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1 / 2)

人生1984 拾寒阶 3249 字 2个月前

第260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李云海要做的项目很简单,就是开打字复印店。

“我们四海商店,提供收费的打字复印服务,这项业务开通以来,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几百块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基建、城建项目与日俱增,个体户和私人企业蓬勃发展,随着身份证的普及,市民百姓对打字复印的需求越来越多。

有了身份证后,不管办什么业务都要求复印身份证,个体户去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复印身份证,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也需要复印复份证。

一套复印设备,动辄几万、十几万,小微企业、小单位没有能力购置,所有的打字、复印工作都要到外面找人做。

在李云海看来,打字复印,门槛并不高,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年轻人,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学会电脑打字和复印机的使用。事实上,后世的梅山人,做这个行业的,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

这个项目,可以让每个家庭都参入进来。

全国有那么多的省市县,每条街道,每所大学,每个单位门口,都可以开这样的打字复印店,赚大钱就要看个人的命运和头脑,但要解决温饱奔小康,完全不成问题。

项目是好项目,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农民手里没有钱。

小型企事业单位都买不起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农民怎么可能买得起?

林振邦听完,陷入了沉思。

李云海是过来人,当然知道这一行生意可以做。

即便他不插手,梅山人也会往文印这一块发展。

20年后,全国各地都会开遍梅山人的文印店。

梅山人也靠着文印产业发家致富,年产值达到1200多亿元。

打字复印店这个行业很难造就亿万富翁,毕竟大多数是夫妻店,顶多请两三个人做事。但赚到了百万、千万元的家庭,却数以万计。

李云海现在提出这个设想,等于将这个产业提前摆到了明面上。

林振邦和唐玉霞都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肯定值得做。

李云海说道:“开文印店,说辛苦也不辛苦,比起耕地来,这个工作只需要坐在门面里,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但要说不辛苦也辛苦,一大早就得开门营业,半夜三更还得加班帮人打印文件和标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这是准入门槛很低的一个行业。家里只要有一个初中生,会打字就行。以后城市扩大了,发展了,全国开上几十万家门店,一点也不算多。”

林振邦摸出烟来,递一支给李云海,问道:“那这个设备怎么解决?最便宜的一套设备,需要多少钱?”

李云海起身,双手恭敬的接过烟,说道:“二手计算机4000块钱;二手多功能复印机,自带扫描功能,10000块钱;一台喷墨打印机,1000块钱;最少也要1万5千块钱。”

林振邦摇了摇头,说道:“这却难哪!农村能拿得出1万5千块钱的家庭可不多。”

李云海笑道:“除非银行贷款!但也够呛!别说十几万户,便是一万户,就要1.5亿的资金,哪家银行敢把这么多的钱,贷给农民去开店?开店还要别的钱,租店面、办执照,七七八八算起来,也是钱。不过,这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是,创业初期投资比较大,但后续全是利润!一套设备,少说也能用个十年八年的。平均下来,这个成本很低了。”

林振邦问道:“云海,项目是好项目,能不能推广呢?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云海道:“只要资金解决了,一切都不是事。”

唐玉霞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可以先帮扶一万户,再由这一万户带动他们的亲戚朋友出来,慢慢的发展。”

林振邦道:“一万户,也要1.5亿元的资金!我要是有这么多的钱,那就好办事喽!”

唐玉霞笑道:“你没有,云海有。”

李云海吃了一惊:“阿姨,说好了,不打我的土豪啊!”

林振邦摆摆手,说道:“这不现实,云海再有钱,也不能拿出来这么用。他留在手里,一样可以创造价值,也能带动消费和生产。”

李云海笑道:“对,是这个理。”

林振邦沉吟道:“那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实现伱刚才说的那个目标?”

李云海想了想,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还真有一个办法。就是机器我来出,不卖给他们,而是以出租的形式,租给他们使用。”

林家人都是双眼一亮:“租?这是个好办法!租多少钱一个月呢?”

李云海道:“每个月五百块钱,我们还提供维修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了,耗材他们得自己买。等他们赚到了钱,也可以把这套机器买下来。”

一个月五百块钱,也要出租三年才能赚到李云海说的15000元。

当然这个本钱,是算的批发价。

如果只计算成本价,那就要低得多。

一台二手计算机1600元。

一台翻新复印机也不过1000多块钱。

一台喷墨打印机,成本几百块钱。

加在一起不超过四千,等于只要八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出租设备的收入还在其次,后续的耗材收入才是大头。

想想看,如果全国十几万家打字复印店,全部都使用李云海提供的耗材,这是多大的一笔产业?

李云海这么做,既让自己赚到了钱,也帮助了农民进城创业。

对他来说,只需要拿出4000万,就能帮助一万户农民开店。

如果他再大气一点,拿出4个亿来,就可能帮助10万户农民开店,一夜之间,梅山人的文印店,就能开遍全国各地!

以后李云海完全可以躺在家里收钱,财富将源源不断的汇入他的账户。

不过,这项伟大的事业,不可能真在一夜之间实现,这也太不现实。

李云海可以提供设备,也可以出租给贫困户,但他也得有个保障才行。

所以,他要求政署和银行提供双层担保。

李云海和林振邦商议,先帮助一万户开店,做个试验。

这一万户,必须先和当地政署签订保证协议,还得从银行拿到担保书,如果有人骗走了设备,一走了之,那就由政署和银行进行追责。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极小,但李云海还是想给自己的资金,上一个双保险,也给租借办公设备的农户上两道紧箍咒。

有政署和银行的协议在,租户就会更加老实,毕竟家里还有房有田,还有老有少,不至于为了这一万多块钱,犯下大罪。

林振邦觉得李云海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些租户,每个月能赚到这么多的钱吗?每个月500块钱的租金,是不是太多了?

李云海哈哈大笑,说如果他们连这点钱都赚不到,那趁早回家种田吧,把机器归还回来,叫别人去做。即使他们每天只赚30块钱,一个月也能赚一千块钱了。

这个时代因为设备昂贵,一般人也找不到这种进货的渠道,所以开店的人少,价格喊得起来。根据城市不同,打印一张A4纸,开价两毛到五毛钱,复印五分或者一毛。

按照这个价格,一天赚30块钱不是随便?

据可靠资料记载,到1990年的时候,梅山人在全国已经开了超过一万家复印店,在那个平均月工资两三百块钱的年代,这批人每年能赚到几万到十几万!

就算李云海不干预,历史也会重演。

李云海不做这个领头羊,别人自然会做。

他只是把这个历史节点,稍微提前了一点点。

正规渠道购买全新的办公设备,那简直就是天价。

而从东洋和米国进口二手机器的渠道,被李云海掌握在手里。

他现在有能力提前实现梅山的文印产业。

林振邦当即做出决定:“那就试试看!在梅山县里,招聘一万个有理想、有志气、敢想敢做,吃苦耐劳的人,让他们走出农村,进城创业!星星之火,尚且可以燎原,这一万点星星之火,肯定可以点燃梅山的经济!”

当天晚上,李云海和林振邦聊了很多,直到十一点半才回家。

林芝对未婚夫充满了敬爱之情。

她觉得李云海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不仅自己赚钱,还能带动一个县的人一起发财!

回到家里,两个人一起洗了澡,上床休息。

林芝趴在李云海身边,笑道:“这件事情要是能办成,那你可就是大英雄了!你既帮到了我爸,也帮到了那么多的村民。”

李云海将她的娇躯搂在怀里,说道:“我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意布局。全国各地的文印店,这两年之内,都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这个事情我不做,总会有人去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是我在做,他们得了我的恩惠,以后自然会买我们四海集团的耗材。那这个生意就做大了。”

林芝嫣然笑道:“那也是你有本事。谁有这么大的魄力,敢扶持一万家复印门店?对了,我今天和郭姐姐通电话,她告诉我说,她怀孕了。”

“哦?她打给你的?”

“是啊!你说好奇怪啊,她男人都死了那么久了,她怎么还能怀孕呢?”

李云海不由得一阵心虚,搂紧了怀里的人儿,问道:“她跟你说什么了吗?孩子是谁的?”

林芝咯咯笑道:“咦,你这话问得好奇怪哦!她的孩子,当然是他丈夫的啊!可能是死之前留下来的吧?郭姐说孩子怀上三个月了,你算一算,岂不正好是她丈夫死之前怀上的?”

李云海心想,郭婉华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不是当面说过,不争不抢不夺吗?

怎么又跟林芝来这一出?

林芝轻轻叹了一口气:“你说郭姐姐也真是难啊!男人都没了,她又怀上了。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爹!多可怜!唉,女人真的是太难了!”

李云海怔怔的发呆,闻言说道:“郭姐有钱啊!多生一个崽,每个月又可以多领一百万家族信托基金的分红,多爽!大不了多请几个保姆带,反正她又不辛苦。”

林芝笑道:“有钱也累啊,怀孕生产,哺育孩子,你以为当母亲的人不操心的吗?我要是有了孩子,我都不敢交给保姆去带。”

李云海打了个哈欠,说道:“别说这些了,睡了吧!不早了。”

两人说着话,相拥而眠。

闻着林芝匀称的呼吸声音,李云海想到郭婉华,想到那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完全睡不着觉。

他忽然很想给郭婉华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