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反间计(1 / 1)

灌阳城的战事已经接近了尾声,陈到脱身及时,全身而退,张辽一行三百多人却被乐进领军困在城中。乐进兴奋的直搓手,张辽可是吕布帐下赫赫有名的大将,无论说降还是杀死,都可以取得不小的奖励。张辽一行人背靠背,他们围成一个密不透风的鱼鳞阵。乐进似笑非笑,不无得意地说道:“张文远,你败了”。“胜败乃兵甲常事,世上没有永久的常胜将军,我张辽不过是凡夫俗子,失败,不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罢了”乐进被呛了一口,他手指灌阳城,嘴里道:“我不费吹灰之力便破了这灌阳城,文远以为如何?”“百姓何其无辜,水淹城池,淹死的是谁家子弟?谁的人马?”乐进脸色瞬间由晴转阴,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为什么要试图劝降张辽?这等夯货,直接杀了也就杀了。张辽似乎来了兴致,他唾沫横飞,嘴里道:“以多胜少,徒劳无功,到头来还要靠这手段来入城,乐文谦,你确实很不错”。“住口!”乐进变了脸色,他大怒道:“我没时间跟你贫嘴,我只想问你一句,张文远,你降是不降!”张辽本想反讽几句,不过后来还是深吸一口气,道:“不降!”“我听说你家有老母,你若是死了,谁为你尽孝?难道你真的不为家人好生考虑吗?”“我意已决,决不后悔”乐进恼羞成怒:“敬酒不吃吃罚酒,好,既是如此,那你便等死吧”。乐进再不多言,他把臂一挥,就要将张辽等人乱箭射死。四处的城门已经关死了,乐进想来个痛打落水狗。紧要关头,一支劲弩“哚”从乐进身旁径自射入了城墙。箭弩从哪里击发的?幸亏乐进躲得飞快,要不然早已经丢了性命。城门没有打开的迹象,各处也没发现敌军。“将军,城头!”忽而,一名军卒指着城头,惊恐地叫嚷起来。昨夜里,乐进只顾着围剿并州军,将城门关闭之后,压根没在城头布置多少防御力量,这便使得新来的人马轻易登城。来的是谁的人马?清一色的红衣红盔,显然是青州军!下邳城,李贤与天子联袂归返。作为大汉朝新定的都城,每日都有城内城外的布衣百姓在城门打开的第一时间涌入其中。这一日,守门的军卒正悠闲的扣着鼻孔,漫不经心的在同伴的帮助下推开了城门,他嘴里哼着小调,眼睛下意识的扫了城门一眼。“告示?昨日没记得张贴过告示呀:玄甲军徐和……我滴妈呀,徐和反了”,要说丁丘的反应就不慢,他在第一时间冲将上去,利落的把布告撕下来。脑子稍稍一转,紧紧的把告示塞入怀中,丁丘便决定把这东西送到城门尉那里。“丁哥儿,徐和他真的反了?”门卒惊恐的问道。“废话,白布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睁大你的眼睛看看”,听到有人质疑自己的文化水平,丁丘很是愤怒。“咱不是不识字么,哎,你这是去哪呀?”那人嘀咕一声,不敢再问。“徐和可是黄巾贼出身,他这一反,还不知周仓会不会凑热闹,徐州乱矣,得了,我得赶紧去报信,说不定城门尉大发慈悲,赏我几个大钱!真要是那样,今儿个交了差事,我请客”,丁丘大手一挥,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银钱正在向他招手。同样的告示贴遍了下邳城的各个城门口,接到属下禀告的各级官吏不敢隐瞒,当即层层上报。于是,李贤刚刚用过早膳,便见到了这份原稿。“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徐州玄甲军统领徐和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高祖创立基业……”几乎同一时间,刘协也在聆听布告。“天子刘协,素无德行,妄自居尊,有负高祖之遗意。今吾应天顺人,克日兴师,以慰万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归命新君。如不顺者,当灭九族!先此告闻,想宜知悉。”李贤一笑了之,压根不以为意。刘协倒是紧张了一阵子,他与徐和接触不多,并不清楚对方会不会造反。不过,当着内侍的面,刘协还是要故作大方:“哼,这定是他人的奸计,想离间孤与李贤”。说罢,刘协淡淡地挥了挥手,嘴里道“出去吧,去内府领钱一贯,孤赏你的”。那内侍大喜,连连叩首,方才恭敬的退下去。“来人呐,宣李贤”没多久,李贤踏步而出,嘴里道“陛下,可是因为徐和布告之事?”刘协微微颌首。李贤又道:“徐和麾下万余黄巾正与曹操对峙,想必是曹操使出的离间计罢了”。刘协眯缝着眼睛,嘴里道:“我听说你将麾下军权都交了出去,这可不是什么良久之道,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你麾下精锐举世无双,不得不防”。李贤深吸一口气,道:“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们既然是我选的,那我就会对他们信任到底”。说到这里,李贤又道:“陛下,徐和深明韬略,善晓兵机,徐州若是无他,只怕大事休矣”。不得不说,徐和的玄甲军在徐州的地位确实不可替代。如果没有玄甲军在边界牵制住大队人马,曹军早已经冲到了下邳。刘协虽然初至徐州,对局势不甚了解,但从李贤的叙述中,他大致了解到徐和的重要性。想到这里,刘协笑道:“如此说来,这是贼人的反间计,欲使我君臣自乱,彼却乘虚而击,真是奸诈。”“陛下圣明”刘协微微颌首,道:“既然如此,李卿好自为之”。“喏!”李贤走后,卫将军董承从布幔中踱出:“陛下,李贤鹰视狼顾,青州、徐州之精锐俱在其手,陛下不得不防”。“荒谬!李贤忠心耿耿,孤怎可疑他?”刘协拂袖转身而立。董承环顾四周,出言道,“昔日高祖有云,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依我之见,李贤所谋不小,陛下许早图之!”刘协很是反感:“若不是李卿,我此时尚在长安城,饱受煎熬”。“军权、财权,陛下可有一样?这里与长安有什么区别,陛下你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董承说得很是苛刻。刘协当场就涨红了脸,他压抑着怒火,道:“孤信他!孤信他!”董承也是皇亲国戚,他的女儿是刘协的皇贵妃,此番出逃,董承是少数的陪在刘协身边之人。官至卫将军,爵至列侯,这便是董承如今身份,真正可以说得上是位高权重。董承还不甘心,嘴里道:“我听说李贤早就得了玉玺,为什么他最近才交出来?”传国玉玺是李贤从袁术手中夺来的,直到刘协封禅泰山的时候,李贤才献出来。刘协大喜过望,没去细想太多,可董承却嫌李贤进献的晚的。董承觉得李贤大权在握,不是良臣。刘协只是冷哼,并不多言。董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以头触地,“陛下三思,李贤既是忠君爱国,可命其交出兵权、财权,以振汉室!若是李贤欣然交出,老臣愿以命相抵,反之,若是李贤贪恋大权,便是心有不臣,当斩之……”“这……”不得不说,刘协对权力还是很热忱的。一开始,李贤将刘协接到徐州,刘协很是感激,可渐渐的,刘协竟然发现自己无所事事。徐州有没有自己这个大汉天子完全是一回事!这对于刘协来说打击极大。说好的匡扶汉室呢?连基本的存在感都没有还搞什么?董承这一招狠辣无比,表面上,他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刘协考虑。刘协虽然觉得董承太过偏激,却没有生气,毕竟,对方是在为他着相。可是,董承真的是在为刘协考虑吗?李贤在青州、徐州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就算李贤不幸惨死,李氏也不会轻易垮掉,最起码,依附于李贤的军将不会在短时间内改投门庭。天子刘协名义上是大汉天子,可是他除了一个名头之外,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这样的一个天子,谁肯真心效忠?董承完全将刘协绕了进来,可谓居心叵测。察觉到天子已然心动,董承趁热打铁,嘴里道:“李贤奉迎陛下的时候是怎么答应的”。刘协一字一句地说道:“李贤答应朕要重振汉室,厘清宵小”。“陛下,李贤再好,也不过是个臣,而你是君呀,自古以来,君赐臣才是王道”刘协的自尊心强烈辜动起来。董承说得完全在理呀。李贤既然口口声声要为汉室着想,那么,为啥不交出权力?堂堂大汉天子,吃的、喝的竟然都要由臣子供应,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令人嗤笑?心里虽然这么想,可刘协嘴里却说道:“朕初临下邳,万事须得仰仗李卿,一味逼迫,非仁君之道也!”“陛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贤尽臣道,天经地义,何来逼迫一说?”李贤犹疑起来:“这……”“陛下,已经有徐州权贵与我联系,他们想见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