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袁家势力上。袁隗为当代家主,本来袁隗是不看好袁绍与袁术两人,可袁隗身死之时,明确从专门的渠道传出消息,让袁绍接替族长之职,这事虽然袁术早已料到,但后果却被袁术低估了。
从诸候们的反应上看,袁绍已经被外界承认为袁家族长。成为族长的好处明面上不好说,但表现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韩馥的态度,袁绍一句话拉起来的装备齐全的几万士卒,冀州等地不断前去投奔的青年才俊,加上党人坚定的支持,可以说袁绍现在就靠着袁隗的余荫便使他的人才储备达到了一个袁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加上袁家势力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袁绍统治州郡基本上都不会发生反叛这样的事情。
袁术方面则是不然,除却早先拉走的近三分之一的袁家才俊外,大汉各地的俊才来投奔袁术看的是他的名望与魅力,除却名望作用,世家豪族子弟基本上不考虑袁术。军队方面,如若袁术发话,拉起来的部队能过万都是谢天谢地。影响力方面,出了扬州,袁术只是声明在外的贤才,各地主官仅是敬重他而不会支持他。
民心方面就不必多说。深知世家豪族急剧扩张危害的袁术,秉持的态度就是限制世家豪族的不良扩张,为下层百姓争取利益。这种做法获得了底层人民的民心,可是上层世家豪族却认为袁术不值得投资。在这个世家豪族做主的时代,受到统治阶级的排挤,袁术能参与政治利益争夺就顶天了,要想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与白日梦差不多。
与郭嘉、韩浩商议良久,郭嘉觉得,袁术军此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行政特性,与其一昧的去适应世界,不如慢慢的去让世界接受这种变化。所以郭嘉提出,袁术如果想要在此次战役里有所得,实际利益基本上没可能,政治利益倒是可以获得一些,因此不如前去拉拢豫州刺史孔伷,争取与孔伷建好亲密关系,为以后谋夺豫州做准备。
孔伷与孔融出自一家,都是孔子后人,习的是儒家经典,主张“礼、乐、仁、义”,提倡“中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袁术所行,其实很多政策与儒家相符,加上袁术本人良好的声名,拉拢孔伷让孔伷成为支援很简单。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孔伷声名在外,操作得当,还是能有很多人通过孔伷认可袁术,加入袁术一方。
有了郭嘉的提议,袁术便时常出入孔伷军中,与孔伷探讨地方治理经验,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或是向孔伷讨教,学习儒学,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孔伷品评。
豫州本就与扬州接壤,扬州的许多政策孔伷都看过,很多政策在孔伷看来便是仁德的表现,所以不论名声,孔伷也很欣赏袁术。以前袁术游离于联军之外,孔伷也不好自己贸然登门与其论道,如今袁术一改以往态度,孔伷非常欣喜,与袁术的关系日渐亲密。
孔伷等人在洛阳又呆了三日,袁绍终于召集剩余的讨董诸侯议事。知道这次就是最后的一次宴饮,袁术特地令大军做好回扬州的准备,带上郭嘉、文聘二人前往中军大帐。
步入大帐,大帐里很安静,剩余的诸侯都没有说话,自顾自的坐在位子上。袁术找到座位坐下后,袁绍见人到齐,这才开口道:“此次讨董,虽为艰难,但我等还算成功。如今洛阳告破,司隶地区重归大汉,治理此地需要大家的扶助。”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看法。王太守本就是河内太守,对司隶地区了解深刻,那王太守便暂认司隶校尉可否?”袁绍看向王匡说了一句。
“王匡定当竭力以赴!”王匡没有多说,应下这个差事。
“陈留曹操讨董有功,且其能力出众,就让他代理河南郡太守,各位可有异议?”知道袁绍的目的,大伙都没说话,默认没有异议。
“那就这样吧!此乃最后一次聚集,我等今日不醉不归,来干!”袁绍抬起酒碗大声道。有了袁绍的带头,大家都很给面子,没在散伙饭上再出乱子。(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