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汉王(一)(2 / 2)

高顺眼前一亮,道:“而且可以先一步切断许昌和陈留的连续,或可逼迫陈留剩下的城池投降。”

第二天,高顺就领兵十万,长驱直入,扑向许昌东北面的扶沟,当道下寨,威吓许昌,并不直接围困许昌,以免陷入四面围困的局势。

不过陈登并未随行,而是停驻外黄,负责调兵,以及围困其他城池的军务。几乎高顺每南下一地,就有一城被围困。陈留、雍丘、圉县、襄邑、尉氏、扶沟等,无一落空,稳住了高顺后方的局势。

此举十分冒险,但是十万大军分兵围困至各城,少的数千,多的如郡治陈留足有一万五千人,再加上之前的大败,以及外黄等城的陷落,也是令各城的曹军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得到消息,只得传令从陈国、汝南调兵,增援许昌,在东面的洧水西岸立下营寨,防止突袭。这也是高顺最后选择威吓,而不是围困许昌的主要原因。

当此之时,后续的援军相继抵达,分作两部。一部两万人,从河内、青州等地,经东郡增援陈留;一部八万人,从青州、徐州增援高览。

高览自领大军依照张纮临别前的计划,攻打城父,随后南下,直插汝南腹地,搅乱豫州的局势。援军则自谯县北上,袭取鄢县,阻绝梁国等地与许昌的联系,同时又与围困己吾的南军取得联系,稳固鄢县的局势后,继续北攻梁国境内其余城池,彻底将济阴、山阳等郡孤立起来。

其间曹操手下众人也不是没有请命出兵之人,但是都被曹操拒绝,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梁国陷落,兖豫二州彻底被切割开来。

丞相府书房。

在曹操拒绝了手下人的建议之后,程昱思索再三,再次求见了曹操。

“丞相真的决定了?”

曹操知道这个老部下看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没有瞒着的意思,直接点了点头。

程昱不由有些失神,有心直接离开,但是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难道陛下不同意南撤?”

谁都知道刘协就是个幌子,他同不同意没用,关键是曹操怎么看。

“没用的。”

曹操摇头道:“我们根本走不了!要是在翼王退走的时候,或许还有可能,但是现在,想走也走不了。”

程昱一点就透,若有所思道:“丞相的意思是明军早有准备?”

“要南撤,势必要经过南阳,而南阳处于桐柏、伏牛二山的西面和南面。而我们和南阳之间隔着群山,要想过去,难难难!不说别的,就是博望一地,怕是就不容易过去啊!”曹操淡然的摇了摇头。不是他不放在眼里,而是打定主意后,反而眼界开阔,看透了局面。

“这也好办,只要以大军开道,撤退还是容易的。”程昱仍不死心,又给出了建议。

曹操摇头,问道:“仲德可还记得翼军撤退的原因?”

“汉中被下?”

“不不不,汉中有没有被明军拿下,实际上并没有关系。本相以为,就算没有汉中之事,翼军也早有撤退之心。”

曹操道:“翼军之中的军士多是南方人,水土不服严重不说,又少有骑军,根本难以抵挡明军。”

程昱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

曹操又道:“况且翼军东面屏障被破,又难以攻入洛阳腹地,自然只能撤兵。”

程昱面色一动,道:“丞相的意思是击败马良的那些人现在在……”

“没错!”

曹操肯定道:“本相接到消息,博望、堵阳、叶县等地均有异动,很有可能就是他们。”

程昱忍不住好奇道:“古往今来,都是南船北马,明军骑军厉害也就罢了,竟还有如此厉害,可以于山林中击败翼军的步军,实在是令人费解。”

曹操却道:“北面亦是多山,只要多加训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么说来——”

程昱惊道:“明帝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做准备了?这未免也太过自信了吧?毕竟这样的士兵非是一朝一夕可以训练出来的啊!”

“是啊!当我们还将目光放在兖州、豫州、司州等一郡一州之地的时候,他就已经着眼于整个大汉了。比我们高出了一筹不止啊!”

曹操亦是感叹不已,随即却又道:“还有,别忘了当年剿灭黄巾的时候,其实并未全部覆灭,其中最主要的一支太行山中的黑山军最后可是投效了公孙度的。”

说到这里,曹操面上多有讽意。

程昱见之也是面现不满之色。

回首当年张角在巨鹿起兵,朝廷着人镇压,遂散。然而世家豪强,宦官外戚之属,均无乘胜追击之意,前者是为了养寇自重,后者是为了自己的地位。时至今日,却真真养出了公孙度这一条巨龙,可谓是讽刺至极!

“哎,可悲、可笑啊!”

程昱心头哀叹不已。

曹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总之程昱没有再劝,只是离开的时候脚步有些虚浮。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