自己的前途放到别人的手里捏着,那就跟亲手断送自己的前途没什么区别。梁健对这一点的揣测还是比较准确的。章副市长看过这些信后,顿时变了颜色,纪委的一位副记还坐在他的对面,正看着他。章副市长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这位彭明同志问题这么多,那么他升任处长这件事,就暂时先放放。”这位纪委副记听完,略一思索,道:“其实问题也不是很大,要是……”“不用!”章副市长打断了他,严肃地说道:“大问题都是由小问题酿成的。他现在一个干事就敢这样做,做了处长,手里有了权力,那还得了!”纪委副记见章副市长神态坚决,立即就赔着笑说道:“说得也是。那就按您的意思来。”章副市长看了他一眼,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事情就得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刹住,要不然一次姑息,以后就容易酿成大错!”纪委副记连连点头。两人又聊了几句无关的话,纪委记才走。纪委记一走,章副市长脸色立即阴沉下来,拿起手机,就开始打电话。彭明被纪委带走,是在公示的最后一天。纪委一出现,就是预示着,彭明升任处长一职的事情,基本是泡汤了。纪委的人过来,应该是没跟甄东文打招呼,带走彭明的时候,甄东文还到督查室门口去拦了。可惜,纪委来的那两个人没买他的帐。人一走,甄东文回去就发了火。彭明被带走后,一个多星期都没消息,之后才听到有人说,他被调到下面去了。彭明没有撤职,纪委应该是看在章副市长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了。不过,只要他离开了这里,那么对于李启东来说,那就是胜利了。消息传出来后的第二天,李启东就跑过来邀请梁健去吃晚饭。梁健照例还是拒绝了。这一回梁健的理由是:“要是被人看到了不好。”李启东多少有些失落,不过显然他对梁健这个理由也是赞同的。他走的时候,梁健又叮嘱他:“你接下去我的办公室少跑跑,免得人多想。当然也不用刻意避嫌,该汇报工作还是要汇报!”李启东点头应下。彭明的事情这么一来后,处长一职的事情又搁置了下来。甄东文迟迟不提这件事,李启东等了又等,迟迟不见消息,开始坐不住了。梁健也觉得甄东文似乎是察觉到应该是梁健做的手脚,所以故意拖着这件事不提。而,这个处长一职,在梁健没来之前,也曾空了许久,大家似乎也都习惯了,所以局里开党组会议时,没人提出来。渐渐的,一个月就过去了。李启东越发沉不住气,在坐了这么多事情后,他对处长这个位置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梁健知道,如果不能让李启东的这个愿望实现,那么他在李启东心中的可信任度和威望都会降低。李启东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如果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利用得当,必然是一大助力。所以,梁健在之后的一次党组会议上,提了出来。正好,他有一个恰当的理由。上次章副市长来局里,走的时候特地提过,让梁健多操心局里的事情。所以,之后在彭明出事后,督查室的工作又回到了梁健手上。梁健以工作繁重为由,将处长一职的事情提到了会议上。党组成员一共五个人,除了梁健,甄东文还有白秀琴之外,还有一位纪检组长金国明,和一位研究室主任。说来这位研究室主任也是一个比较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原本环保局的党组成员标准配置是,一位局长,三位副局长,一位纪检组长。但这里,少了一位副局长,而由这位研究室主任担任了党组成员,而且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也迟迟没有要将这位主任提为副局长的消息。总之,就这样一直不太合常规的存在着。这位研究室主任的年纪比较大了,具体梁健也不清楚,看着有五十多岁了,带着一副无框眼镜,总是穿白衬衫外套灰色西装,为人不苟言笑,身上有一股浓重的学究味。而他的名字,也如他身上的气质一样。他名叫余先生。梁健提出要考虑处长人选的事情后,首先赞同的倒是这位研究室主任余先生。梁健有些意外地看他一眼,又看向其他的人。第二个表示赞同的是金国明。金国明开口后,甄东文开口了,他说道:“督查室处长这个位置倒是确实不能一直空着。不过,目前似乎也没合适的人选能担任这个位置。”他话音落下,金国明接着说道:“接下去有公考,可以先考虑从督查室中提拔一位,到时候公考的时候,再补充一两个进来。好像,督查室也有一两年没进新鲜血液了?”甄东文听完瞧了他一眼,似乎是对他这话带着些不满意,口中不咸不淡地说道:“之前不是有从研究室调过去一个吗?”这时,余先生忽然接过话:“我正想跟你提这个事。当时你说,督查室忙不过来,从我这里借个人过去帮忙写写东西。这一借,就借了大半年。我这研究室工作也很忙,少个人实在是转不开,伍兵的文笔又是数一数二的,你打算什么时候把他还给我!”余先生跟甄东文说话,像是平级在对话,甚至有些像是上司对下属说话的味道。而甄东文对这样的口气,似乎也已经习惯,听完,就立即说道:“我知道你那里忙,这不是没办法吗。督查室的人,你也是清楚的,伍兵要是不来帮忙,那督查室的报告,真是没法看!”余先生看了他一眼,到:“总之,伍兵还是得回到研究室来,他这个性子,在督查室,那是在浪费生命。”余先生这话说得太斩钉截铁,多少让甄东文有些挂不住面,但甄东文竟然也没生气,竟然还是和颜瑞色的回答:“那这样,等下一批新人进来后,让伍兵培养一个新兵,新兵上手后,就让他回研究室。”余先生沉默了一下,道:“行!”事情这么一打岔,好像大家就忘了处长人选的事情,余先生说完,会议室里就沉默了下来。过了几秒,甄东文一边动手将身前的文件夹合上了,一边张嘴就要说话,梁健见势不对,抢先说道:“刚才说的关于督查室处长一职的事情,还没说完。我觉得,刚才国明同志说的挺有道理,可以先从督查室里提拔一个担任处长,这样不仅业务熟悉上手快,而且跟同志们之间也熟悉,方便工作的开展。”梁健将话题扯了回来,甄东文原本打算说出口的散会这两个字就只好收了回去。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