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徐州(五)(2 / 2)

贾诩道:“诩听闻草原雄主檀石槐之所以突然谢世,乃是遭到明公的暗算,方才于鼎盛之秋亡故,致使鲜卑草原大乱,及至今日,也仍是混乱不堪。”

“丞相不可!”

话音方自落下,荀彧长身而起,道:“纵有千难万险,明公与我们都是汉人,说到底是同宗同源,同一个祖宗的后代,而鲜卑草原与我们则是大相庭径,他们不识天数,亦不通礼仪,乃蛮夷之辈……”

荀彧例数鲜卑人的不是,然后深吸一口气,道:“兄弟相争,若是引外人相助,恐将引人非议。”

曹操不语。

贾诩见此心头微凉,但也明白这是因为什么。说起来,当初退走穰城后,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曾想过就此遁走北地,进入公孙度麾下,但最后贾诩还是一声叹息,选择留了下来。

罢了,想要在曹丞相手下立足,若是不拿点干货出来,恐怕难免失去唯一的依仗啊!

贾诩微不可查的叹息一声,道:“诩所说合击,只是这么一说而已,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将这件事传到草原就行了。”

曹洪等人想不明白个中,仍是数落贾诩,但曹操严厉阻止了他,然后又对贾诩满是赞叹的说道:“文和之谋当真是天马行空,无迹可寻,想来公孙度也是不能料到此事。只是本相也尚有不解,不知可否细细说来。”

“谨遵丞相之命!”

贾诩严肃的拱了拱手,然后道:“鲜卑自檀石槐死后一直处于混乱,各部首领都有坐上单于宝座之心,只是均碍于威望不足,不能成行,即便是檀石槐之子也是这般。如此,若是将此事于鲜卑草原散布出去,无论是为了登上单于之位,还是报得复仇,都将兴兵南下。”

“至于荀大人所说兄弟之言,诩是赞同的。”

贾诩的眼神里却不是这样的,有钦佩,也有不屑。

“只是鲜卑与明公交手这么多年,均是败多胜少,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更是无有胜绩,说明公孙度的大军对于他们已经有着十分有效的手段。”

荀彧等人闻言顿时了然,但曹洪却不爽道:“既然是这样,那有什么用,不是做了无用功了吗?”

贾诩这次却是不能无视曹洪了,因为这代表着不少将领的想法,因此解释道:“其实他们不能赢才是最好的,否则就如荀大人所言会落人口实了。鲜卑不能赢,但是他们为了报仇,为了获得威望,必然是倾力而来,如此这般,必然会牵制大量的幽州军,使其不能全力与我们作战。”

“如此,在徐州据城而守,当可将其击退。”

“啪、啪、啪”

曹操抚掌笑道:“有文和之计,定叫公孙度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而不是击退!

贾诩一下子就听出了曹操之意,但他此时已不敢再言,只是默默的坐在末尾,似是刚才献策之人并非是他一般。

随后荀彧献策道:“丞相,荆州户口百万,实力强大,所幸刘备还未坐稳荆州牧的位置,宛城当保无虞。但凡事就怕万一,若是刘备趁机出兵,已收回南阳,则我军将要被牵制不少力量,无法全力应对幽州军的来袭。是以彧建议着人与之修好,若是丞相愿意,也可将荆州牧的头衔送给他,也正好给他添些乱子,让其无暇北顾。”

程昱道:“江东孙策与荆州黄祖有杀父之仇,其人又性烈如火,若是遣人往说之,当会起兵攻打荆州,也算是为宛城备下后手。”

“丞相,群以为冀州新附,尚不足一年时间,民心尚未归附,若是……”

其余文臣也不愿贾诩独美,也跟着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时间,曹操听着听着感觉似乎此次徐州之战已经万无一失。

很快,曹操清醒过来,抛却脑中的错觉,将群臣的建议一一安排了下去。其中派人到鲜卑散布消息,以及在冀州散布谣言之事,曹操全都让贾诩去办。

贾诩明白这是曹操想要知道他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更是想要他树立威信,避免再出现今天这般被人当面挤兑的尴尬局面,因此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下来。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