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周瑜:我有经验,李素:我有科学。(2 / 2)

现在风力对我们也很有利,李素的部队驶入湖面前是一字长蛇阵,那么大的逆风,他要变阵成扇面阵,需要的时间也比预期的多得多。”

如是顾虑之下,周瑜果断选择了稍稍占点小便宜、不完全信守诺言,在船队撤离到离河口只有十五里的时候,比原约定提前了五里路,就返身杀回。

……

李素这边的瞭望手很快发现了问题,情报最后是由跟着李素坐镇中军舰队的周泰、汇报到李素面前的。

周泰转达这个坏消息的时候,还有些忐忑,懊悔昨天不该听从李司空的要求,让司空亲自突出到中军最前部。以至于如今才三万多人的舰队驶入太湖,李素本人就已经跟着到了湖面上了。

“司空!周瑜的舰队背信弃义!居然提前杀回来了!我们还有五万多人、六百条船没驶入湖面呢,前军也没列完船阵!要让先锋的太史将军应战么?还是暂时设法收缩退让?”

今天的前军,只安排了两万人,由太史慈率领。中军有五万,但李素在这五万人的第一万船队里,所以第一个出来。

中军将领方面,周泰跟李素是同船的,李素也知道水军将领里周泰打仗最稳,所以让他指挥旗舰所在的核心护卫舰群。另外中军还有黄忠,负责进攻追击作战,可以紧跟在太史慈身后扩大战果。

后军还有两万人,以赵云为帅,不过也不光是水兵和战船了,还有一部分的骑兵部队,骑兵沿着中江两岸巡逻,负责保护李素的后路。

如果敌军崩溃之后有追击的良机,那赵云也可以水陆并进包抄——因为要考虑到周瑜战败之后,部分两翼的水兵有可能弃船登岸,或者是船沉了之后指望走陆路撤回建业或者吴县、会稽乌程。

赵云的骑兵在战局顺利时,沿着太湖两岸撒网包抄,也能抓到很多溃兵败兵。

相比之下,对面的周瑜也算人才凋零,对应李素这边太史慈、黄忠、周泰、赵云的主要将领,分别是周瑜本人,外加韩当、于禁、陈武。

剩下的什么贺齐、孙贲、孙河、宋谦、贾华都是杂鱼而已。而孙翊、张承、凌统这些历史上孙权阵营里的官二代,如今还没到出仕带兵的年纪。

虽然要面对只靠三万多人先扛住对面九万人一段时间、给后军慢慢从河里开出来的时间,但李素心中却是丝毫不慌,直接笃定地吩咐:

“别担心,一切按原计划实施。我们虽然先头部队人少,但今天也是先把五牙战舰和那些低矮的斗舰先派出来,我军船大敌军船小,就算敌军人数暂时是我们三倍,也攻不到船上来的。

周瑜指望的,无非是大风吹翻了五牙战舰,但我们早有准备,把拍杆都卸了,还固定在底舱里作为压舱石,有什么好怕的?”

周泰听李素那么怂的人都显得那么淡定,丝毫不怕今天的大风,这才彻底恢复了士气,有条不紊地传达了指挥要求。

李素的状态,也给了身边所有人信心,所有人都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相信科学,不再迷信天威。

汉末的造船工匠们,对于如何确保船舶的稳定性,当然是做过一定的经验积累总结的,但李素可以说,只要没有被李素本人或者诸葛亮点拨过,其他人肯定是不懂如何用物理常识来计算船舶的“重心、浮心、稳心”这些概念的。

其实李素自己也不是很会算,但他见多识广,几年前教诸葛亮念书的时候,就知道教阿亮这些概念:

“物体整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重心,船舶浮在水面上时受的全部浮力(水压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浮心,如果船左右横向倾斜摇晃上下颠簸起来,浮心的轨迹平均下来就是稳心”。

重心要尽量压在水线以下,这样才有可能跟浮心稳心接近甚至重合,一旦侧倾后浮力也能把偏离中轴线的重心压回来。

船的重心如果在水面以上,斜了之后就很难靠浮力的左右压差自动回正,所以传统楼船太高就容易翻沉,因为被风浪吹斜靠自己的重量回不正。

诸葛亮毕竟早在凉州的时候就跟着李素发明水陆两用大篷车了,所以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学习如何精确计算一个航行设计物的重心、浮心、稳心,确保三心尽量重合。

一开始的大篷车体积小,长度不过三丈多,就几层木板,很适合诸葛亮练手。关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大篷车上试手之后,诸葛亮发现“三心合一”这个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东西确实是最稳的,也就信心大增。

从此知行合一,设计一切水上开的东西都坚持这条原则,这条原则如果通不过,首先就从底层把设计推倒、从头再来。这就跟其他诸侯那些造船工匠造船只是为了满足甲方的外行需求、要水面以上部分看起来战斗力强大防御强大,有着本职的区别。

诸葛亮“毕业旅行”那一年的下半年,李素带他回荆南,去交州,诸葛亮这才接触到五牙战舰,乃至海里航行的大福船的设计。而已经被物理科学加持过的诸葛亮,当然是严谨而又一丝不苟地贯彻了李师教他的那些有用概念。

所以,李素的五牙战舰,五根拍杆和撞角装在什么位置、重心如何配置,那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其实已经比历史上隋朝到南宋的五牙战舰都更稳一些。

周瑜小觑五牙战舰的稳定性,以经验主义来揣度,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决战之前,李素把所有五牙战舰船侧的拍杆都拆了,拆下来之后还没扔,而是能装到船舱下层压舱就尽量压舱,不好搬运的就砍断了再压舱。

压舱的位置也不是随便选的,是严格摆放在诸葛亮造船前设计测定的重心浮心位置附近,确保压舱后船的整体重心依然不偏离中轴,而且还在水线以下,可以被浮压回正。

更重要的是,李素对压舱物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全部用长铁钉把带木头的压舱物跟船体钉在一起。如果是没法钉的压舱物,比如石头这些,也要确保把所在隔舱塞满、并且缝隙用稻草等填充物塞严实了,杜绝压舱物的晃动滚动。

毕竟作为一个有物理常识的人,李素很清楚车船重心设计得再好,真到了用的时候未必能保持住,这里面最大的变动因素就是车船里的货物在倾斜的时候会倾倒滚落。

压舱重货一旦滚起来,哪边倾斜后比较低、就滚到哪一边,只会加剧重心往倾斜的一侧转移,变本加厉愈发恶化,最后翻船。

后世哪怕没有物理常识的人,只要看看抖音上那些车祸视频,都能理解其中物理原理:

为什么板车拉钢卷要固定住,为什么不懂物理的人会吐槽油罐车清洗麻烦、油罐里面要做那么多隔离挡板而不是一整个直筒的罐子。

不理解的人,刹个车,重新投胎,下辈子就理解了。

所以,李素一个文科生懂这些,并不奇怪,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凡是个男人刷刷抖音都能懂。(女人的抖音估计刷不到物理常识……不是歧视,这个锅应该归张某鸣,给男女的初始推送算法就不一样)

至于那些高深的部分,也不用李素操心,他把概念启发给诸葛亮之后,诸葛亮自己去变高深就行了。

君子坐而论道嘛,给个大概就行了。

李素懂得了设计船的时候重浮稳三心合一,还知道使用的过程中压舱物要固定、拍杆要拆掉,让船倾斜的时候都不会乱滚。

做到了这两点,扛个周瑜苦苦等待的六七级风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能怪周瑜自己该死,连重心浮心这些物理学概念都没掌握透彻。

海军是一项科学的兵种,拥有科学的一方杀没有科学的一方,天经地义。(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