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李长青的镰刀声还在继续,他要拣选着桑条来,并不是所有的桑条都能被用来当作绳子。太硬的不行,太短的也不行,他要目测好桑条的长度。杨怡也已经打理好老驴来到了地里,她不仅给老驴筛好草,还喂了它两根大玉米。这样劳累的季节里,杨怡总是坚持让老驴吃点好的,这是除李长青之外,这个家最重要的劳力,它一定不能垮掉。杨怡到地没有跟李长青打招呼就开始打铺子。他们需要把满地散放晾晒的花生打成捆,经过晾晒的花生会让他们在摔花生的时候好摔,但是也正是因为经过了晾晒,白天打捆会很脆,碎的满地,所以他们必须趁着凌晨,经过了一晚厚重的露水,然后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进行劳作。
杨怡机械的打着铺子,李长青也已经砍够了足够的桑条,从另外一头开始打铺子。夜,宁静无声。这块土地的世界里,两个最亲近的人无声的劳作着。只有那些一铺子一铺子的花生秧子落在一起的声音,然后就是他们匆忙的脚步声。
弯腰,用双手从地上收起一铺花生,然后再弯腰又收起一铺花生,以相反的方向对叠而放。再次、弯腰、直立、弯腰、直立。他们不断的机械的重复着这些动作,然后他们的腰身早已经对此机械性地劳作做出了反抗,那疼痛的感觉传达到他们的每一根神经,那劳累,也让他们开始喘着厚重的气息。
“捆弄小点吧,一会儿上车太沉了都上不动。”杨怡看着李长青捆的大捆,每一个都要顶自己两个,不禁又有点生气。每次都这样,捆弄得特别大,她都弄不动。
“没事,一会儿我上车,我拿就行。”李长青这固执的劲上来还真是属牛的,别人怎么说都不听。他就想这样能少捆一个就省点时间。
晨曦初露,太阳破了东方的鱼肚白,慢慢的闪现出它的辉煌。从暗淡的金黄慢慢的变成了刺眼的光芒,伴随着光的改变,空气的温度也随之上升。虽然空气中的湿度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是因为整个早上的折腾,他们身上除了中间的部分,其余的地方都已经被打湿,他们只能承受着潮湿继续干活。终于整整二亩地的花生在两个人共同的努力下都已经成了打好的小捆,迎接着朝阳。
到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做好早饭,虽然是简单的面条和炒倭瓜,但是两个人都很知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加懂事,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分担着家务,甚至是农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着他们的操劳。简单的饭菜过后,便套上驴车下地拉花生去了。他们必须抓紧在中午之前,否则花生秧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变得越来越干就会碎,会掉更多的花生,这也是他们如此早的起床的原因所在。
驴车的前后缝隙都会分别插上两条木制的杠子,与车身基本呈四十五度角的样子,然后花生的捆会被规律的摆好,这样能保证没车尽量多的多拉一些,同时能保证在上坡或者路途颠簸中花生捆不掉下来。几个大孩子都跟着在装车,装车的活更累,晨瑶因为年纪小被安排去捡掉落的花生。在他们的眼里,每一粒花生都是他们的汗水,他们不舍得浪费一粒。在全家人帮助老驴将那车沉重的花生从坡地推上道路之后,大家都跟着回家了,家里还有好多的农活要干。晨瑶一个人也是加快着速度,飞快的扫描着这片土地。不断的弯腰、拾起、再次弯腰、再次拾起。在不断的重复中,时间流逝着,道路上已经车水马龙下地收秋的人,晨瑶终于在奋战小半天后满意的完成了任务,看着满满的落花生的篮子,满是欣慰的骑上了大二八往家走。
“三奶奶下地啊!”
“嗯,你这干啥去了?”
“我们拉花生了,我捡花生着。“
“嗯。”
她一路都热情的和熟悉的长辈们打着招呼,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虽然劳碌,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满足。(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