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可不是这一个意思。”
衞涛笑笑,虽然没有明说,但信里的意思已经隐隐明白,他希望衞涛能够到长安一行。
“而且那华歆虽有投靠之意,但显然也是想与我一见,若是真的不往,恐怕又是要错失一贤才。更何况天子下令而不遵,已经是有忤逆朝廷之意,我本无意于什么丰功伟绩,唯望我大汉民族得以永安,这才是立下驱逐鞑虏之志向,若是将心思尽耗于此,那谈何是驱逐鞑虏?”
“这……”
哪怕是周瑜这时候也是理屈词穷。
其实不是周瑜无话可劝,而是明白,那些话语根本无法动摇其心,哪怕是动身长安,衞涛为的也是今后能够实现志向,而非为其他。
所以哪怕是以周瑜之言,也发现是劝无可劝。
“若如此,不若让典韦等人齐齐一同面圣如何?”
说是面圣,其实意思就是护衞衞涛周全,不过衞涛却是忍不住就是一笑。
“公瑾啊公瑾!纵然是万军之中我亦是来去自如,如今就算是典韦也不敢是轻言能胜我,何须如此?不知道的人还是以为我有着什么心思呢?何须如此?便让典韦、子龙二人随我点五百军兵随行便是!”
虽然不惧,但其实衞涛还是听进了周瑜的劝言。
“启禀主公,瑾新进来投全无寸功,却是得主公信任,授予典农校尉一职,深感主公大恩。”
就在这个时候。诸葛瑾却是一拱手就是言道。
“瑾其余本事或许平平。然观人之能还是有几分。不若便是让我随主公一往长安,为主公一观天下英豪如何?”
微微一思量之后,衞涛却是点了点头,典农校尉职权虽然不小,但诸葛瑾本身却非是闻名天下的人物,倒是不虞有人会是针对他如何。
换了周瑜,衞涛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是答应。
荀攸的信件虽然很快,但其实朝廷的动作也是不慢。事实上不少事务都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天子正式下旨。
旨意一下,包括衞涛、袁绍这样的一方诸侯,也包括刘表等等一应汉室宗亲,全都是到了旨意,言及天下太平,广招进京,论及以往功绩以封赏。
颇为让衞涛感叹的是,这一次前来宣旨的人不是别人,还是那王子服。
不过与上一次独身一人悄然而来不同。这一次却是有着车架仆从随行,气势颇大。
“奉令诏曰。并州牧衞涛,平黄巾,斗乌桓,驱匈奴,功绩卓着,特令旨进京,以示封赏!”
“臣奉召!”
衞涛既然已经决议一往长安,自然不会扭扭捏捏地,直接就是接旨奉召。
“哦?衞大人是要奉召?”
经过上一次的事情,对于衞涛,王子服已经是认为他不是什么忠心大汉的人,言语之间却是有些不客气,听到衞涛奉召,更是忍不住就是出言讥讽说道。
“既然如此,不知道衞大人要领多少人前往?莫非是要领麾下万骑?”
“既是进京面圣,岂可如此而为?既然圣旨而下,涛只带五百随行。”
听到衞涛这话,王子服面色变得有些古怪。
离着上一次的事情也不过就是一个来月,王子服对衞涛心有芥蒂也是极为正常,但衞涛答应得如此痛快,却是让王子服一时之间看不透衞涛这人。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王子服脸色上带着的少许敌意已经是收了起来,向着衞涛一拱手就是说道。
“衞将军乃我大汉栋梁之才,日后说不定更可为擎天保驾之人。听闻大人之志向,吾亦感于佩服。不过,听其言,观其行,日后在下当见于将军也!”
衞涛微微一愣,顿时就是明白了过来。
对于王子服这样的人那是真真正正地愚忠于大汉,只要是对大汉有利,那么个人的观感之类的全然可以放到一旁。
“王大人自然可是见到。”
虽然已经知道王子服是那种因公而忘私的人,但衞涛也不过就是神色淡淡。
这样的人完全不可能相助于自己心中志向,衞涛也更是懒得多做心思。
之前荀攸的来信已经是让衞涛做好了准备,如今圣旨一到,衞涛便是准备起行,不过就在衞涛准备动身之时,曹媛却是找了上来。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