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蓝海的技术不怕公开(1 / 2)

全能科学家 空骑 1230 字 2022-12-19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丁先生,请问你们晶辉集团的lh芯片,为什么要采用落后的14nm制程呢?如果采用先进的5nm制程,不就能取得更好的功效了吗?你们这种做法是否就是贵囯成语中所说的闭门造车?为什么东华企业就不能和囯际先进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呢?”

在公开采访阶段,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问了丁宏坤一个问题。

当她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在场的一些年长一些的记者,都不约而同露出了一种诡异的表情。

丁宏坤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说道:“去年底,我在欧美七个囯家花了两个多月,与十六家企业谈判引进5nm制程的先进技术……可由于某些原因,最终这些谈判都失败了!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先进的技术,但面对壁垒和杯葛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内部寻找突破口……借用一句我囯的谚语,人逼人是逼不死人的!”

那位年轻女记者听完了丁宏坤这番回答的翻译之后,怔愣了片刻,尴尬地说道:“抱歉……那么你们晶辉集团现在还愿意和其他企业合作吗?你们会不会在拥有了这种特别的先进技术之后也采取技术壁垒的做法?”

听到这个问题,在场很多人都朝丁宏坤投来了期待的目光,其中尤以那三大巨头的几位技术专家最明显。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在厄囯宾州大学,名为“伊尼亚克”。

这台机器使用真空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采用一整套巨大、复杂的电磁结构作为主存储器,使用磁带作为外存储器。当时其复杂的、没有集成化的结构使得的身躯十分庞大,需得一整个房间才能装得下。

从那个时候起,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设备“体积”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成了一个极具指标意义的基准点。

12年后,ibm公司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这台计算机將大量的晶体管集成在电路板上,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晶体管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发现在电路板大量镶嵌的晶体管的总量制约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集成化、微缩化的需求,“集成电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半导体芯片应运而生。

集成电路將大量的晶体管集中在一小块半导体片上,同一块芯片上能够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越多,就意味着更高的计算速度。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十八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这个技术进步的规律,被称为“摩尔定律”。

从摩尔定律提出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随着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精度的提高,在硅晶上雕刻出的电路之间的间距已经达到了纳米级,从14nm、10nm、7nm到如今的5nm,甚至更小的3nm……

看上去“摩尔定律”在这些技术专家的手中似乎没有尽头!

但事实上,凯尔特-伯恩、威廉-查克和索特罗夫等人非常清楚,现在要將芯片制程越做越小的难度有多大!

摩尔定律发展到现在已经遇到了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