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收拾旧山河(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哈,了却一桩心事、彻底放松下来的感觉真爽。”

给马超接风酒席后的次日,清晨时分。

酒泉郡守衙门里,一间硬木熏焦蒸汽氤氲的屋子里,李素泡在用黑曜石贴面打造的浴缸中,端着半透明的酒泉软玉酒杯,里面是葡萄美酒,泡得觉得热了就喝一口。

昨晚稍微喝多一点,没有收拾就和衣而睡了,起来有点难受,非把漏掉的泡澡补上不可。

热水澡和清凉微甘的美酒搭配,实在是让李素有些灵魂出窍。自从今年投身西征以来,为了以身作则、鼓舞士气,李素还从来没这么放纵过,从三月离开成都,如今十月了,整整七个月的苦日子!

浴缸贴面的黑曜石,是象雄商旅翻过祁连山卖到河西的。夜光杯的玉料,说是酒泉玉,其实也是稍微西边一些,伊吾那边传过来的,就是新疆和田软玉的一种。酒来自鄯善,前面已经说过了。

反正李素这一屋子的享受,可谓是把西域和雪域高原的享乐名品能张罗的全张罗一块儿了。除了酒水之外,食案上还放着果盘,有一些西域的珍贵果品。汉朝人很少喝酒单独配水果,但李素是习惯了前世ktv里的消费,不觉得只配果盘有什么奇怪。

李素的果盘当中,硕大带着乳香的极品葡萄自不必说,还有伊吾特产的蜜瓜(哈密瓜),也是此前汉人文明虽然听说过、但从没想过要移种到汉地的。

另外,李素也在短短几天之内,通过跟鄯善商人交流,从鄯善人那儿打听到,他们有见识过一种绿皮黑籽红瓤多汁的巨大水瓜(西瓜)。不过这种瓜似乎不是现在这个季节的,已经十月中了,早就没了。

那些东西原产地也在更西面的西域,鄯善商人也只是在去西边的龟兹、疏勒经商时吃过,在鄯善本地也没有种植。但听了李素的要求后,那些秋天来卖酒的鄯善商人表示,明年会尽量想办法给李素带来种子——谁让李素开了高价呢。

伊吾、鄯善的商人每年到敦煌酒泉经商,一般也就是春秋两季,主要是冬季夏季气候不适合穿过沙漠戈壁,也不会进玉门关。春天主要是卖一些昂贵的奢侈品,贸易量比较少,秋天则有更多日用品、民生必须物资的集中交易,规模也更大,

所以李素要种子,估计得等到明年秋天了。谁让今年商路才刚刚打通,很多人还没得到消息,不知道凉州已经和平了、凉州货物可以直达长安。消息的扩散、商誉口碑的重建,怎么不得一年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西瓜、胡萝卜这些肯定是迟早吃得到的(这个时代有胡萝卜,但不是橙色的,颜色不一定)。

这才不枉哥为大汉朝重开西域商路嘛!要是开了商路不能带来西方的奢靡生活用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甚至见识胡姬……咳咳,那谁还辛辛苦苦为大汉朝立功,总要有点利己的动机,动力才更足。

要是穿越过来到大汉朝位极人臣,却连前世去ktv喝小酒开果盘那点享受质量都没有,这穿越也太憋屈了。

这要求不过分。

李素泡完舒坦了,就出去让婢女给他松松筋骨,揉捏的时候同样与在中土不同,要上西域的花香精油开背。芳香精油抹滑腻了,甚至可以让妹子上去踩一踩——当然了,她们也得提前泡脚泡干净,而且泡脚的时候也是稍微加了点精油的。

踩背床也跟后世医院里的理疗床一样,床板上上挖个洞旁边是软垫,方便李素把脸埋进去又不气闷。上面还有一层类似蚊帐架子的木架、木架上有套进去可以滑动的木凳,方便婢女坐在上面,随时调节脚压迫在李素背上的力量。

这些小设计后世不稀奇,去医院看过理疗的都知道怎么弄,但放在汉朝就是巧思,让人会诧异于“怎么会有人为了这点享受,懂那么多脑筋花那么多心思”。

尤其“让婢女泡脚的时候都加精油”的奢靡作风,后来传出去后,再次让身处酒泉郡的汉人文武官员震惊,暗呼还是右将军会玩,有品位。幸亏他们没听说过明朝严嵩的玉屏风,否则肯定会拿来类比。

婢女一边给李素精油踩背,蔡琰也过来凑热闹,昨晚李素喝多睡得早,让她没机会卖弄。此刻就拿过她更新完最新章节的《西征赋》,给李素看,让他点评。还拿了琵琶,要给李素唱词,说她就在酒泉住的这个把月里,把琵琶都学得挺精通了。

李素静静地听妻子骈四俪六声情并茂念了一遍,果然是在赋的最后把居延海灭郭汜的情节也更新进去了,至少听起来辞藻华丽豪爽,很有气势,反正对汉赋这种文体他也不能要求更多了。

听着听着,他也忍不住夸赞鼓励妻子一番,进行更多吟诗作对方面志趣相投的深入切磋,无须赘述。

……

战事结束之后,李素在酒泉也没闲着,一边是督促当地官员趁着军阀和强大的部族刚刚被痛打了一遍,重新统计凉州实际的汉族人口。毕竟这地方朝廷都已经至少三十多年没有掌握实际情况了。

统计好人口、摸清各县的田地和牧场的大致规模,才好为明年国渊在河西走廊推广“变牧为耕”,把一部分水源还算丰沛的牧草地改成棉花田。

而且不管怎么改,种棉花所需要的灌溉条件肯定是比牧草地更严格的,有些地方少不了在弱水各支流上再挖掘灌渠分流。明年三月春耕开始之后,也没时间给百姓兴修水利了,所以这些活儿最好趁着这个冬天农闲,在天气不那么恶劣的时候,调集百姓自发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