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终破邺城(2 / 2)

“我......”半响,审荣突然狠心道:“叔父,袁家已经穷途末路,那袁尚是什么人您比我清楚,您坚守邺城这么多天,他们可曾有半点救援的意思,就算袁绍对您有恩,您也算仁至意尽了。如今城中粮草已尽,不如投降曹操,闻听曹操对叔父十分敬重,叔父如果献城必获礼待......”

然而审荣还未说完,脸上又是一阵剧痛,审配须发倒立,气得浑身发抖道:“逆子,吾膝下无子,一直对你视若己出,想不到你竟是这等胆小如鼠之辈,速速闭口,不然我绝不容你。”

审荣脸上闪过的一丝怨毒,虽然一闪即没,但却完全落入了审配的眼中。

深夜,邺城南门。

不远处,一支人马悄悄潜来,而城上却静悄悄的一片。

忽然间,城门大开,城外的人马一涌而入,当先一员大将手持一把厚背刀,赫然是河北大将颜良,此时看到城门边的一道人影,不由笑道:“审公子,我们又见面了,这次你立下如此大功,以后前途无量啊。”

审荣见到颜良干笑几声,连忙让人为颜良引路。

很快,曹军就控制了城门,一身金盔金甲,披着红髯披风的曹操飞马而入,身後许诸、典韦紧紧跟随,神情肃穆。

审荣看到曹操连忙迎了上来,一脸的卑微。

曹操看到审荣笑着道:“审公子能知大义,着实难得,操定当奏明陛下,表此大功。”

审荣闻言又是点头又是弯腰,几乎不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能为丞相效劳,是荣之幸。”

曹操哈哈一笑,策马向前走去,就在这时,城头上突然一声轻响,紧接着一块巨石轰然而落,直向曹操砸来。

众人大惊之下,已是抢救不及。

但曹操的脸色却平静如水,丝毫没有惊恐之色,因为一道巨大的身影已经挡在曹操身前。

许诸虎吼一声,策马来到曹操身前,裂马刀狂舞而出,精光闪亮的刀锋上透出阵阵刀芒。

天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从城头砸下的巨石化作颗颗碎石,漫天落下。

典韦对审荣怒哼一声,“狗贼,竟敢赚我们。”说着,手中玄铁戟砸下。

此时审荣被剧变惊得目瞪口呆,还没来得及解释,典韦的玄铁戟已经砸了下来。

玄铁戟重八十七斤,即使审荣神志如常也难挡典韦这一戟之威,何况神志被夺之时。

一阵骨骼碎裂的声音传来,地上多了一摊肉泥,曹操淡淡地看了一眼,然后面不改色的转过头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黑夜中,无数羽箭射了过来,带起一阵血雨。

不过曹军此时现出天下精锐的素质,几乎不用指挥,一群士兵飞奔而出,举起手中的大盾,组成一个巨大的盾阵,飞来的羽箭大半落在了曹军士兵的大盾上。

似乎意识到羽箭无法给曹军带来多少伤亡,黑暗中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城门左右传来无数喊杀声,无数袁军士兵杀了过来。

在邺城下,曹军聚集了六大军团,将近五十万大军,但是此刻,在这城门口,袁军却是曹军的数倍。

手持圆盾的虎卫军士兵紧张站在曹操身边,而曹操则面色如常的看着扑来的袁军。

不远处一员大将飞奔而来,手持一把浑点钢枪,赫然是一脸焦急的文丑。

文丑奔到曹操身边,虎声虎气道:“丞相,袁军人太多了,您还是先到城外吧。”

曹操面无表情,目视前方道:“我若离开,谁人还肯向前,此时正是破城之机,传我将令,众军只准向前,不准退后。”

文丑听了低头奉令,转身飞奔而去。但袁军此时也是拼死一搏,人数上的优势将曹军逐渐挤压到城门边。

这时曹操身後典韦飞奔而出,来到前军,将一对玄铁戟挂在马上,抓起腰中数把短戟飞掷而出。

每出一戟,必有一人倒下,数十戟飞出,例不虚发,袁军士兵望之胆寒,莫敢上前。

典韦抄起马上双戟,轰然挥下,天空中仿佛闪过两把巨刃斩,在地上留下深深的两道裂痕,袁军士兵被劈得血肉横飞。

身後颜良、文丑一抄厚背刀,一持浑点钢枪策马奔出,三员大将虎入羊群般将袁军冲得七零八落。

几乎瞬间,局势逆转了过来,其实,如果许诸没有替曹操挡下那块巨石,如果袁军中有人能挡住典韦,这场仗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甚至曹军有可能因为这一场小仗输掉整个河北,不过战争就是如此,没有那么多如果可言,曹军源源不断从城门冲入城中,袁军最终没有抵挡得住越来越多的曹军。

火光四起,到处是喊杀声,到处是哭喊声,到处是刀光剑影,没有人可以形容此时城中的混乱。就在此时,府衙上空突然燃起冲天大火,照亮了半边天际。

虽然曹军拼命的救活,邺城府衙仍只剩下了一片废墟,曹操不得不把行辕放在袁府中。

曹操高坐在大厅之上,手下文臣武将分别坐在左右下首。

这时,典韦提着玄铁双戟,灰扑扑的走了进来,身後四个士兵还抬着一个人,只见那人露出的脸和手都有灼伤的痕迹,此时正昏迷不醒,赫然是审配。

典韦低头对曹操道:“丞相,我冲入府衙就剩下这老儿一人,坐在要塌的房子里怎么也不肯走,我只好将他打昏,拖了出来。”

曹操看到审配高兴地对典韦道:“能救出正南先生,算你立上一大功。”典韦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憨厚的笑了笑。

这时曹操吩咐典韦身後的士兵道:“你们把正南先生带下去好生照料,万不可怠慢。”

几个士兵躬身行礼而去,这时夏侯惇提着一员五花大绑的小将走了上来。(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