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雍闿粗略整合益州郡后,欲率军西行前往永昌郡,以永昌郡守的身份号召永昌豪强、土民起兵。只是诸葛亮督兵抵达南安,引发高定所部夷兵惶恐……极有可能不战而降,导致自己王霸之业沦为一时笑谈。可率益州郡土兵前往越巂郡,从兵力上很难压制高定,想要从综合实力上压制高定,就必须整合永昌郡的资源。因此,赶赴永昌,争夺永昌郡的资源,就成了当下第一要务;同时还要稳住高定,让高定在越巂郡拖住汉军。这种情况下,雍闿只能二选一,要么将土汉敬服的孟获派到越巂郡,由孟获去鼓动各部战意,为他争取时间;要么期待高定的表现,按计划带着孟获前往永昌郡,由孟获游说土汉豪强、酋长,进而席卷永昌郡,或许此地控制力。高定是墙头草,作为一个资深蛮王,高定最擅长的就是追随强者。汉夷接壤地区的蛮王,能不能打仗不重要,能不能带着部众在夹缝里生存,并生活的更好,才是最重要的。内部迫切的生存需要,外部的压力,双重作用锻炼下,历代蛮王要么迅速倒台,要么愈老弥坚。高定,显然是后者。永昌郡最东部有个云南县,这里向北通往越巂郡,向东正是益州郡。雍闿在此与孟获分别,两人一个戴着二粱进贤冠,一个戴着羽饰长冠,在道路边依依惜别。准确来说是孟获送别雍闿,早一日联合、统治永昌土汉吏民,那就早一日获得南中内部的绝对优势。拥有绝对优势,越巂郡的高定,牂牁郡的朱裹,都只能沦为部党,而非盟友。目送雍闿千余人渐行渐远,孟获怔怔相望,突然扭头问族弟孟琰:“休明,我闻陈公田孝先已挥兵入交州,若遣精兵良将走鸟道北上,袭取我军后路,恐万般算计沦为空谈。”孟琰穿新潮款式的短衣、短裤,脚踩一双漆皮凉鞋,腰悬短剑,短袖下一双臂膀黝黑、结实满是肌肉。他粗壮双臂环抱在胸前,一双炯炯眼神陷入思考,耿直回答:“请降就是。首乱者黄元,攻杀巡部者朱裹,久乱不服者高定,桀骜不驯、攻杀郡守者雍闿,与我家何辜?”如果高定挡不住诸葛亮,雍闿也没能说服、夺取永昌郡的控制权……那这仗还打个毛啊?可也不能表现的太过软弱,否则汉军胜利后,肯定大刀阔斧整治南中地区。譬如田信,一口气强迁南阳万户充实江都,着实把各郡豪强吓住了。打一仗,以展现己方的顽强,让汉军处置的时候能充分听取、考虑南中人民的心声。豪强的定义是复杂的,不能直接用控制的田产、人口或生产力来判断;就如士族不能用财富、影响力来判断。有的士族穷的时候没裤子穿,有的豪强甚至家徒四壁。家徒四壁的人,能称之为豪强,就因为在家乡、邻里之间有显著的号召力。如果将豪强迁移户口,那就根基断绝,什么都要重头开始;而士族再穷,可有传承的父祖荣耀、威名在,也有文化底蕴,是简单迁移无法消灭的。南岸,诸葛亮提兵万余走水路至此,田信发来的信件也送到手里,诸葛亮不由多翻看了几次。田信也不见外,信中开头就称呼一声葛公,仿佛两家很熟,有通家之好,是世交一样。总的来说,这封信还是令葛公满意的,是田信手书,立意明确,没有一点见外的意思。送信使者是李严之子李丰,送来的除了田信的私信外,还有田信对岭南开发的粗略计划;以及李严本人发给雍闿的劝降信。李严作为犍为郡守,期间战功赫赫,又多有民政建树,在南中豪强眼中是个颇有脸面的人。诸葛亮着重分析田信的岭南开发计划,这是依靠水系设置城邑,以先进生产力吸纳归附土民,再带着这些归化的汉僮向外扩展的发展计划。字里行间用词干净,却始终弥漫着血腥味。土民无知且凶厉,严酷的生存环境下,较短的人均寿命,导致土人鸷勇斗狠,很难信服强者。哪怕是强者,也是一时的强者,终有衰老的一天。一个个年青的土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竞争首领,做大大小小的头目。田信的规划里,给诸葛亮一种网笼狩猎的印象……还有一种让人不得不慎重、必须要重新审视田信的冷酷气息。土民的命,在田信的规划里,就如河边淘金的河沙,只留有用的金沙,无用的弃之不用。这跟田信始终尊重人命的印象不甚符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田信做出这么严酷的治理策略?一旦施行,也就只有田信本人能驾驭岭南的战争机器;也只有田信本人能修补这个战争机器。南中的问题,跟岭南的问题一样,都是如何治理的问题。派官就要派兵,派兵就要自己负责粮食。粮食的途径就两种,要么由外部运输补充,这是个得不偿失的行为;再要么军屯,军屯会侵占土人眼里‘自古以来祖先传下来的神圣土地’,会激发矛盾,导致战争。同理,从土民那里征集粮食,也会刺激土民反抗情绪。派官不派兵,就无法治理、约束土民,甚至土民爆发矛盾,会来杀官出气,不利于朝野舆论。所以南中、岭南问题拖了两汉四百年,始终无法解决。现在田信采取了最为强硬的态度,乘着土民各部还没反应过来,也没认知到田信各种措施的深远意义,依旧稀里糊涂被田信威名震慑的时候,田信却在用心搓着吊颈绳,要把一切问题的来源……也就是土人给勒死。留下的只会有封君、汉僮、归化汉人,以及军功晋升提拔的士家。一个士家,最少能提供一个全副武装的武士,以及扈从、奴仆十几人。只要封君、士家建设到位,为了获取军功、封邑、人口,这些人会主动向外扩展,将一切土民强行纳入开化的光环内。岭南终究有一个粤江,有庞大,几乎贯通各处的水运体系在,给了田信武力蚕食各部的客观条件。可南中有什么?群山峻岭地势高耸,以至于河流落差极大,虽然河水流量充足,却很少有适合水运的航道。何况田信本人能身先士卒,处处奔波,以迅雷之势打崩一个又一个敢于反抗的土民部落,使岭南土民处于忌惮、敬畏状态中,时间久了自然会顺服,会学会适应田信,变成田信想要的形状。南中这里既无便捷、强化人力、物力互动的水运航道,也无田信这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所以岭南能施行的治理方略,无法在南中施展。出于彼此的尊重,诸葛亮也书写一公一私两封信,由嗣子诸葛乔携带,走荆州绕路送往岭南。反正南中之战不急于一时,妄想速战速胜,反而会受困于南中的地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