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周瑜之计,我一目了然(1 / 1)

尸骸遍地,鲜血流满整个寿春城北,为这杀声不断的夜晚增添几分诡异色彩。随着徐庶等人的来临,另外三个城门的情况也被孙策和周瑜等人知晓,这下,周瑜没办法抵赖了。最后还是孙策率先开口:“没想到居然是张将军领先一步,但不知你们是如何攻入城南的?”张辽闻言看了周瑜一眼,随后才笑道:“和都督之计一样,利用内应打开城门而进来。不过,我们的运气比较好,袁术将城南和城东的兵力调来了这里,所以我们才能顺利拿下寿春。”此言一出,周瑜的脸色就变了,他之前就一直奇怪张辽等人为什么愿意和他赌,原来对方和他一样早有安排。“咔擦,咔擦”周瑜气的双手紧握,巨大的力道让他双手关节发出声音,但,却无法平息他内心的愤怒。因为他知道,自己败了,败的彻彻底底!三次比试,全部输了,连他自己辛辛苦苦拿下的合肥,以及太史慈拿下的西曲阳,还有六十万粮草全部都输了。每每想到这里,周瑜内心就止不住的怒火翻腾而上。他,实在不甘心就此输给公孙续!想到公孙续,周瑜又想起自己去年的时候,也同样在皖县输给了公孙续三次,而现在又输给了张辽三次。不,严格说来,他还是输给了公孙续,因为这三次比试还是公孙续提出来的!这个念头一出,周瑜只觉得自己的血液不断沸腾,他无法接受自己连续输给公孙续,他不允许别人比他强!特别这个人还是公孙续!此时的周瑜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能白白将合肥和西曲阳让出去,就算他交给对方也不能让对方好过!心电转念间,周瑜心生一计,这个计划让他暂时压制了心中的怒火。甚至,他还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原来张将军早有安排,看来是公孙续很早的时候,就让锦衣卫策反了袁军将领吧?果然是深谋远虑,此战,我们输的不冤。”“既如此,那我们定当履行承诺,将合肥和西曲阳以及六十万担粮草奉上。不过,城池交割乃是大事,而且我军也需要准备。”“加上你们拿下寿春,也需要稳定人心,不如就定在三日之后,请张辽将军亲自前来合肥,张任将军前往西曲阳交接,如何?”周瑜的脸色变得有些快,别说张辽诧异,就连一片的孙策都觉得奇怪。毕竟,周瑜之前一直不愿意将城池和粮草交出去的。现在忽然变的这么快,自然会让他怀疑周瑜的用心。张辽虽然诧异,但一时间也不知道周瑜在打什么主意,当下也只能微笑施礼答应:“既然都督如此深明大义,那我三日之后定去合肥交接!”“好!既如此,那三日之后,我亲自在合肥等候将军!”周瑜同样施礼笑道,只是他的笑容在夜色下,却显得有几分诡异。一旁孙策看到他们谈好,当即他便开口:“既然张将军拿下了寿春,后续事情也谈妥,那我等便先行离开了,请!”“请”张辽,徐庶二人同时对孙策施礼。“传令全军,撤出寿春!”孙策策马掉头,很快便下令让吴军撤退。不过,徐庶不放心周瑜,他在吴军撤退之后马上让士兵占据城墙,他自己也和张辽来到了城北城墙上。看着城外点着火把,犹如一条火龙般撤退的吴军,徐庶陷入了沉思。他刚才一直在注意周瑜,对方刚才的举动让他心神不宁。一旁的张辽看到徐庶一脸担忧,他不禁问道:“元直先生可是在想交接一事?”“不错”徐庶点头说出自己的担忧:“周瑜此人,我一直看不透他的心思。但他刚才的要求又合情合理,我实在想不出他到底能在这件事情上做什么手脚。”张辽闻言苦笑一声:“早知如此,我就不应该如此爽快答应他,还不如直接就在今日去交接,何必给他三日时间。”说到三日时间,徐庶却猛然眼睛一亮:“哈哈,他周瑜又失算了,虽然我看不出他的心思,但孔明一定能,三日时间,足够我们的情报往返一趟了!”“文远将军,劳你处理后续事宜,我现在就给王上及孔明写信。”徐庶说完对张辽施了一礼,随后便火急火燎的去写信,并让锦衣卫寄给公孙续和诸葛亮。与此同时,正在官渡休息的公孙续听到系统提示:“周瑜使用技能出谋划策增加三点智力,基础智力103,当前智力106。”系统提示惊醒了公孙续,他眉头一皱感觉周瑜又在憋坏主意了。而在当天下午,公孙续就接到了徐庶的飞鸽传讯。公孙续马上找诸葛亮前来商议,两人在议事厅就此事交换意见。“孔明,元直说他也给你寄了一份情报,寿春的情况你应该也知道了,对于周瑜此举,你是否觉得有些不妥?”公孙续单刀直入,毕竟现在时间紧迫,他们越早看穿周瑜的计划,就越利于徐庶他们布置。却见诸葛亮轻摇羽扇,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笑道:“王上勿忧,周瑜之策,我一目了然!”“若是平时,他提出延迟三日交接也非不可。但周瑜此人心胸狭窄,他势必不会如此心甘情愿交出合肥和西曲阳,以及六十万担粮草。”“所以,他一定会想办法阻拦!但周瑜所带的兵力不多,无法和黄龙军团抗衡,他一定会寻找援军!”“同时,他还会想办法缠住文远将军!故,文远将军此次合肥之行充满变数,很可能是一场鸿门宴!”公孙续一听,眼神瞬间犀利起来,浑身气势一发冷哼一声:“他周瑜敢玩花样,我定饶不了他!”“孔明,既然你已识破周瑜计划,是否有良策?还有,周瑜的援军会是谁?”诸葛亮拿出地图,他在上面指了一个位置对公孙续笑道:“王上,莫要忘了此人呐!至于文远将军那边,我想还需要王上给孙策修书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