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不仅仅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且是皇族的宗正,所以见到刘协一点也不虚。“陛下,好久不见。”刘可上前敬酒道。“东阳侯!”献帝激动站了起来,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久不见……”二人同时饮尽。刘可突然摔了酒杯,吓了所有人一跳。哐当!曹操猛然惊起,道:“东阳侯,你不要乱来!”刘可却没有管他,自顾自地道:“天下黎民百姓苦于战争久矣。”一句话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毕竟,说话的是刘可。而且,在献帝面前提天下黎民,好大的口气!然而,每个人都服服帖帖,就算是曹操,在听到这句话后,都沉默了下来。刘可接着道:“今天,我想在陛下的见证下,推行一个主张。”刘协紧紧地握着拳头,果然,东阳侯心里还是惦记着我!“东阳侯请直言!”刘协道。刘可没有拐弯抹角,道:“百姓为百姓,战争为战争,诸侯之间的争端,不可殃及百姓。”众人哗然。东阳侯没有为诸侯出头,没有为献帝出头,竟然为的是百姓?曹操脑子急剧地运转,他同样爱民如子,但是,这件事绝对不能让东阳侯促成,否则天下民心将归于东阳侯!如此一来,他还怎么呼风唤雨?“我同意!”袁术呐喊道,生怕在场的人听不见。曹操忍不住看了袁术一眼,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东阳侯此言有理!”刘协也站出来道,虽然他没有实权,但是话语权还是有一些的。“诸侯争霸,确实不该涉及百姓,我孙伯符自当遵守!”孙策道。有人开了头,不断有人接着,最后场下,只有曹操一人茫然无措。众人把视线投向曹操,曹操承受着莫大压力。刘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怎么可能失败?不提刘可第一诸侯的地位,哪怕是一个小诸侯提出来,众人也无法拒绝。因为,诸侯虽然可以在下面搞一搞小动作,但是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毕竟,刘可现在是天下万民的代表。谁拒绝,谁反对,就是和百姓过不去,和刘可过不去!当然,也有诸侯希望曹操能站出来抗住,比如袁绍。但是,曹操又不是傻子,在屈服刘可和得罪刘可之间,他选择了前者。“我没有意见!”曹操也是刘可主张的受益者,当初董卓派遣大军围攻洛阳,曹操有把握镇守。但是董卓驱逐百姓攻城,导致曹操方寸大乱,结果丢了洛阳。现在所有诸侯都同意了“百姓为百姓,战争为战争”,驱逐百姓攻城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以前百姓没有力量反抗,所以任人宰割,但是现在不同了,刘可为他们站台。谁违反了规定,刘可就收拾谁!刘可趁机拿出红墨水书,让诸侯签字。每一个签字,代表着刘可的威望提升一分,十几位诸侯纷纷签下自己的大名,并且画押。除了没来的公孙度,天下诸侯都间接承认了刘可的地位。曹操感觉到了憋屈,还有羡慕。为什么他没有想到呢?如果这件事由他来提出,一定也能促成,偏偏便宜了东阳侯!这就是诸侯思维的限制,他们爱民如子,不过是把百姓当成称霸的工具。刘可不同,他尊重百姓的生命。“这份协议,公孙度还没有签呢。”公孙瓒默默提了一句。公孙度霸占辽东,不属于中原,只与幽州接壤。公孙瓒提这句话,明显是想打击刘可的威望。曹操眼前一亮,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参与,这个协议就有了破绽。“公孙度远在辽东,我自会派出使者。”刘可道。公孙瓒直接不说话了,继续说下去,就是抬杠了。现在是与袁绍争斗的关键时刻,不能出任何幺蛾子。散会后,刘可将誓约书收好。在此之前,荀攸早就完成了誊抄。此刻荀攸激动万分,只要将这个消息传达出去,主公的威望一定会上升到一个高度!在造势方面,扬州已经炉火纯青。“对了,让陛下加盖私人印章,我们不能太高调。”刘可道。“是,主公!”荀攸道。刘协在接见荀攸的时候,盖章的手都在颤抖。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东阳侯竟然分润了如此大的功劳?现在百姓只知道曹操,哪里知道曹操上面还有一个献帝?啪!刘协不知道自己盖了多少份,都是自己动手,手都快麻了,看得老太监心疼不已。荀攸拿到文件后,分发各地。不仅如此,他还找了扬州最好的枪手周不疑,描述刘可如何在秋狩中力排众议,促成此事。周不疑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将刘可的勇敢和胸怀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曹操和公孙瓒自然是小恶人反派。于是,秋狩还没有开始,刘可就已经名扬天下。和作战的武勇不同,这一次打动人心的是刘可的“仁德”。各州都在为刘可歌功颂德,献帝从小透明变成了千古一帝。总之,怎么吹嘘怎么来。这成为了曹操的两大心病,刘可本就是他一生之敌。而献帝只是他手中的一个工具,现在有了反弹的资本。在周不疑的笔墨描写下,曹操主持秋狩的名声一度被压制。作为老二,曹操真的是太难了。现在,刘可参加秋狩的目的已经完成了,非常顺利。“恭喜主公!”荀攸道。“现在高兴得还太早,有两件事要做好。”刘可道,没有因为夸奖而飘飘欲仙。“请主公吩咐。”荀攸道。“第一,派出使者和甘宁走一趟辽东,说服公孙度。第二,保证秋狩的圆满进行。”刘可道。“主公深思熟虑,属下佩服!”荀攸真诚地道。曹操有两个方向破坏刘可的主张,就是派遣使者让公孙度不配合,或者破坏秋狩的进行。这两个措施虽然不能阻挡大势,但是会导致刘可的主张不圆满。刘可追求完美,怎么可能让曹操得逞?所以未雨绸缪是必须的,接下来恐怕会有很多魑魅魍魉跳出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