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听许褚说得有趣,几个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想和魏骏结拜为兄弟的可并不止许褚一个人,董平、潘盛早
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魏骏正想和许褚、董平等人拉近关系呢,许褚的这个提议可算是正
中他的下怀,哪里会有意见?于是许褚、董平、潘盛、高岩和魏骏五个人就在许家正堂大厅里,由许定等
人见证,一个头磕到地结拜为了生死兄弟。其他那些游侠也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论是家世还是武艺
都和魏骏、许褚五人不在一个级别上,也就没有人不自量力地凑这个热闹啦。原本高岩还有些自惭形秽,
不敢参与这场盛事,不过魏骏和许褚全都要拉着他结拜,他也只好答应下来,还成了魏骏的“四哥”。
他们这个组合和其他人有些不同,虽然魏骏因为年纪最小不得不屈居“小弟”,但是他的四位哥哥却心照
不宣地以他为最终的“决策者”。原因无他,除了魏骏武艺最强之外,还因为他思维比较缜密、见识比较
广博,更有“领导才能”,更得兄弟们信任,这也是那个时代“以强者为尊”理念所决定的。而且许褚只
是一勇之夫,没有文化、没有野心更没有心机,的确不适合当“老大”;董平、潘盛、高岩就更不用说了
,早就对魏骏佩服的五体投地。再加上魏骏对他们又有“授艺之恩”,算得上是他们实际上的师父,他们
怎么会不力挺魏骏?!
虽然葛陂的何义、何曼兄弟已经授首,手下人马也都作鸟兽散,毕竟还有些比较忠心的手下还游荡在周围
企图为二人报仇。所以再决定都有哪些人跟随魏骏前往郯城的问题上,几个兄弟还是产生了一些分歧,最
终魏骏一言而决,只让四个哥哥与自已一起去郯城,其他的游侠和壮丁全都留在许家庄,与许定一起护卫
家人和庄户。许定原本还想留下丫丫,有自己和家人照顾她,省的她受此颠簸。不过丫丫从小没有离开过
哥哥,虽然知道哥哥的朋友一定会很用心的照顾自己,却也有点儿不太乐意。魏骏也舍不得丢下妹妹不管
,最后还是背着丫丫踏上了行程。
兄弟五个的坐骑全都是配上了“马上三宝”的宝马良驹,尽管速度很快,但是谯县距离郯城毕竟有四五百
里地,所以直到第二天午后,几个人才来到了彭城(今徐州)东北的“艾山”。“艾山”只是一座林木茂
盛的小山,绕过“艾山”就将拐上通往郯城的官道。兄弟几个连着赶了几百里路都有些疲倦了,正准备去
“艾山”中打点儿野味休息一会儿,却听到山右几声鼓响,随即响起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打了几次仗之后,这些人也都有了一点儿经验,一听就知道交战的双方人数很多,绝不是几个山贼出来劫
道才有的动静。正在草地上蹦跳玩耍的丫丫刚一听到战鼓声,马上十分机灵地跳进了背篓做好了战斗准备
。魏骏背上丫丫,和许褚、董平等人重新跳上战马,沿着“艾山”边沿悄悄绕过去想要看看到底是个什么
情况。一眼看不到头的官道上,此刻正有两拨人马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战斗。战斗的双方很好辨认,官道上
几百辆大车如同一条长龙,明显是装的粮草;每一辆粮草车旁边都有四五个手持弓箭的汉兵以车辆为掩护
向蜂拥而来的敌人射击。一个二三十岁的青年文士和一个人高马大的青年都尉挥舞着长剑疯狂滴叫喊着什
么,大概是在指挥士兵进行抵抗。
他们的对手也很好认,一看就是黄巾军,因为他们虽然穿的五花八门儿、武器也是门类齐全如同山贼一般
,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装扮,那就是脑门上都系着一条黄带子。黄巾军虽然装备比起汉兵不可同日而
语,训练也没有汉兵系统正规,战斗力也不是很强,却胜在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士兵作战都是“群胆”
,人多的一方自然会占据一定的心理优势。如果自己的将领再勇猛一些的话,士兵的战斗力就更加强悍,
“将是兵胆”这句话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黄巾军这边就是这样,他们的首领就是一个十分勇猛的悍将。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一脸横肉、健壮
如牛的大汉,身高足有八尺开外,一把刃宽二尺有余、铁枣木为杆的宣花大斧少说也得有六七十斤。这员
悍将骑着一匹七尺多高的五花战马,一马当先带领黄巾军士兵冲向那名正在指挥作战的文士。那名文士也
早就注意到了这员悍将,长剑指向他冲来的方向,几十名弓箭手在他的指挥下,将一波又一波箭矢射向这
员悍将,却都被他舞动大斧打到天上去了,并没有能够阻挡住他的冲锋!
这员悍将吼叫着冲过箭阵,大斧抡起来就向那名文士砍了过去。这名文士竟然也有着很好的骑术,一带战
马向旁边一闪躲过这致命的一斧,挺起长剑反刺了过去。黄巾悍将动作不停,大斧在空中画了个圆圈,“
呼”地一声又劈向文士的脖子。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八九尺长的宣花大斧一抡起来,覆盖的范围可
比文士手中的长剑大得多了,长剑还没到人家跟前,宣花大斧的斧刃已经快到他脖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