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夺取郿坞(中)(2 / 2)

像颜良、华雄这样的将领自然不会害怕胡车儿的偷袭,但是别的将领呢?在攻城的过程当中,万一被胡车儿利用其无人能及的速度,突然冲杀进攻城的队伍当中,斩杀一些率军的将领,这对新汉军的士气而言,肯定会造成很大的打击。杀一个半个,倒也没有什么,若被他杀得多了,新汉军也无法承受这样的一个损失。

但还好,一连几天的搦战,都是颜良、华雄与胡车儿似在闹着玩似的,在追逐中度过。而颜良发现,胡车儿似乎并没有对新汉军有什么太大的敌视心理,因为他似并没有突袭杀害自己新汉军之心。

颜良现在,虽然称不上为智将,但是,他本人却一直都在努力的学习,他的勤奋,要比文丑、典韦等将更加用功得多。

他是最早追随刘易的大将之一,他与文丑甚至可以说是最早投效刘易的大将,认真来说,比高顺正式投效刘易的时间更久一些。

初时,颜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追随刘易的猛将越来越多,颜良就在无形中感受到有一些威胁。因为投效刘易的猛将多了,他在刘易心目中的份量会否变得无关重要呢?是否会不受刘易重用呢?

颜良与文丑,他们学成武艺,在河北打出了一点名气,但在那样的世道,他们活得并不容易,来到洛阳碰运气,一开始,只是想混口饭吃罢了。投了刘易之后,他们不用再为了温饱的问题而担忧,跟着刘易见得多听得多了,他们的目光眼界也开阔了许多,人生目标的追求,也更高了。

他们从刘易的身上,学到了自审自己,懂得了思考。

颜良认为,他武不及黄忠、赵云、太史慈、典韦、许诸等人,文不及……呃,他与文丑,懂什么的文?有勇无谋中的谋,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没有的,他们的脑瓜子,玉时让他们想东西,还真的一片空白,屁都想不出一个来,像文丑,脑子里就是以前小时候一起偷看村姑的那白花花的*******颜良担心,自己武不有称绝,又没半点文谋,在刘易的帐下,岂不是很难从这么多的将领当中脱颖而出?他不甘心于平凡,不甘心于被刘易弃用,所以,他只能学习。

还好,他有学习的对象,他从刘易的用人当中,看到了他今后要走的路线,那就是学习赵云、太史慈、黄叙等人,他也要做一个智将。嗯,为将者,可以无谋,但一定要有智慧。这句话,颜良记得是刘易跟他们说过的。所以,颜良紧紧的记在心里。

当然,刘易也跟他们说过,成为智将并不容易,但是,智将,一定是非常谨慎,却又善于把握机会,能够当机立断,也具有冒险精神,而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够细心,可以根据战场上的点点滴滴,看到一些不同寻常之处,然后,可以根本那一点不同寻常之处,便可以把握到战争的一个胜利转折点,直到最后的胜利。

而新汉军打了那么多的仗,每打一仗,战后都会有战报,会有主将或军中主薄把每打一仗的起因、过程、变化、结果等等,做一个报告式的总结,这些总结,就是经验,会印成一些小本子,发送到各军的将领手中,让各军的将领从这些总结报告当中吸引一些行军打仗的经验。这个,其实也是刘易费尽了心思培养战将的其中一个方法手段。也是吸取后世的战后总结的经验来提升新汉军统将的作战能力。

什么的战斗地形、天气因素,人际因素等等,在每一个战斗经验的总结当中都有记述。

拿新汉军成立之后,在一战当中歼敌最多的击败匈奴人二十多万骑兵的那一战来说。这可是一次教科书一般的经典战役。其中,综合了种种的原因,才有了那一次战役的胜利。天气、地型、军械、敌军的心理因素等等。

颜良就记得,刘易也多次跟他们说过,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敌军敌人的心理因素,就能够把握到一场战争的胜利转折点。这个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颜良其实也不太明白。

但颜良学识写字之后,看过了不少书,他在洛阳为城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中,没事的时候,他也入读了西山军校的文科班,正好,他学了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他学到了什么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中,是卢植给他们上的军事课,卢植说到,这个上兵伐谋之计,其实也算是心理计谋当中的一种。利用种种有利的条件,打击敌人的士气,让他们最终不敢再跟自己交战,不用战,便投降自己,把城池献给自己。而使用屈人之谋略,也得要看对象,看时机。

如果知道敌人,对自己早有畏惧之心,又或没有什么的敌意、战意,这样的敌人,其实是可以争取、瓦解、拉拢的。

尽管许多东西,颜良他真的不是太过理解,可是,他观察到胡车儿,他虽然与自己新汉军为敌,不愿投降,但是却对自己的新汉军似没有太多的战意,有许多时候,他明明可以偷袭新汉军的一些将士,但是他都没有出手。

颜良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在一次追击胡车儿到了荒郊之后,颜良试着与胡车儿谈谈。特别是颜良记起他自己与文丑就是被刘易的一壶美酒给收卖了的事,所以,他干脆在没人的地方,拿出随身准备好的一壶美酒,邀请胡车儿先罢战来一起喝酒。

胡车儿果然罢战,与颜良一人在地下一人在树上互扔着酒壶你一口我一口的喝起来。胡车儿也非常机警,他知道近战不是颜良的敌手,不会当真的与颜很促膝谈心,保持一段距离是必须的。

而颜良,通过与胡车儿的谈话才知道,原本胡车儿对新汉军果然没有什么太深的敌意,甚至可以说,他对新汉军还是挺有好感的,还说,他特别喜欢新汉军中的那种人人如兄弟的气氛,也喜欢新汉军的将士的爽直大气。他愿意交这样的朋友。

还有,让颜良感到意外的是,胡车儿居然能说出新汉军中的一些军士的名字,并还说跟他们有点交情。

颜良因此而借机想劝降他,只可惜,胡车儿死顽固的认为,张济有恩于他,他不能背叛了张济。

正是如此,才有了颜良不同意华雄想强攻郿坞的建议,才会有华雄挑战颜良的事。当然,另外还有强攻郿坞城墙,极有可能给新汉军带来太大的伤亡的原因,颜良才会反对强攻郿坞。

华雄是新投新汉军的将领,对于新汉军的事知道不多,不知道刘易最反对的就是不计自身军士伤亡,明知道伤亡会很大还要去打那样的仗。刘易与他们一起的时候,也多次非常认真慎重的说过,如果非是有一定的必要,在没有选择之下,才可以打消耗战。否则,谁也不能率军打一场没有太大意议的消耗,比如攻城,如果没有一定的必要强攻城池的,却强攻打了下来,但是,自身伤亡过大,这样的统将,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就算是有必要打的,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在不用打就可以拿下来的情况之下,不能打。或者有更好的办法,也不要打,要用更加好的办法,却夺得城池。

那么,何谓必打一定要打呢?刘易以前还给颜良他们举过一些例子。

比如,于大局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要塞、城镇,这些地方,就属于必打一定要打的。但是如何打,必须要在没有别的办法夺取之后,才可以采取极端的战争方式,强行攻打,用最原始的方式,不计消耗的去夺取。但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能打这样的消耗战的。

又有,如自己军主力,万一被敌军所困,要打通一条突围之路时,那时候,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他们才可以利用人海战术,强行突围。

郿坞倒是一个必打之城,但是颜良也知道,打郿坞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城内的粮食。如果用军士的性命去换取城内的粮食的话,那肯定是划不来的。华雄不知道新汉军的情况,但颜良知道啊,如果强行攻打的话,他与华雄所带来的三、四万新汉军,极有可能会损失一大半,这样的损失,颜良承受不起,刘易也肯定会问责于他。

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之下,逼得颜良就要动脑子来打仗。

颜良命人送信报去给刘易,说明了郿坞的情况及胡车儿对新汉军的态度。所以,刘易当初才派了与胡车儿相识的黑虎及毕氏辉到郿坞。

只可惜毕氏辉也不是胡车儿的对手,后又被刘易调走了。

现在,有了周仓来,颜良的心神大定。(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