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墙角(1 / 2)

第18章 墙角

火箭发射后的第三天清晨,三个拖拉机厂的职工勾肩搭背地来厂里上班。

“靠,我们现在居然也是造火箭的了,前个月我还在车拖拉机传动轴呢。”

“降雨设备就这?这火箭咋降雨?”

“这就不懂了吧,气象局人工降雨是用高炮炮弹,咱这火箭一次不比得上几千发炮弹?降雨算个屁!”

“诶诶,咱们造的发动机是亚洲第一,小鬼子的都赶不上,前天网上新闻转载了他们网友的评论,那酸的…哟。”

从拖拉机厂职工到火箭工人的转变让许多人兴奋莫名,也极大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只要想到自己造的是能上天的高科技,干起活来都不由自主地认真了三分。

职工三人走到厂门口,却发现郭副厂长……现在是郭总经理正在门口,先到的人正在依次排队做什么。

“研发部?培训?”

所有的职工到了厂里,发现郭申颁布了项新决定:

不管是设计还是加工的技术岗,统统需要参加研发部的培训,理论15天实训15天,总计一个月,理论学习期间在厂外进行。

当然,这其实是林炬的指示。

他要把所有人都拉进系统研究所,这样学习的工人就会转化为系统人员“学徒”,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提升工人素质。

研究所单位只要增加投入就能获得有最低保障的提升,比起实际效率高得多。

而且外派的理论学习十五天正好用来进行工厂的二次升级,C级基地升级卡的作用时间已经提升到了15天。

根据系统说明,C级基地占地面积、加工能力和技术层次都会再次提升。

幸好拖拉机厂地皮不小,剩余的空地利用起来刚好够,这次升级后工厂至少要200名工人才能发挥全部力量,基本能叫做中型航天企业了。

随着工人遣散,工厂随即封闭,来自阿美康涅狄格州橡树工程公司的、高级外国施工团队又开来了三十多辆卡车,又以惊人的速度将工厂围了起来。

……

六院,陈荣带着几个优秀的工人,正在这里移交K120资料并解疑答问,对接也是六院的专项小组。

“艾教授。”

“您太客气,我这资历叫我声小艾就行,而且陈工你才是来指导我们的,惭愧惭愧。”

看着面前这个一脸惊诧的年轻研究员,憨厚老实的陈荣客气无比:

“哪里的话,我才高中文凭,你是博士生,喊你教授那是相当的合适,再说都三十多的人了,伱们是六院的中坚力量,马上就是你们的六院,资历上也一点问题没有!”

“这……哎。”姓艾的研究员想说什么,但一想到资历两个字又生生咽了回去。

体制内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那就是资历,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人是自认为“劳苦功高”之众,没啥大错也没啥大功,凭着老资历最后也能混的不错。

但对于年纪较轻又有一番抱负的人就十分难受了,因为上升的渠道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排资历得排到猴年马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