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错?”,闻言,徐嘉树明知故问,“公达兄可不能把愚弟当成外人。”
在荀攸的视角里,他并不知道刺杀计划的存在,只是误打误撞地提醒了他董白的事情,而之所以徐嘉树要引出这个话题,就是要尽快地重新回归到小团体中,参与机密的事务。
“.”
闻言,荀攸默默给自己又满上了一杯,言语间有些唏嘘,“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用不着为兄来操心这些事”
“怎么会”,徐嘉树难掩惊讶——荀攸策划了刺杀董旻的计划,这一点绝不会有错,“公达兄可是我等的主心骨,怎么能说出这种灰心丧气的话来?”
“非也”,荀攸摆摆手,“并非为兄灰心丧气,只是现在我等不得不听从王司徒节制,想要自作主张却是不可能了。”
比如他现在再去找郑泰或者何颙商议什么事情,两人很有可能会再去请示一番王允的意见。
“王司徒?”,徐嘉树更惊讶了。
“李儒盯得紧,其他人就算有心做些什么,也没有办法逃过他的眼睛”,荀攸幽幽答道:“唯有王司徒很早开始就与董氏众人交往甚密,反而被他们看做半个自己人。”
也就是说,这是士人们在李儒的压力下自发地抱团行为,不管知不知道王允的卧底身份,都不妨碍他们抱住王司徒这根大腿,无意中王拍桌成了一个类似于“最大公约数”的角色。
想要投靠董氏的士人可以通过王允的门路让自己的姿态保持一些起码的体面,想要密谋反董的也可以借助王允的面子获得一些行动自由,更多的是只想保住官位俸禄的人,那就更加要抱住王司徒的大腿了。
只不过.
荀攸这番话实在让徐嘉树有点始料未及——模拟中的他可是一直没投靠王允,靠着自己的人脉和关系就发动了刺杀计划。
如果连荀公达都与王允达成了某种默契,那就意味着长安城内的清流士人已经以王司徒为首,完成了某种程度的整合。
王拍桌?
他有那个能力吗?
此前多次模拟中对王允的印象变得极差,甚至产生了某种成见的徐嘉树忍不住暗自腹诽。
“子茂如今手握安定郡,王司徒应该很想见你”,荀攸分析道:“如今河南尹故地寸草不生,东面的诸侯忙着争权夺利,无力西顾,除了并州的吕布之外,便只有凉州可以求援。”
提起吕布,其人占据并州的过程倒是十分顺利,军中故交张扬当时正奉命在并州南部募兵,见吕布带着儿郎们回乡,直接就带着他新募的士卒加入其中。
而并州离关中虽看起来有一定的距离,其实渡过黄河之后迎面的就是三辅之一的左冯翊,是个可以左右胜负的力量。
只是这股力量都被长安的双方默契地忽视了——出了那档子事之后谁还敢招揽吕布,怕不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要知道,这位可是在没有明显矛盾,没有重大利益冲突,甚至没有人挑拨离间的情况下,就因为董卓的些许偏心和口头上的打压就暴起杀人的狠人。
所以朝廷和董氏都把目光投向了西边的凉州,不只是李儒知道凉州的关键,公卿大臣中不乏聪明人,更加清楚这一点,只是苦于凉州与朝廷离心离德多年,想要招揽都没有门路而已。
人家董家好歹和凉州大大小小的叛军打过多年的交道,你朝廷除了隔三差五空降个耿鄙那样的狗官,动不动组建大军来凉州以平叛之名烧杀掳掠之外,还不如人家董氏呢,至少人家董太师凭着真刀真枪打服过他们。
但是子茂就不一样了,这是货真价实的自己人!
“公达兄此言,是想引我去见王司徒”,徐嘉树听出了荀攸的话外之音,十分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可在我看来,王子师虽守节秉义,可才能实在不足以济之。”
这是说他虽然秉持气节,却是个没能力事成的家伙,对于王允这样的大牌士人来说,评价不可谓不苛刻。
“子茂所言,为兄也深以为然”,两樽酒下肚,荀攸不知何时已经满脸通红,竟然点点头同意了徐嘉树的说法,“只是如今想要复兴汉室,完成慈明公遗愿,除了他之外,也再无别人了”
整合已经完成,除非徐嘉树想站在董氏一边,否则王允这个人他是绕不过去的。
见荀攸提起荀爽,他也不再推辞,“既是如此,便请公达兄改日与我一起,去司徒府走上一遭。”
“大善”,荀攸强撑着又喝了一杯,嘴里含糊着说道:“子茂当初离去,慈明公死前仍扼腕叹息,如今回来,待会儿跟我去灵前祭拜一番.”
徐嘉树见他要醉倒,赶紧把几案清空,扶着荀攸平躺下来。
“酒量是一点没进步……”
小声吐槽着,徐嘉树转过头看到墙上挂着荀爽生前穿着的司空朝服,取下来轻轻披在荀攸身上。
“睡吧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