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大量战死的壮劳力导致的手中资源短缺。壮劳力数量减少,影响到的不仅是兵源质量,土地无人耕种,粮食减产,经济退化,这种软刀子才是要人命的事情。
袁术有这种思量可不是瞎说。历史上从汉末到三国不过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大汉近5000万的人口就变成了不过700万左右。若将人口的这种恐怖减少速度全部归结于天灾,说什么袁术也不相信。
连续几十年波及整个大汉的天灾?鬼才会相信这种事情。以袁术看来,这种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与连续不断的征兵脱不了干系,加上壮劳力缺失,赋税增重,老弱妇孺哪里能够进行连年的辛苦劳作。这样就形成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多,就是没人耕种的局面。而粮草税赋不够之下,税赋又加重,老百姓不是死就是逃,最后完成5000万变700万的庞大戏法。
为了解决扬州兵力补充的问题。袁术决定改变一下战兵的预备招收体制。挑选身强力壮的17、18岁壮年男子入预备军队的方式不变,然后再这一基础上,将已有的军垦基地划分为两个部分。另外一个部分则在第一年招收年轻的服役过一年以上的郡兵进行训练,作为兵员补充制度的过渡批次。
以后的兵员补充制度就分为两个部分。每年新招士卒入伍,一批进行初步训练,一部分进行深造训练。这样每一年就会有一批士卒训练完成可以进入战兵队伍。为专职作战的军队源源不断补充兵员。
对于军官一事上,袁术也经过了深刻的考量。因为如今扬州军队数量庞大,但是合格军官的数量一直不多,遇到战争的时候对手下的任命总是捉襟见肘,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为了更好的开发扬州的战争人才,袁术决定将查举这一制度推广到军中。让非一线战斗部队的熟知军队的将领根据自己的判断推举军中的优秀人才。然后经由一州兵曹从事审核被举荐人的身份家世之后,再由州牧府出题考察。
最后的考察科目繁复,但为了更接近战争实际,除了有笔试科目以外,袁术还决定将剿匪作为这些人的第一个实战考核项目。
等他们以合格的成绩完成两门课程,这才有机会到前线去参与对外作战,表现自己的真本事。至于其中有没有浑水摸鱼的人,袁术可不管。反正这些人到达前线都是随机分配,分配的官职也最多就是一个军候,起不了什么大乱子。倒是若运气好发现一两个真正的人才,这一切也是很值当的。
190年2月,袁术的新型军队政策改革完成。作为首次进行军中查举,各个将领都很上心。这时候可不是他们以权谋私的时候,州府里可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要在这个时候出乱子,英明丧尽不说,肯定会影响到前程。
2月中旬,各个地区的郡兵主将与预备的军垦部队主将就挑选好了自己想要要推选的人,然后上报,经过豫州信任的兵曹从事处理,详细的查探这些人底细后,最终名单递交到了袁术的手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推举上来的人近百人,其中多是年纪稍小的青年。一半人左右是世家子弟,另外的平民也有接近一半,证明其实在军中,寒门子弟也是不弱于世家子弟的。
在这些人中,袁术也发现了很多很出名的人。比如,水军推选的人里就有两个声名赫赫的人,寿春人蒋钦与下蔡人周泰。这二人如今一人19岁一人18岁,这二人都是出身平民百姓之家,祖上与闻名于世的周家与蒋家也就有点血缘关系而已。他们二人投军一年有余,对水军认识颇深,带领的士卒水战非常出色。
水军中发现了周泰、蒋钦,袁术大喜过望,立刻又看了陆军部队。陆军中有一人十分出名,那就是徐盛。如今徐盛年纪非常小,刚到弱冠之龄,原是山东琅邪人,后为避战乱到了吴郡,于一年前参军,任职吴郡吴县,后来被朱然的父亲发现其人颇善带兵,觉得不能让这么一个人才埋没,这才推举他。至于其余的一部分人,就是袁术记忆里没有的人了,不过想来这些人能得到主将的推举,个人也是有一定能力的。
所以袁术也没有过多的干涉这次查举事宜,只是让袁涣着重注意了蒋钦、周泰、徐盛三人的表现,若这三人真是才能卓越,就把他们派到最能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去,给他们一个表现的平台。(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