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董卓强势出现,这次率军从西凉来京城,可以说是他准备了很久才行动的,他不甘心于只居于一偶,他自从发迹之后,便一直都想向上爬,他的目标,便是如像宫内的宦官那样,权倾天下,挟帝以令诸候。
他在少年的时候,来洛阳京城游历,谋求一官半职时的所见所闻,让他深受启发。他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才谋到了一官半职,勉强挤得进朝堂,那个时候,他还是一文不名的人。当他在朝堂上看到皇帝都要听从宦官的节制,皇帝在那些宦官的面前,都要颤颤兢兢的样子,让董卓顿生感慨,向来不某于平凡的董卓,于是便有了人生的目标。
董卓觉得,大丈夫当要掌拥天下大权,睡则可像皇帝那样,可享有睡天下最美女人的权力,喝最美的美酒,行最乐的事。
当然,见到了朝廷的现状,董卓又觉得,皇帝也不过如是,倒是像张让那样的宦官,官然在朝堂上一言九鼎,连皇帝都要听从他们的意见。通过观察,董卓倒也明眼识事,看穿了其中的本质。同时,也彻身彻地的度身想象一下,他认为,宫内的宦官可以做得到挟天子而拥权自重,天下钱财予取予求,自己也未必做不到。
他也非常明白,自己姓董,不是姓刘,真要做皇帝,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有前车之鉴,历朝历代,谁敢公然的打出反旗,自称为皇的,如没有真正的本事,那必然是被天下群雄围杀的下场。所以,他认为,他也可以做得到像张让那些宦官那样,挟天子拥权。如此,不是皇帝,却更胜于皇帝。
并且,董卓可不是那些阉人,他除了要权要钱之外,还要女人,他早便有那样的野心,也早早便有了计划,先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再挟天子,取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他一开始,便从军中做起,和士卒打成一片,收买人心,以此来达到掌控军权的目的,他很明白,手上没有军权,是成为了事的。宫里的宦官,他们之所以挟帝拥权,便是他们掌握了禁军,把皇宫变成了他们的后花园。
董卓拼命的立军功,拼命的向上爬,终于得到了皇甫嵩将军的赏识,慢慢的便打出了名气。
董卓,拼命的发展实力,开始的时候,更是广交豪杰,网罗人才,组成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班底。他从军之后,便是在西凉地区与异族人作战,在作战过程当中,他又意识到了西凉这个地方,其实早已经脱离了中央朝廷的控制,这里的人,先零、羌、氐等等小数民族,他们不停的造反作乱,事实,不只是小数民族,连汉人,也大多不安份。西凉因为常年动乱,贼寇横行,所以,相当的,民风极为凶悍。如果把整个西凉都掌控在自己手里的话,那么,便可把西凉当作是自己的发迹之地来经营。
董卓的手下当中,能人异士还是有不少的,牛辅、李儒两人,可是说是最早追随董卓的文人,董卓便是知道他们的本事,为了把他们栓在一起,便把他们招为女婿。正是因为有他们两人的出谋划策,使得董卓很快便掌控了整个西凉。
还有,手下战将也颇多,这些,都是董卓这么多年来收归帐下的能人。如华雄,郭汜,李傕,樊稠,张济,徐荣,牛金……等等,这些武将,无一不是可独档一面的人物。
如今,董卓可以说是兵多将广的时候,手上的二十万大军,放眼天下,便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兵马方便胜得了他的。所以,董卓他觉得,是时候完成他少年时的心愿了。
洛阳大乱,他挥军西下,身边有一众文人谋士的计略,不动声息的突然杀到,以泰山压顶之势出现,一举登上人生的权势顶峰。
本来,一切如他所料,他的大军一出现,直接便把朝中的所有官员及官兵都震慑住了,只要再把少帝掌控在手里,那么,从今以后,汉廷也将是他董卓一家之言。什么的袁家四世三公,在他的绝对实力之前,也要靠边站。
可是,本来一切都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却冒出了一个太子太傅刘易来。
作为袁家的代表人物袁隗,他虽然也反对少帝进入自己的军中随自己回京,但是,董卓看得出,袁隗只是声色俱厉罢了,如果董卓强行将少帝夺过来,那么,董卓相信现场的人马没有一个敢动的。
但,面对刘易,董卓却觉得棘手。
因为刘易看来,并没有因为他的大军来到而惊心,并且,现在似乎是刘易真正的掌控着少帝,他的新羽林军人数虽然只有区区两千人马,但是,却把少帝团团的护在中间,军形的肃整,军马的凝重气质,让董卓觉得不太好对付。
当然,并不是说董卓的二十万大军对付不了刘易的两千兵马。最主要的是,刘易是站在道理的正面,有着堂堂的护帝之名,新羽林军,更是堂堂的皇者之师,董卓不敢公然的对刘易及新羽林军动手。
新羽林军代表着的,是皇帝,他董卓若不顾一切的对刘易及新羽林军出手,那么便是造反,是谋逆,这个罪名,董卓却不想担当。
董卓本来的意思,便是挟帝拥权罢了,如果他要真的当皇帝,那么何必要来这里迎少帝?直接打下洛阳称帝不是更好?他之所以不直接打下洛阳称帝,是因为董卓的心里也非常非白,公然谋反,哪怕是称帝,也安生不了几天。
他现在,非常的清楚,只要有刘易及新羽林军在,那么,他便不能够真正的掌控皇帝。可是,一时半刻,他又拿刘易没有太好的办法。
也不愧董卓是一个善谋之人。他转念一想,不管如何,他今天率军出现,这已经让天下人看到,他董卓的真正实力,已经起到了一种震慑君臣的作用。相对于皇帝及群臣来说,有了今天的震慑立威,今后在朝中,他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他觉得,眼下真正阻碍了他掌控大权的,只是刘易及他的新羽林军。如此,他便想到了借用一些借口,当着皇帝及群臣的面,以比武的名义,直接把刘易击败,只要直接击败刘易以及他的新羽林军,那么,君臣便会更加清楚,谁才是真正强势有实力的人。
董卓想着,只要斗将及斗兵都胜了刘易,那么,刘易也就只能车黯然的离开,拱手把皇帝送到他的手上。哪怕刘易不离开,但被他胜了斗将及斗兵之后,怕刘易及新羽林军今后在董卓的面前都会抬不起头来。一支手下败将,最终,也就只会失去皇帝及群臣的信任。
连边军都胜不过,还敢称为羽林军皇帝的亲军?解散是必然的。
只是,董卓想不到,刘易居然敢提出真刀真枪的比斗,他也更想不到,他所料想的结果,和他的理想是南辕北辙,和他的愿望是截然相反的情况。
且说华雄和太史慈的战斗。
表面看上去,华雄形体壮健,身高体壮,虎熊之躯,一看便知道是一员猛将。再看他身穿短甲,裸肩露膀,手提长刀,一身暴凸的肌腱,隐约有一种暴力的流光,显示其霸气。
而太史慈,仅比刘易大了一两岁而已,才二十一、二岁,若不是太史慈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冷静沉稳,他其实便是一个白脸小子。一个看上去和一般少年无疑的小帅哥,怎么可能是华雄之敌?
董卓对于华雄和太史慈的比武最是放心不过了,虽然,董卓并没有拿手下的武将进行排名,但是这华雄,在私下里,是大家都认同的,董卓手下的第一武将,所以,华雄对上太史慈,董卓觉得,这一战是必胜无疑,他的心里,甚至想着,华雄能够力杀了太史慈,如此好让刘易知道,提出要真刀真枪战斗是一个多么错误的点子。他要让刘易知道,说到战场撕杀,他刘易,以及他手下的这些娃娃兵,是一个多么可笑的笑话。
比武开始了。
华雄和太史慈,两人一红一白的战马,互相拉开了百步的距离,准备开始冲杀。
但凡是一些白脸小将,他们的容貌,多少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特别是像刘易、太史慈、赵云等几人,他们的武功,都达到了超一流的境界,平时,气息内敛,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只是一般的人。相比于像吕布、关羽、张飞等这些天生异相的武将,他们一见面,便让人心生重视,知道他们非比寻常。
所以,华雄一开始时,和董卓是一样的心思,见到刘易只派出了一个白脸小将,他觉得胜得会很轻松,可是,现在当互相拉开了距离,准备要冲杀的时候,华雄却感觉到了有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