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教祥瑞一言能咒凶 援阳泉偏师求却敌(2 / 2)

三国外志 赤军 2063 字 4个月前

整天忙着拉关系,拍马屁,以及参与军事会议,至于渡淮、扎营、建垒、掘壕之类的事情,我就只好委任给秦锐。谁知道那个禽兽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我责问他的时候,他还振振有词,说:“老爷就懂得举刀杀他娘的,这种麻烦事,你还是找别人吧。”我这个气呀,可也没有办法,只好把责任转嫁给李越和阎岸。

从来都说“北人骑马,南人操船”,那些江东蛮子也就会拍桨打水漂,一渡过长江就连路都不会走了,屡屡兴兵北犯,屡屡被打得狗一样狼狈溃逃。现在诸葛诞在淮上作乱,连通东吴,吴狗们当然心花怒放,想要趁此机会在江北站住脚跟。王镇南指挥大军逼近寿春,还没等完成合围,东吴的援军先就到了,据说主将是前两年造反降吴的文钦,还有吴将全怿。

众将纷纷请求出战,王镇南却说:“文钦所部不过三万,必非吴寇的主力,倘若我等分兵堵杀,他们后援驰到,形成胶着局面,诸葛诞再开门杀出,内外相合,那就危险了。”他认为左右不到三万贼寇,倘若只想进城协防,那就放他们进去吧。

王镇南所料不差,这裏文钦、全怿才刚冲进寿春,就有探马来报,说吴寇又有三万人马,已经攻破了寿春东南的安丰郡。这支吴军的主将乃是伪镇南将军朱异——真假镇南撞在一起,想必有场好戏可看。

王镇南派兖州刺史州泰率所部驻扎在阳泉,以阻挡朱异大军,同时深沟高垒,将寿春城围得铁桶一般。那些挖战壕,树鹿角等杂事,幸亏有李、阎二人为我分忧,我光远远看着他们忙前跑后,大呼小叫的,都觉得小腿发疼,嗓子发哑。果然没隔两天,身体较弱的阎岸先病倒了,随军大夫望闻问切之后,说他因为什么风邪痰火,所以口舌生疮,体热胃寒,要安卧静养。

阎岸这一倒下,李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隔天也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自称水土不服,通体酸麻——天知道是真是假。这下子我可抓了瞎,身边的幕僚只剩下了禽兽和锺爱华,这两个都是强胡,冲锋陷阵或许可以,陈兵挖濠可完全是外行,交给他们怎能放心?自己亲历亲为吧……我又实在有点犯懒。

好在正当紧要关头,王镇南一道军令给我解了围。他召集众将开会,说司马公已派奋武将军监青州军事石苞大人率八千精骑昼夜南下,以击朱异,他这裏也要调派精兵锐卒前往相助。

先是点了徐州刺史胡质的名,然后王镇南又望向我:“元宗,我看你部下那五百羌骑的是劲旅,可愿先发阳泉?”

阳泉那里还有兖州刺史州泰的六、七千大军,我料朱异就算勇猛如同天神,也不能一战而全胜的。阳泉距离寿春不到百里,就算有个万一,王镇南的援军也应该能很快赶到,先发阳泉,相信并没多大危险。我正好在寿春城下呆得腻了,出去散散心倒也不错,于是欣然领命,同时请求王镇南说:“我军东来,士卒多不服水土,羌骑体壮,暂且无事,余兵请将军代为看顾。”王镇南点点头:“陇西所部,暂退二线好了。”

秦锐和锺爱华一听有仗打,全都精神亢奋,我告诫他们不要轻敌,不要冒进,随即点齐羌骑,星夜驰援阳泉。然而大概我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了,还没赶到阳泉城下,先得着州泰派快马前来传告,说吴狗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要我加速前进,以薄其侧背。

我要有一万人……不,六、七千也罢,趁势夹击吴狗,那是再妙不过,可我手下只有五百骑,虽说那些羌人铁甲长矛,足够勇悍,终究数量有限,面对三万吴狗,怕是立刻就会被踩成肉酱了。况且我好不容易攒起这点家底,怎能尽数扔在这裏,连声响儿都听不见?

我还在犹豫,那没头脑兼没心肺的秦、锺二人策马直冲过来,在我耳边大呼小叫地说:“大人,这正是立功的良机,快前进吧!”我在心裏把他们娘老子都骂了一万遍,可是骂归骂,脸上不能显出丝毫惧怯之色——主将一有惧色,全军士气都会一落千丈,以寡敌众,输了并不可耻,还没打就四散奔逃,那才丢脸呢,不仅丢脸,还会大大影响我的前途。“稍安勿躁,”我从怀里掏出地图来仔细审视,“吴狗有三万之众,务要想一条妙计,一举将其击溃,再不敢东来进犯阳泉才好。”

我现在所处的位置,距离阳泉城大约四十里,骑兵快速突进,不用一个时辰就能赶到。此去阳泉,只有一条大路,然而长途行军需要沿着道路,距战场如此之近还拘泥于道路的话,迟早是个战死的歹命。

人生最烦难的事情就是选择,如果可以沿路前进,不需要选择,胜负由天,我也就不必伤脑筋了。我该怎样前进才好?要怎样才能在不违背州兖州命令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实力呢?为此我实在想得脑仁儿疼,可是形势又不允许我反覆忖度,耽误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