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亲见血诏(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八章亲见血诏

来到府衙,厅中已有八个人,除了刘备,文官有诸葛亮、陈宫、陈登,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四人,这时众人均是一脸沉重。

徐庶小声问身旁的陈登道:”是不是有新战报来了?”

陈登点点头道:”曹操败了。”

陆羽一听立刻看向诸葛亮,正好诸葛亮也向他看来,两人对视一眼,均了然于胸。

陈登这时接着道:”据说是由于大雨连绵,使得曹操大军粮草不继,在撤退的途中被袁术军偷袭所败。”

陈宫这时冷笑一声道:”袁术军哪里有那么厉害的水平,我看是曹操背后的袁绍在搞鬼吧。”

一时间厅中各人都在想着些什么,默不做声。就连一向唯恐天下不乱的张飞也破天荒的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陆羽突然奇怪道:”此事虽未必是件好事,但于我也无坏处,你们为何连有忧色?”

诸葛亮闻言将手中的一块绢布递给陆羽道:”这是今天朝中国舅董承使人秘密送来的。”

陆羽打开,竟是一封血书。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朕遍翻汉氏宗谱,唯有皇叔忠诚勇烈,仁义之名播于天下。望皇叔勿失朕望,助朕扫荡乾纲,驱除奸小,复我大汉盛世。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一番话看得陆羽这个超然于历史之外的人也不禁两眼发酸,五内俱焚。想不到由于自己的出现,刘备没有去许昌,这封衣带诏还是送到了刘备手中。

刘备铁青着脸,一掌拍在木椅上,顿时将木椅的扶手拍得粉碎,这时的刘备双目射出一阵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陆羽还是第一次看到刘备生这么大的气,但作为一个军师,他有必要提醒自己的主公不要为感情冲昏了头脑。

于是他站出来道:”曹操无道,吾当顺天而讨之,然而依我现在之军力实不宜与之决战。况且曹操为了保住许昌,定会在许昌方向布下重兵,我军以少敌多,还要攻克许昌这样的坚城,胜算实难期许。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扩大地盘,一旦有大战,也好有回旋的余地。”

刘备冷冷的盯住陆羽,半天终于冷静下来道:”那子诚认为我们此时该攻哪里?”

陆羽这时来到一侧挂着的大地图前,伸手一指道:”就是这里。”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到,原来是宛城。

”没错,就是宛城。宛城与新野,汝南鼎足而立,他就象颗钉子钉在新野与汝南之间,只要它一天掌握在曹操手里,我们就要担心曹操从北向南切断新野和汝南的联系,所以宛城不能不除。况且宛城乃两都门户,占据了宛城,进可窥视河洛、关中,退可固守荆襄,与我军大有好处。”陆羽道。

刘备点点头,赞赏地看了陆羽一眼。

这时赵云笑道:”子诚军师说的跟刚才你们来之前诸葛军师说的简直是一模一样,真可谓是智者所见略同。”

”哦。”陆羽惊诧地看了诸葛亮一眼,不过马上释然,要是这都想不到他就不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这是送来一个友好的微笑,两人眼神一过,所有话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众人开始讨论如何攻打宛城。

诸葛亮道:”曹操新败,由于怕主公趁势攻打许昌,所以将豫州附近的兵力抽调了大部到许昌,如今宛城只有两万守军,守将是投降曹操的张绣。不过要攻宛城,必先取安众与安乐二城,二城互为犄角,像两扇门死死卡住北攻宛城的道路。攻打宛城只可速取,一旦引来曹操援军,恐反而深陷其中,故最好分兵同时攻打二城,双管齐下,再合攻宛城。”

众人商议了一会,最后决定由徐庶助张辽守汝南,陈宫辅佐刘备留守新野,由诸葛亮和陆羽各带一半人马攻打安众和安乐。

安乐城下,刘备军大营。

陆羽紧皱着眉头坐在帅帐之中,心中暗自着急,自己的两万大军被拖在这里快三天了,但外面的雨还依然下个不停。

春天的雨就是这样,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这对攻城一方是极其不利的,而守城一方因为处于被动地位,反而影响不大。

这次攻打宛城最重要的的就是兵贵神速,一旦让曹操的援军赶到,只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但是这倒霉的天气,陆羽的脑袋疯狂地思索着,一个个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在他脑中滤过。

“大雨,大雨......”陆羽口中喃喃地念着,募然间一道灵光闪过,陆羽霍然站了起来。

安乐城上。

除了几个当值的,守城的士兵都睡得很香。这样的鬼天气,才没有敌军会蠢的来送死。

然而一阵急促的梆子声将城上的士兵全部惊醒过来,这是敌人来袭的紧急信号。

黑夜里,无数身影悄悄地向安乐城摸来。

这是守城的士兵已经是箭拔弩张,严阵以待,黑夜中一双双通红的眼睛望着城外逐渐靠近的身影。

”三百步,两百步,一百步......”手持弓箭的士兵默默地计算着。

”射”终于等来了这久违的命令,弩箭像万千飞蝗一般向敌军飞去。

黑暗中依稀可以分辨许多敌军中箭,不多时,伤亡惨重的敌人退了下去。

守城的士兵不又松了一口气,疲惫的他们纷纷靠在墙垛下准备再次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