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孙权手中大约有五千兵卒,守住广陵县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孙权却不想死守广陵,这不是战术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如果孙权不想和孙策争夺东吴的政权,或者说孙权的野心小一点,孙权一定会稳守不出的。
攻难守易这是每个将领都知道的事情,换成任意一个将领守城,都会采取防守反击的方法,击败张辽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孙权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必须要赌一次,赌陆逊能击败张辽。孙权相信,如果自己能击败张辽,那么自己招揽人才也会更容易一些。
这很正常,在这个年代,声名是很重要的东西,可不像现在,只要领导说好,哪怕是当官当到万人唾骂也没事!当年曹操要不是孤身刺杀董卓,哪有那么多文臣武将去投奔他。
张辽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于在三月初七这一天过了高邮县,和领兵前来的陆逊在中渎水右岸相遇。
这是一场可以写进教科书的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后顾之忧,高邮和广陵都不是靠三千兵卒就能攻破的,双方都没有后方不稳的问题。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双方也都一样,兵力和装备也相差无几。
陆逊初次领兵,面对的又是张辽这样的猛将,自然要以守为主了。
交战的第一天,张辽带兵出阵挑战,陆逊派潘璋迎敌,潘璋那是张辽的对手,不到二十回合,就被张辽杀的节节败退。陆逊见势不妙、又叫张承(张昭之子、字仲嗣)上前助战,这才堪堪敌住张辽。
三人都没有死战的心思,打了几十回合就各自回营了。
回到中军大帐,陆逊就开始苦思破敌之计了,见到张辽的勇猛,陆逊立即就放弃了和河北兵卒硬拼的想法。现在自己手下就张承、潘璋两员大将,可两个人加起来也就和张辽打个平手,人家张辽手下还有曹性、李丰(袁术降将)等人呢。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互相试探着攻击对方的营寨几次,但也只是浅尝即止,用弓箭杀敌而已,所以双方的伤亡都不太大,加起来还不到百人。
僵持了几天,张辽有些按捺不住了,虽说李重的军令是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但面对着一个无名小将,张辽还是觉得面皮上过不去。当然,张辽也不是不识大局之人,张辽的意思是先给陆逊点难看,等着孙权的援兵一到,自己就带兵撤退。
盘算了一下,张辽打算今天晚上偷袭陆逊的营寨,张辽也没什么准备,就准备靠自己的武勇行事,三千多兵卒,正是张辽这种武将大显威风的时候。发狠的话,张辽自己就能砍杀上百兵卒。
月半弯,旷野青草起伏,如浪如潮,子时刚过,张辽就带着五百兵卒在大营鱼贯而出,人衔枚,马摘铃、直奔陆逊的大营而去。可还没等张辽出了营门,就见到一名兵卒飞奔而来,口中大叫道:“将军且慢,有主公书信在此。”
张辽急忙接过书信,藉着火光观看,看完书信。张辽的脸上神情变换,最后忽然呵呵一笑,将书信用火把点燃,等到书信化为飞灰,这才大声喝道:“出发……”
对于张辽偷营一事,陆逊真不知晓。什么掐指一算啊,大风刮倒帅旗啊都是扯淡,那样的话,最牛逼的军事家就是算卦先生了。
实际上敌军偷营根本就没办法预判的,靠就靠主将对大营的布置。在这方面,曹操、周瑜、诸葛亮都是其中翘楚。
陆逊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所以张辽一杀进大营,立即就遭到吴军的反击,霎那间羽箭横飞,火光乱舞。
顷刻之间,陆逊的大营就点燃无数火把,将张辽的军队照的纤毫毕现。
张辽见状也不慌张,纵马提刀、四处厮杀,看的吴兵头颅乱飞。陆逊见到张辽勇猛无敌,只得调集弓箭手用羽箭攒射张辽。
夜色之中,只听到张辽惨呼一声,拨马就走,也不知道是哪里中箭了。
徐州兵卒拥着张辽向外厮杀,陆逊调兵四处截杀,道光乱舞,马蹄狂乱,陆逊的大营之中惨呼连连,几乎乱成了一锅粥。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张辽终于带着徐州兵卒冲出陆逊大营,狼狈逃回。
一战之下,张辽的一千兵卒死伤过半,而陆逊的吴兵死伤不到三百人,可以说在这一战中陆逊占了很大的便宜。
不要小看这一战的影响,要是比较一下兵卒的战斗力,李重和河北兵卒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只有曹操的青州兵才能与之一争长短。马超的军队战斗力也非常强,甚至要比李重和曹操的军队强,但数量太少了,形成不了战斗力。
再往下就是刘备和刘璋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