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杯酒释外戚(2 / 2)

这样,也便于以后的新朝廷官员,在大是大非的历史认知方面,跟朝廷统一思想。而不是简简单单跟原来一样盲目喊效忠——刘备也知道繁文缛节和让臣子表忠这种事情,其实没什么效果,装还不会装演还不会演么?还不如实际上影响一下三观来的有用。

敲定了读书会的要求后,群臣就开始讨论平反古人和奉祀屈原的事儿。这些事情可以通过,但皇帝不可能完全不解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备这些日子也是想明白了,知道哪些是能说的,就强调:“朕这是有感于光武以来之教训。自光武至桓灵,只有光武、明、章三帝可谓君臣相得,对外夷也武功赫赫。

其后武德日衰,从窦宪时封燕然山,到桓灵被鲜卑肆虐。而君臣之间纷乱不已,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跋扈欺君。

那些乱国外戚固然有可杀之处,但他们拥兵权而与君王同休戚、章帝之后天子往往无嫡子,多有庶子继位甚至外藩入继大统,更加导致了先帝外戚与新君并无血缘关系,要担心新君的新外戚逼迫太甚,因忧虑不能自保,以至于狗急跳墙。这些教训不得不鉴。

好在如今朕革故鼎新,本朝并无外戚掌兵之患,以后也不能以外戚为统帅,最多只能让外戚掌皇室内帑财政。这既是革除弊政,也是赏后世外戚一个长久的善终。

但外戚为祸之前,众卿也该看清史实——卫、霍、窦等外戚,与其余不同,他们也是确有攘除外夷之功,所以把这些古人尊奉一下,也可以做个了断。

大汉不会亏待功臣,也不会再纵容外戚,与天子姻亲者不掌兵,君臣相得,岂不美哉。”

刘备这番重新组织过的道理一说,下面听的李素甚至都有些幻觉:这不成杯酒释兵权了么?幸好李素反应快,意识到情况还是不同的。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释的是本来就有领兵之才的大将,是释兵权之后才跟他们结成儿女亲家,所以还是多多少少损害了民族的对外战斗力的。

刘备这个是要解决东汉以来“封了外戚就给大将军、车骑将军,让掌兵权”的积弊,形成祖制。之前那些历史错误,都是先成为外戚才当上统帅的,不是他们有多强的军事才能。

所以,刘备这招只是解决一些小问题,但不引入新问题,不伤害对外战斗力。

也正因如此,卫青霍去病窦宪这些“恰巧有战斗力的外戚”,要单独拎出来,对于窦宪这种被其他外戚逼迫自杀的,要彻底恢复名誉。

本来就没帅才的人,从此不给你兵权,也确保善终,这确实算是一个仁政了。朝臣们想明白之后,纷纷表示赞同。

窦宪平反想明白后,韩信平反的事儿刘备没细说,但大家顺着思路往下想,也明白刘备肯定是被袁绍“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下场触动到了,

希望给皇帝和军事统帅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猜忌包袱松松绑。

两项提议全部顺利通过,关键是这个善意还传达给了大部分朝臣,让人心更加稳定了。

毕竟不是所有的武将都跟刘备有铁哥们儿的交情的,除了关羽张飞赵云,其他人总归心里要多为后路考虑一些。

这些都通过之后,最后的奉祀屈原提案,倒是没有人介意,只是有朝臣问了刘备的考虑,刘备也只是说要弘扬对信义气节的信仰,贬斥奸邪诈骗。这个理由非常正当,全体一致通过。

倒是在讨论最后的具体奉祀方式时,众人多有不同办法,提议提得五花八门。

李素领班听取,心中也是有些不真实感——主要是汉朝的时候,其实端阳节是早就有了,但不是祭祀屈原的。

端阳节一开始只是一个关于农时和天象的原始信仰节日,不跟任何古人纪念有关。其实历史上是一直到东晋南渡,才首次出现把端阳节和屈原联系起来的记载。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屈原毕竟是楚人嘛,而刘邦建立汉的时候,其实是有淡化自己出身楚地的痕迹的,谁让跟他争霸的项羽才是楚的代表呢。

而历史上东晋时期开始大量纪念楚人,一方面是经过魏晋,汉对楚的避谈基本上消弭了,而东晋的正朔衣冠南渡到了南方,就得把南方地区的古人的文化道德楷模重新立起来。

东晋的时候连很多神仙都有编造南渡的神谱,佛道很多仙人都被说正朔在南,比如茅山、天台山这些“仙山”,都被说是北方某些神灵南下占据。

不过,现在既然刘备已经打定了重新平衡项羽和义帝问题,并拔高屈原、贬低贪鄙的楚怀王,也就不用避讳历史了。

对身为楚人的屈原拔高一下,尊楚之信义楷模而不尊其失德王室,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这些道理刘备自己不说,下面的人不敢开口,毕竟下面的人不知道上面的大汉皇帝有多大的决心、甚至到了连楚都可以重新平和地看待。

李素看这个细节容易搁置谈不下去,只好站出来,由他带头建议皇帝: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奉祀屈原,为华夏信义之典范,可择端阳节为期,天下祭祀。臣所修《史记索隐》,对楚世家之考评,也已据此调整。

各郡教谕官署内,举子祀学之所,也要统一立屈原牌位。至于专门的祠庙,不做要求,以免加重地方负担。百官及吏目、官雇役夫,可在祭祀节日休沐歇息三日。”

刘备立刻一唱一和答应:“丞相所奏甚合朕意,不过选端阳节,可是有什么考据?”

李素无奈,只好把后世穿凿附会的那些屈原纪念传说,稍微拿一些还算可信的用一用。

反正这些东西本来到东晋也会出现,李素只是提前了两百年。

至于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其实不用李素提倡,端阳节一直有这个活动,只不过之前不是纪念屈原的。

考虑到他是天下仅次于蔡邕的学界泰斗,他说他整理史料佚闻,考据出来这些都是真的,也没人会反对。

李素描述的屈原死前的事迹,就成了正史,不管是否完全真实,至少效果是好的,就算是劝国人守信用了。

喜欢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请大家收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