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天赋这个东西,不得不说真的是神奇,好多人对一项事物怎么都不开窍,不管他多么的努力,仿佛他的极限就在那里,到了一定的时候,任凭他多么努力,很难在有进步。到是面对同样的事物,有的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也感觉不到他多努力,可是做的就是不错。就比如说背书,初一初二两个人是双胞胎,初一说不上过目不忘,可是背点东西,简直就是没有任何难度,看上一遍,在读上几遍,然后在心里默默的背上一遍,齐活了。初二就不行,他有可能背上一个早晨才能勉强记住,并且还不能保证不出错,也有可能背书的时候一下卡住,啥都记不起来。
初一拿着从书上抄下来的文字,三下五除二,一刻钟不到,就可以熟练的背诵下来,老爷子满意的听着孙子朗朗的背书声,心中甚是欢喜。说起这个朗诵,指大声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响亮有力;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读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朗诵高手,战争年代在部队做宣传工作的时候,发挥了他独特的作用,极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激励了多少在敌后工作的战友,也鼓舞了广大的人们群众,因此自己对朗诵也有他自己的理解。
说到这个朗诵技巧,现在是以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就要显示出他艺术的一面。渲染力肯定少不了,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陪着孙子不厌其烦的练习,不停的纠正不足,老爷子自己也没有想到,短短的时间里,初一做的如此的好,这也叫老爷子忘记了劳累,大家也忘记了吃饭,直到老太太过来强制叫他们停下来,这才一起坐下来吃饭。
吃过饭以后,初世民三人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初二感觉到的是一种莫名的失落,现在全家人的注意力全在哥哥身上,为啥我不能和哥哥一样,自己平时每天还在嘲笑哥哥,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就知道每天学习,看书,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有想到,关键时候,竟然是他平时以为没有啥意思的读书,现在确盖过他所有的特长,不行,我一定要找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学习,不然以后在有这样的机会,自己也就只能看着。
到家里以后,初二闷着头躺上了床,第一个上床睡的觉,可是怎么也睡不着,等身边的初一都睡着了,初二还是没有睡着。一遍又一遍的想着自己以后学点啥,不能输的那么惨。
早晨,初二起的最晚,并且起床后一点精神也没有,初世民由于着急去学校组织学校节目选拔,也没有太多的留意初二。
节目的选拔从时间上来说其实很仓促,孩子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准备的节目质量可想而知,参差不齐。在办公室里,做评委的老师们,不管质量好坏,就坚持一一观看,毕竟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还都是有的,做到专业可以说也不现实,根本就没有那个经济条件,也没有那个艺术氛围。好多孩子能来读书,家里人都使劲了全力,不管好坏,初世民都要求老师们报以鼓励的掌声,每个报名的孩子都有奖励,就是一张奖状。从高年级到低年级,每个班级有次序的开展着,一上午真正能留下的节目确实也不多,直到初一和裴前的出现,老师们才算有点欣慰,毫无疑问的两个人都留在了大名单。另外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家里是在农村给人家跑红白事,唱戏的。丫头姓田,叫田宇。根据大家所知道的就是,她们家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家中的女孩子,无论以后上不上台,都要学习戏曲,家族的每个人无论唱的好坏,都会来上几嗓子,所以说这个小田宇也就学会了不少,相对其他孩子来说,多了份专业。其中田宇最拿手的就数豫剧了,其中的花木兰选段还算得上有模有样。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