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司马徽心中也挺一言难尽的。偏庞统还说可惜了。司马徽倒是可惜了他这情商负值的人。</p>
这样的人进了宦场,是要被排挤的,不合群啊。哪怕不被排挤,也被排斥,不愿意深交和来往。所以,这人就是刺儿头。任何团结的群体里都未必欢迎这样的一个人。</p>
所以贾诩,陈宫等人都知道庞士元在徐州呢,可是没有一个人来寻他的。这么久了,也不知道是怕搞不定他,还是因为吕娴不在,所以降不住这个人来用。</p>
贾诩来找过诸葛多少回了,可是,却没一回来寻过庞统。才名不相上下,学识,能力,都不相上下,庞统真的得反省一下自己。偏偏这个事,还不好说的。</p>
司马徽看了一眼诸葛。觉得他才是会收敛才学和锋芒的人,宣场名声,恰到好处。虽然有时候也做作了点,但是庞统就真的还不知道什么是分寸,他一身才学,不知道该收敛的时候一定要收敛,才不会伤到人,别人才会不惧之,而愿意与之交流。</p>
庞统在徐州,虽一心想要被捡了去重用,但是,只怕还得要搓磨好一顿,才能有真正得用的时候。</p>
袁耀与刘琦算性格温和的人,却都能被他给误伤,换了其它性格不让人的,这庞统……</p>
而这分明是个展示好感的机会,这两个人若是来往好了,庞统想要获得他们的敬重是很简单,他本来就是十分有才学的人,可他偏不。</p>
司马徽是真的有心想荐庞统上去的,但是,现在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竟是无法上荐。</p>
要不,等女公子回来再说吧。</p>
嘴毒的人要等她这样的人来才能治了。</p>
嘴毒与嘴毒也是不一样的啊,吕娴纵是女子,也是吕布的女儿,自身威高权重,她可以打趣人,嘴毒拉仇恨,可你庞士元,真的还没到那份上。</p>
吕娴这样的,嘴毒起来,叫人不轻狂枉少年。</p>
可是庞统便是才子,嘴毒起来,也顶多获得一句,恃才狂傲,不知所谓。而他比起吕娴还特别的不知轻重,不知分寸。</p>
吕娴以前嘴毒骂陈珪父子的时候,也是有目的,看她会没事去得罪不相干的人吗?!她从不。</p>
再者说,世人对明主都是宽容的,但对庞统可未必啊。</p>
这庞统,做人方面,真的还得先好好学一学先怎么低头再说。</p>
这一点,他完全不如诸葛。</p>
诸葛一言不发的,不是肚子里没货,而是没益处的时候,他从不愿意做无谓之争。他对压人一头这样的意气之争,完全没兴趣。</p>
真正的较劲与较量的时候,他也从不客气。</p>
司马徽心里愁啊,看庞统这四处碰壁,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心里其实也有点郁闷。而对诸葛呢,对他认定了,怎么也劝不回的事也很郁闷。</p>
他欣赏这二人,看重这二人的大才,偏偏有才之人,都特别狂放傲气凌人。不大听进别人的意见。只是表现不一样,庞统外放,诸葛收敛,其实本质一样,不听别人的。</p>
所以,现在司马徽也就专心的弄教育了,能荐就荐,不能荐就算。</p>
算起来,司马徽真正能合得来的人,只有徐庶。与徐庶几乎无话不谈,徐庶性格真的就是恰到好处。不是那种有才要压人一头,处处意气之争,也不偏执的真正士子。</p>
莫名的,竟然有点想念远在寿春的徐庶了。</p>
甚至连陈登,都比这两个特别难搞的人可爱的多。</p>
袁耀不理会庞统,当他是空气,却是看向诸葛,道:“敢问卧龙先生,耀与刘公子可与先生有隙怨?!”</p>
他的眼神灼灼,带着点质疑。刘琦倒不料袁耀竟会直奔主题,竟真的问出来了。</p>
这样的事,一般都是心照不宣。不料他有意气去戳穿。</p>
诸葛微笑道:“并无隙怨。”</p>
“可与先考有仇恨?!”袁耀道。</p>
“既无私怨,也无私仇。”诸葛道。</p>
“好,好一个无私怨而无私仇,既是如此,为何非要置耀与刘琦于死地?!”袁耀道:“我本无辜。”</p>
诸葛叹了一声,道:“亮知无辜,所为者,天下耳。”</p>
“天下?”袁耀似笑非笑道:“谁的天下?谁的仁义?成全的是谁的势?敢问,诸葛,若为天下,不顾义,牵连无辜,可否良心有所损伤?!”</p>
诸葛看他目光灼灼,道:“两位公子若进徐州,损伤更大。”</p>
这算是狡辩了吧?!</p>
袁耀看着他,道:“先生算尽天下,只恐也未必能真正的被天下所容。在耀看来,先生如此,既损义,又损仁,牵连无辜,无视牺牲,耀与刘公子的确势微,任人宰割,然而,自问顺势而为,倒不如以仁义为名,而机关算尽的小谋小略者所获得的才名多也。在此这一点上,耀真是远远不如。”</p>
这算是不给脸面,直接与诸葛怼上了。如此讥讽,是完全的不给面子也。</p>
司马徽没说话,事情以后,他其实猜到了是诸葛用计所为。只是,他不赞同,也没办法。这真的不是关于仁义的问题,而是选择和立场的问题。</p>
诸葛站在了徐州的对立面,其实注定了必定计从旁处出的宣战。</p>
而袁耀出言讽刺,其实也不过是只能解解气,在这天下,说诸葛做的不对,真的算不上。</p>
还是立场的事,任何立场中的谋臣,这样的小计,层出不穷。</p>
诸葛受限在此地,这等拙计,其实还施行的不够完美。</p>
然而这乱世天下,其实不能说诸葛做错了。当然,袁耀也没说错。更多的时候,事情不分对错的。只有敌对和立场。</p>
“还教公子明白,亮不得不为。实无意有私而伤袁公子与刘公子。”诸葛拱手道。</p>
袁耀看着他,见他既没有否认抵赖,也没有表现过歉意,反而坦坦荡荡的,便知道,他的心绝对不在徐州。</p>
既然不是为私怨,而为立场,袁耀讽刺两句,也就不能多说了,说的多了,反而显得自己只有嘴。</p>
他如今已入徐州,若是不意外,将来诸葛去辅佐刘备,必定也是敌对的立场。</p>
既是如此,他便不能因为这事而让自己纠结于此私怨当中去。其实不过是这个事本身,还是将来注定的敌对,若是太在意,反而落下风了。</p>
很多事情的发生,真的不是这些因素决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