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捉虫)(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4章

他们一行十人,皆是一身玄色劲装,动作整齐划一,训练有素。

为首的男子约莫二十出头,蜂腰猿臂,身形魁梧,容貌硬朗,侧脸靠近耳蜗处一道拇指长的刀疤,不减他的俊气,反而平添了一丝锋芒。

他们一行人纵马疾驰连夜而来,沿途已经见过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况,个个面色肃穆。

而为首的男人面色更是彷徨悲怆中带着一丝灰败。

他跳下马来,扑进去了已看不出本来面目的废墟。

他惶惶然站在满目疮痍之地,开始先用佩剑挖地,后头索性徒手挖掘。

鲜血顺着他的指尖落进污泥,他浑然不觉疼痛一般,挖了良久却也是徒劳无功。

随行之人,皆面露不忍之色,一个褐色头发,白皮深目的年轻小将开口道:“头儿,不然我们去找这里的县官问问,看看统计的伤亡人数是多少……”

其实他们来的时候就打探过消息,河坝崩溃,坝头村首当其冲,无一活口幸存。

当地的官员早就出逃,这一方百姓的尸首早就让洪水都卷走了,根本没人来统计什么伤亡。

可是他也知道眼前这小村庄里有他们头儿的家人。

人在面对这种境况的时候总是会想做点什么的,哪怕最后徒劳无功,心里也会好受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也总比眼下这般疯魔了一般好。

“或者您家人正好出远门去了,给躲开了。”

男人终于冷静了下来,他缓缓地摇了摇头,动作滞缓得似扯线木偶。

又是良久,男人才声音喑哑地开口道:“我母亲是远嫁而来,因为长辈不睦,已经许多年没有来往。且内子性子怯懦,弟弟更是年幼,她们并不会无事就去其他地方。”

他说到此处声音越发低沉,如朽木摧枯拉朽,又似嗓子里氤氲着血团一般。

随行之人都不知道如何宽慰于他,只得偏过头去。

“此行我们出来的目的是给义王寻子,因为我的缘故才让你们随我多奔波了路程。青意现在这里谢过诸位兄弟。”他痛苦地闭了闭眼,“如今既已……既已知道结果,便不在此处停留,别误了义王的大事。”

这男人便是武家被强征入伍的大儿子武青意。

他从家离开的时候是冬天,尚未和大部队汇合就遇到了大雪。

大雪封山,他们一行人冻死病死过半。

延误了时机,是要砍头的罪过,那监军索性也不管这些新兵,兀自逃命去了。

本以为是没了活路了,没想到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义王。

义王救了他们,也没有强求他们追随自己,只同他们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昏君苛政,百姓何其无辜?”

本朝皇帝昏庸,只顾自己享乐,放任宦官当权,苛政猛于虎,民间早就怨恨沸腾。

若不是无奈,谁愿意为这样的皇帝卖命?

武青意等人那时候已经误了军机,按军法当诛,就算回乡那也是逃兵,不知道哪日朝廷就会发难,牵连家人,便顺势加入了义军。

但到底干的是造反的事儿,武青意并不敢和家里通信,只等着局面稳定之后再将家人接到身边。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六年。

这些年武青意屡有建树,还得了义王的赏识,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升到了将领之位。

这时候他就很想把家人接到身边了,恰逢义王身边也发生了一见到大事——他养在乡下的孩子丢了。

其实也不是这会儿才丢,而是已经丢了数年了。

但是义王和武青意一样出身微末,发迹前不过是个小小伍长。

起义以后他将家人安置到偏远地方隐姓埋名,每过数年才敢归家一次,唯恐牵连他们。

直到半年前义军胜券在握,义王才亲自回去接家里人了,这才知道儿子丢了。

义王克几奉礼,行军在外不近女色,又鲜少归家和发妻团聚,那孩子是他的独苗,自然重视非凡。

武青意奉命寻找,但尽管一行人皆是精锐,但距离事发已经经年,寻的又是个幼童,便只有个大概的范围,一路寻到了家乡附近。

他本是打定主意这次就把家人接走的,没成想天降暴雨,河岸决堤,又是一桩惨祸。

他心中悲痛万分,但多年的自制力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既然自己的家人没了,他就更该帮着于他有恩的义王寻回儿子,让他免遭自己如今所受的锥心之痛。

得了他的命令后,一行人翻身上马。

武青意勒着缰绳调转马头,暗沉如水的眼神在故土停留了片刻后,终是和下属一道离开。

…………

此时数百里之外的寒山镇上,王氏正跟顾茵说着话,却猛地一连打了十几个喷嚏,怒骂道:“也不知道哪个龟儿子念叨老娘!”

随即她又想到了自家男人和儿子,还有坝头村那些旧识都没了,除了眼前的顾茵和小武安,哪里还有人记得她呢?

当日他们从坝头村出了来后,一连好些天天降大雨,他们孤儿寡母也不方便夜间赶路,更大包小包地带着不少行李,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行程刚过半就听说了坝头村遭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