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双方大军汇聚(2 / 2)

迦叶摩罗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也提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先暗中的布置人手,一旦汉军打败了贵霜大军,那么他们就可以按照与大汉皇帝的计划行事。事实上,他们这些佛教中人,心底里也不希望贵霜帝都出现内乱,不想看到帝都人在兵败绝望之下对贵霜帝国的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帝都进行破坏。

在这一点上,他们佛教的意思是与刘易一致的。

事实上,现在的贵霜帝都,的确是一座相对较完整的城市,比较大,也美伦美奂。他们的这些古建筑,并不比大汉的差。尤其是他们的王宫及庙宇,那些建筑艺术,有可能比大汉的还好。

这样的一座古城,无论是佛教还是刘易,都不想经易的将其破坏。

而事实上,刘易对印度的历史所知并不多,毕竟,就算是太阳能手机的百科全书,也不会有太多有关于古印度的记载。

刘易现在称印度为印度,其实是不太对的,因为这个时候,印度人其实是自称身毒人或是天竺人。不过,贵霜帝国本是外来的大月氏部族所建,所以,他们有意减弱当地人对他们的反抗意识,所以,才有了印度之说,不称天竺。

当然,无论如何称呼,对于汉人来说,都听不懂他们所说的话的,翻译过来,就是印度或天竺。

刘易不知道的是,整个印度,其真正获得统一的时间,虽然并不比秦皇一统华夏的时间长多久,但是,印度在公元前2500-1500年前,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区的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巴文化,这个时期,其实也等于是与华夏的商朝时期同步。

他们印度,虽然没成为王朝,但是,却已经有了许多的文化,如产生了文字,有了他们自己的神话,也有了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等。而他们在建筑艺术上,还真的不输于古华夏。他们的铸造术,估计还要比华夏同期的先进不少。

后世有人找到,孔雀王朝时期的金币,的确要比华夏的那种铜币的铸造艺术高得多了。

事实上,现在的贵霜帝国,并没有获得孔雀王朝时期许多文明的传承,就是一些钱币的铸造,都显得非常的粗糙。这是刘易有意搜寻民间的一些金、银币来看过之后的结论。贵霜帝国的钱币,并没有如孔雀王朝时的金币那样,铸有其国王的头像在上面。

说这些,刘易是想说,在这古印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刘易想尽可能的保存得完整一些,如此方便自己去探究一下是否还留着孔雀王朝或更久远时期的一些文明痕迹。如果有更加先进的文明传承,刘易不介意吸收过来,为大汉所用。

且说迦叶摩罗,与一众佛门前辈商议过后,他便先躲着恢复功力,暗中派人,将还在鸣鸡岭的贵霜军营当中幸存的佛教门徒调了回来。再过了两天之后,他才请出两个前辈师叔,以及带着一众佛教门徒前往王宫见国主韦苏提婆。

见到韦苏提婆之时,迦叶摩罗恢复了以往的淡然,依然摆着他的那幅佛门高人的嘴脸。

他向韦苏提婆解释了一下被擒的经过,以及他是如何被师叔救回来的。嗯,这当然是编的。

韦苏提婆倒没有怀疑什么,因为不管如何,现在的汉军并没有马上杀到帝都来,这数天的时间,他的各路大军,已经有了十来万的骑军率先回到了帝都,这让他安心了许多。

随着自己贵霜军马逐渐赶回帝都,他的底气也足了,大军在旁,对佛教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了。韦苏提婆还因为佛教门徒折损了不少的高手给予安抚,赏给了迦叶摩罗不少的金钱财物。

国王没有怀疑迦叶摩罗那自然是最好,如此,迦叶摩罗便暗中开始布置,另一面,也盯着汉军,看看汉军是否真的有能力,轻易的杀到帝都并能轻易的攻破贵霜帝都。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便已经过去了十来天。

这十来天,汉军与贵霜帝国的军马,似乎有了默契一般,居然都没有互相搦战,战场上看上去相当的平静。

不过,无论是汉军还是贵霜帝国,双方的军马,都是一天比一天多,过了这十来天之后,双方的军马,已经达到了一个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的程度。

汉军方面,进入印度地区的汉军倒没有全都赶来,毕竟,一下子占据了印度北部那么广阔的地区,一下子收服了那么多当地人,就算对他们的整治进行得很顺利,也很有效果,但是,怎么也得要留下多少军马在各地坐镇,保护各地展开治理的官员,威慑那些当地人,以免他们在汉军调走之后造反。

如此一来,已经进入了印度北部地区的约一百五十多万的汉军,实则只是调来了约七、八十万的军马。

但就只是这七、八十万的军马,会合在一起之后,那都是连绵数十里的连营了。

恒河的整人南岸,一眼望去,见乎都是密密麻麻的汉军军营。

而贵霜帝国这边呢?韦苏提婆为了一举战败汉军,其贵霜帝国的大军,不仅调回他们的常规主力军,还令印度各地往召了许多青壮,临时组军,一起奔赴贵霜帝都。

如此一来,贵霜帝国的所集结的军马,直接达破了百万,估计,会有一百二十万左右的贵霜大军。总兵力居然远超汉军。

实际上,贵霜帝国还可以征召更多的军马,只是时间太过短促,一时没能征调得太多人马赶来帝都罢了。

这一战,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贵霜帝国帝都所聚集的军马,就会越来越多,形势可能就会对汉军越来越不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