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新汉军最不惧的,就是兵力相当的情况之下,两军正面决战。
不要说新汉军的弓箭大阵了,就说新汉军的重甲步兵,以及重甲骑兵,都是大兵团作战时候,最佳的决战兵种。
太史慈所率的新汉军,是混合型的军队,军中,各兵种都有,单独一军作战的时候,可以适合任何作战环境的作战。而现在,大兵团在一起,太史慈就可以随便将各军的各兵种抽调出来,执行特定的作战任务。
嗯,当初两千全身银甲,连战马都披着银甲的重骑兵,杀得乌桓人闻风丧胆。现在,这种的重骑兵,已经装备了整整两军,当中,一军在赵云的骑军当中,一军,就分别以营为单位,打散在各军当中。
正面决战,重甲骑兵,就是决战制胜的最有利的武器。
所以,太史慈的重甲骑兵一出,韩猛军就直接被杀败,要不是黑山利于骑兵冲锋交战的地方不多,韩猛率残部逃进了一些山道之后,重甲骑兵不宜追击,恐怕韩猛这十万大军都要全军覆灭。
与此同时,辛评与高干,却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或者说,他们歪打正着,却挽救了不少袁绍的军马。
原因是他们在黑山脚下,与黑山的反军相持,他们上过黑山,知道黑山易守难攻。别看反军夺了黑山似乎很轻易的样子,但是,如果说要让他们再夺回黑山,那么恐怕就不容易了。
所以,他们一合计,觉得凭着他们现在的兵力,恐怕真的没有太大的把握夺回黑山。
唯此,他们现在,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就是率军前往与袁绍派来的援军军会合,争取在夺回被杨凤所占的那一条通道关隘当中立点功劳,如此,只要夺回那条通道,就能阻止新汉军攻入黑山,到时候,再请韩猛相助,夺回黑山。第二,就是在凭他们不能攻夺回黑山的情况之下,抽调一些各条道路关隘的军马,集结更多的军马,强攻黑山。不过,这样一来,别的山道关隘的守备力量就会被削弱,怕会被新汉军有机可剩。可是,在这刻,辛评与高干已经别无选择,如果他们不能将功赎罪,到时候回去见到袁绍,他都不知道袁绍会如何处置他们。
如此,他们就拼了一拼,拼新汉军此刻应该是集中兵力攻伐杨凤正在进攻的那些山道,不会再派军马攻占他们别的山道。
两人合计,决定命令各关隘的军马,除了镇守最外关口的袁军,别的,都抽调大部份军马赶到黑山集结。
也庆幸,也不知道袁绍是不是被辛评及高干给气糊涂了,袁绍居然没有下命令削去辛评及高干的职能,这样,他们虽然一连犯错,可是,却还是有权力调动得了黑山境内的所有军马。
实际,也不是袁绍当真的糊涂,只是袁绍现在已经没人可用,不是当真的说没人,只是没有能堪大用之人,就算袁绍阵前换将,怕也未必可以派得出比辛评及高干更有才干的人了。所以,没有办法,袁绍才会刻意的忽略了这一个问题,只是下了死命令,让他们务必要夺回黑山,要守住黑山,绝不能让新汉军进占。
所以说,两人还真的是歪打正着,他们的打算,是将别的关隘的军马集结到黑山脚来,集中优势兵力,强行夺回黑山。也幸好,那些守半的军将,亦忠实的执行了辛评与高干的命令,将军马从山道关隘当中拉了回来,赶到了黑山。
所以,当两人集结好了军马,正欲要强攻黑山之时,却收到了离黑山并不远的藏兵谷,韩猛率军攻占藏兵谷却大败,十万军马,居然都被杀败,现在,韩猛已经率败军退出了黑山。
辛评与高干一听,当即就慌了,他们现在,也只是集结了十多万的军马,连韩猛的大军都不是新汉军之敌,那么他们呢?黑山上还有数万反军,如果与杀进黑山来的新汉军相汇合,那么他们的这十多万的军马,岂不是亦要重蹈韩猛覆辙?被新汉军杀败?
而更让辛平与高干震惊的是,韩猛既败,那么再谈夺回被杨凤所占的关道,再谈夺回黑山,这明显已经不现实了。人家新汉军已经进入到了黑山地区,现在,并不是他们要如何阻挡新汉军的问题了,而是他们要如何应对将来遭受到新汉军攻击的问题。
事到如今,辛评与高干都不禁有点庆幸,幸得他们集结好了军马,如果还让这些军马镇守各条山道关隘,那已经失去了意义。相反,他们还有可能遭受到新汉军的夹攻,导致他们全军覆灭。
所以,现实让他们醒悟,现在再谈守住黑山,已经不太可能了,除非他们的军队,可以与新汉军一战,正面击败新汉军的大军,但是,韩猛给了他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那就是与新汉军交战,正面不可战。
既然黑山失去是在所难免的,辛评与高干一狠心,决定率军撤离黑山。难怕要遭到袁绍问罪,他们也只能这样做了,他们亦不想留在黑山被新汉军聚而迁之。
如此,两人飞马送报给黑山各山道关隘的守军,着他们马上弃守关隘,赶紧撤离黑山,并警告各关守将,告诉他们动作慢了,被新汉军堵住消灭,那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同时,辛评与高干再上书快报给袁绍,先再向袁绍解释了黑山之失,然后再谈及现下黑山的形势,说明以韩猛将军之能,外加十万大军,都未能阻新汉军进入黑山,所以,以他们之能,自问没有把握再击败已经挺进黑山的新汉军,为了给袁绍保住更多的兵力,他们决定率军先撤离黑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