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赵权随即摊开地图,找到卢州的位置,在南京府以西不到两百里之处,那里是后世吉林安图县的地盘。
安图县,会什么会是在安图县?
东北沃野何止万里,后世的什么五常、响水,无一不是大米中的名牌,好像也不是安图县的特产。而且,自渤海灭国后一直到清朝时期,东北就没听说有稻子种植了。
赵权细细地翻看着地图,手指头在上面划出一道道横线。
纬度!
赵权的后背渐渐地冒出了一些冷汗,他竟然忽略了这个最为普通的地理概念。
这个时代,淮水以北很少有水稻种植,不是因为北方人不喜食大米,而是因为气温太低,所以种不了水稻。而他自己竟然试图在纬度更高的辽东之地进行水稻的种植。
后世的东北,之所以可以遍种水稻,那是因为经过了无数代的改良之后,才培育出来的适合东北气温的稻种。
可是,现在他们上哪去找这个稻种?
自高丽北部带来的稻种,肯定不适合于此处高纬度区域种植,哪怕是沈州那边的稻种,在这里也一定种不了。
气温根本不够!
今年南京府种下的稻子,如果成活不了,那问题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卢城之稻?赵权百思不得其解。
必须得去卢城看一下!
一行人已经快到恤品路,卢城位于南京府西侧,方向上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往西再绕行一段路程。好在不算远,于是众人继续赶路。
赵权一路走,一路担忧,对于刚到手的那对海东青幼崽也失去了热情。
这日,几个人来到了火罗村。
此处,位于合兰河上游河谷之地,往南五十里便是南京府城。可以算是南京府城北面的一个门户。
整个村子约有百户人家,房屋零零散散地建在河谷的最高处,背山面河。
一些隐隐的云雾,从村子后的山间漂泄而出,汇在河水之上,河谷吹过一些风,这些云雾便随着河水向南散去。
“为什么叫火罗?”赵权有点好奇。
“因为这个地方严冬如春。”大岩桓答道。
“严冬如春?”赵权没想到,苦寒的辽东之地,竟然还有这种所在。他下意思地就想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还有一座叫“春”的城市。
“应该是山间有个地热或是温泉,使这个村子的气候迥异于周边地区。”李治顺口说道。
赵权听着点了点头,东北尤其是吉林一带,四处都是活山,包括伊通、伊兰火山带,敦化至密山的火山。最有名的,当然便是长白山。
“哈哈!我知道了!为什么会有卢城之稻!”赵权突然一声大呼,把几个人吓了一跳。
“如果咱们愿意,也可以在这里种稻啊,我看就叫作火罗之稻!”赵权继续兴奋地喊道。
李治却摇了摇头,说:“权总管,你看这里河谷虽然平坦,却没人耕种,可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