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戏开场之会盟(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就在魏骏在徐州练兵练得热火朝天、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大汉历史上应该发生的事情也都如约而至,让人们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

大汉中平六年(189年)二月,西凉韩遂、马腾起兵反叛,攻打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危及长安和洛阳。灵帝急拜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率领大军共解陈仓之围,大败韩遂、马腾。

四月,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

八月,中常侍张让等谋杀何进。何进部将袁绍率军入宫,杀宦官二千余人。董卓入京。

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自称太尉、毒杀何太后。

十一月,董卓自任相国,独专朝政。曹操携七星宝刀刺杀董卓,事败逃亡。曹操逃到陈留己吾,受到好友卫壁(和糜竺一样的巨商大贾)的资助,招兵买马起兵反董,发“矫诏”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汉初平元年(190年)一月,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初平元年(190年)一月,徐州州治郯城,州牧府议事大厅。陶谦跪坐在主位之上,徐州众文武分坐两侧,一名风尘仆仆的文士站在大厅中央,紧盯着正在阅读文函的陶谦,心情看上去十分忐忑。陶谦看完手中的文函,抬起头笑着对这名文士说道:“先生暂请下去休息,老夫和众位同僚商议之后在通报先生,必不会让先生失望!”

待这位信使去往馆驿休息之后,陶谦扬起手中的文函说道:“曹孟德令人送来‘讨董檄文’,约请老夫出兵讨董,诸位有何高见?”

曹豹第一个跳出来发言,对陶谦一拱手说道:“曹孟德一介宦官之后,地无立锥、兵不满万,有何资格向天下诸侯发此檄文?!更何况董卓贵为大汉相国,掌控中央大权,拥有正统之义。如若我们从其所邀起兵讨董,与造反何异?以曹某之见,我们不如杀了信使,将人头送去洛阳以表忠心为上。。。”

“曹将军此言差矣!”陈登出列朗声说道:“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所作所为人神共愤。今曹孟德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吾等正应该积极响应、出兵讨贼,又岂能残杀信使讨好董贼?!以登之见,州牧大人应集结军兵,亲往讨贼。。。”

两个人不同的意见针锋相对,其他文武官员也不甘寂寞,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总的来说,支持陈登的占了大多数,就连陶谦的态度也越来越倾向于出兵。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名斥候送来一个消息,更加坚定了陶谦出兵讨董的决心——广陵太守张超没有通报陶谦,径直率兵响应曹操发布的“矫诏”出兵讨董,一万多大军已经出了广陵郡地界快到淮南啦!

这个消息一出,正在争论不休的众人忽然全都闭上了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眼观鼻、鼻观心的当起了佛爷。广陵郡虽然名义上属于徐州刺史部管辖,不过以前的郡守职权很大,基本上就是一郡的土皇帝。张家基本上不参与徐州的大小事务,魏骏这一年多来都没有听说张超来过郯城,也没有听任何人提起过广陵郡的任何事儿,估计这些人早就形成了一种默契。

陶谦人老成精,一点儿都看不出这种“打脸”的事儿对他有任何影响,“呵呵”一笑说道:“张太守忠于朝廷,积极出兵响应陛下诏令,老夫心中甚感宽慰。既然张太守已经出兵,老夫作为徐州州牧,又岂能对董卓的倒行逆施坐视不理?!子仲、景兴与文勇等人留守徐州,子方、行健帅本部人马先行,老夫亲率越骑校尉许逸(曹豹部下)所部携带大军所需粮草押后,元龙随军参赞军事。。。”

终于等来了自己最为期待的这场盛事,说不激动那也是不可能的。不过魏骏比较发愁的是如何安置丫丫,虽然他们兄妹二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但是魏骏还没有娶老婆,家里只有几个糜家送给他的丫鬟婆子伺候着丫丫,他还真是有些不放心。就在他一边准备出发一边想办法的时候,早就有人替他安排好了丫丫的去处,那就是糜家。糜贞和魏骏年纪差不多,在见过丫丫几次之后就喜欢上了丫丫,时不时让糜芳将丫丫带回家陪自己玩闹。

听说二哥要和魏骏一起领兵出征,糜贞就担心起丫丫的生活来了,因为她甚至比魏骏都明白对于丫丫来说魏骏有多么重要,害怕魏骏不在的时候丫丫没有一个贴心的人照顾会受到委屈,于是她就让糜芳告诉魏骏把丫丫交给她来照顾。魏骏对于糜贞的细心很是感激,亲自将哭得稀里哗啦的丫丫送到糜家,在答应了丫丫无数个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之后才得以脱身。而在魏骏离开之后,刚才还抱着他的大腿不让他走的丫丫马上用小手抹干了了眼泪,拉着糜贞跑进房间不知道嘀咕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