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教场轶事(1)(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一百五十八章教场轶事(1)

汉中,南郑。

陆羽拿着手中的军报,微微皱眉,曹操竟然一次出动了虎豹骑、虎卫军、禁卫左军、青州军、兖州军五个军团,加上还压在汉中北部的雍州军、凉州军和禁卫右军,总共出动了近六十万的兵力。

这让陆羽微微感到意外,虽然魏国北部的草原各族经过上一次萨拉汗草原大战,元气大伤,但却并没有安息下来,而是改变了侵扰的模式,从大举进攻变成了成批的小规模骚扰,往往数百人上千人一队,溜过边境烧杀抢掠,等到戍边的军队改来,他们已如风散去。比起前一种侵略,这样抢了就跑的方法更是令人头痛。所以曹操在河北的幽州军、并州军和冀州军三个军团是不能动的。而许昌、洛阳都是魏国经济重心之所在,赵云的白龙军团正虎视眈眈布置在宛城,从潼关到汝南这么大一个防守正面,面对白龙军团来去如风的的枪骑兵,没有三个军团布防根本阻挡不了白马骑兵的银枪,历史上关羽就指挥荆州军差点打得曹操迁都。这样一来,加上集中在关外的八个军团,魏国的腹地,徐州、青州一带几乎是一片空白,难道曹操就不怕孙策乘虚北上?

看着眼前沙盘上,代表汉中北部的一块密密麻麻插满了小旗,陆羽便觉得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如今天下,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论军力、人才还是经济,三国都已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任谁像短时间内一统天下都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吴国虽然比上魏国和蜀国都弱上不少,但其偏安江东,虎视两雄争斗,从中取利,如今又全力经营海外,势力日增,一旦他倒向魏蜀任何一方,对剩下的一方都是大大的不利。因而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三国必将进入相持对峙的局面,这个局面是陆羽早已预料到的,也是它所期望的。客观上说,其实蜀国的经济条件要比魏国恶劣许多,不像北方中原地区久经开发,蜀国很多地方,像荆州南部、益州南部以及交州,大多都是百里无人烟的蛮荒之地,然而这些地方虽然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却物产丰富,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悉心治理,鼓励人口,不出十年便可以有一个新气象,这样蜀国的实力便可大大的提升。一旦大战降临,蜀国便可以有充足的兵源和源源不断的粮草,经济决定政治,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陆羽坚信的。只有经济上去了,才不会出现历史上诸葛亮被迫带着三万人去打司马懿十五万人的尴尬局面。

对于汉中,刘备军是志在必得的,比起历史上的蜀国,现在刘备军的势力范围大了很多,南据交州,东有荆襄,西拥巴蜀,再不是那种偏安蜀中的局面,所以像历史上那样定都成都就显得过于软弱了。而陆羽心目中蜀国理想的都城就是南郑。

南郑始建于春秋时期,当时是巴国的都城,到了秦末,汉高祖刘邦被封到南郑,南郑才真正兴旺起来。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发展,汉中已是一块富土,汉中郡只是益州九郡中的一郡,人口却几乎是整个益州的三分之一,只有成都所在的益州郡可堪与之比拟。

汉中南靠巴蜀,向东可顺汉江而下直至荆襄,向西可出陇右取得关西的草原,北上可窥伺长安和富饶的关中平原,又有阳平关、斜谷关这样的天险可以守卫,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乃是今后蜀军北伐最重要的战略跳板。

为了表示誓要夺下汉中的决心,陆羽甚至建议刘备将蜀中的甘夫人和公子刘禅都接来汉中,这是不容有失的一战。

陆羽始终放不下刚才心中的疑惑,决定去找刘备说一说。刘备此时应该在城西教军场,陆羽于是走出府衙向城西走去。

还没来到教军场,便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教军场上,刘备军士兵密密麻麻围成一个圈,似乎正观看着什么。

陆羽好不容易才挤开一条“血路”,来到教军场中央。只见刘备和张飞、太史慈、黄忠、庞德、魏延、李严众将正一脸笑容的站在一边,看着场中。

陆羽此时才注意到场中的情形,只见一青一白两道身影掩映在飞沙走石之间,空中仿佛有两条巨龙在交替怒吼,让人看得头晕目眩。

陆羽不得以用上了《遁甲天书》的内功心法,顿时觉得眼前明亮了许多。这些年来,陆羽一直没有放下对遁甲天书上武功的修炼,其实刘备军猛将如云,跟本不可能轮到他去使用武功,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心里总是有一个武侠情节的存在的,这才促使了陆羽勤学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