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大比之年 (1)(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贾仁禄所担任的司空一职在官制改革前属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权职相当于宰相。虽说权力完全被架空,但好歹还有列席朝会的资格。可官制改革后,司空连列席朝会这最后一点权力也被剥夺了,彻底成为身分地位的象征,就和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一样,只是个虚衔,一点实际权力也没有。

当官不能上朝听政,这对热衷权势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可对贾仁禄来说不啻于天外福音。按当时规定,朝会在卯时进行,当时的卯时也就是指现在的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既然朝会在卯时举行,也就是说与会官员比须在凌晨五点之前就要起床,穿戴整齐,赶到宫里上朝。这样的上班时间,对极度爱睡懒觉的贾仁禄来说,当真比要了他的命还要难受。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对三国的一切早已适应,唯独对这一点说什么也无法适应。于是上朝打瞌睡,对他来说自是家常便饭,在刘备特许下,其他大臣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他这个司空所有权力都被剥夺,连朝也不用上了,想睡到什么时辰就睡到什么时辰。贾仁禄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之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疯子一样,又是叫,又是跳,若是陈群就在旁边,他肯定会抱着他啃上两口,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至于陈群会不会领情,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好景不长,贾仁禄才睡了几天懒觉,还没睡过瘾。刘备觉得了放着这样一个人才在家里搂着老婆热炕头,属于严重资源浪费,特地给他挂了个“参知政事”的头衔,让他以司空参议朝政。当然这个头衔也不是刘备能想出来的,自是出自陈群手笔。

从此之后贾仁禄又得天不亮就起床,像梦游一样来到朝堂,一言不发的渡过一个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朝会,跟着又像梦游一样回家,吃完早饭后,立马躺在床上补眠,直到午时方才起来,这日子当真过得苦不堪言。

刘备见他人虽在朝上,可心却不在朝上,来了和没来也没有太大差别。他也知让贾仁禄这样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天天上朝,是难为他了,于是又一次给他开了绿灯,规定只要没有什么大事,他可以不用来上朝。这恶梦般的日子对他来说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其时魏国丢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域,退守青徐,元气大伤,已无力再向外扩张。曹丕逃到临淄后不久,便发表了一番重要讲话,说了几句豪言壮语,表示从今而后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群臣见浪子回头,无不精神大振,翘着盼望他能重新振作,励经图治,带着魏国重新走向昔时辉煌。哪知曹丕这股劲头只坚持了三天,便又回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老路上去了。本来偏安的王朝历来都是这样,越偏越安,安到最后连重新蹶起的力气都没有了,终于成了一只疲软无力的羔羊,任人宰割。曹丕也是这样,他吃了几次大败仗之后,深悔用兵,只想守住这一亩三分地,风风光光的做他的皇帝,终此一生。

不过这个想法虽然懦弱,就当时魏国的形势来说,倒算是个明智之举,事实早已证明,国小而穷兵黩武只能是自取灭亡。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曹丕一改过去争强好胜的性格,治国方针渐趋清静无为,以民休息。既然无为而治,他啥事也不用管,算是彻底清闲了,终日饮酒作乐,泡妞把妹,只是地方小了,想要找到庸姿俗粉容易,可要找到长相气质俱佳的上等美人可就难了,未免有些美中不足。老百姓也因他无所作为,彻底的闲了下来,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日子也比以前好过不少,对他的感激之情,倒也与日俱增。不过相对于他们对汉朝轻徭薄赋仁政的向往及对汉朝无坚不催的军事实力的崇拜,这点好感度自是微不足道的。

吴国这边,孙权偷鸡不成大大的蚀了把米,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了千里之地,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丢了。当真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来得快去的也很快。孙权经此一役,终于大彻大悟,也和曹丕一样深悔用兵。不过他的国家远比曹丕要大,穷奢极欲之心也比曹丕要大得多。于是他又和过去一样,拼命搜刮民脂民膏,来满足自己日益奢华的生活。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相继揭竿而起,窜到深山老林中打游击。其实这些老百姓也是为生活所迫,逼不得已,孙权却不可怜他们,将这伙因交不上繁重赋税,被迫造反的良民统统视为山贼,差得力干将前往剿灭,可是越剿山贼越多,当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孙权整日价忙着调派军队围剿山贼,再没有多余精力进取中原了。

就这样汉、魏、吴三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三国皇帝都忙着念好这本经,无心向外扩张,老百姓因此过了两年太平日子。虽然大部分人都因不用打战而高兴万分。可贾仁禄、张飞、马超这些个没战打就浑身不自在的将领,终日闷闷不乐,这日子当真是过的苦不堪言。

章武六年夏七月,这日卯时刘备和三省六部的几位官员在未央前殿议事。刘备事先差人通知了贾仁禄。贾仁禄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上朝,跪坐在那里打磕睡。

今天刘备之所以会叫贾仁禄来,就是有几件大事想要和他商量,见他如此,摇头苦笑,道:“仁禄,朕每次在朝堂上见到你,总觉得你像是怎么睡不够似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贾仁禄心道:“老子在现代养成了一个习惯,没到深夜一两点,说什么也睡不着。来到三国后,就算晚上实在没什么事可做,也要找些事情来干到三四更天方才睡觉。睡得晚自然就起得晚,哪像你们戌时就熄灯睡觉,卯时自然起得来。”道:“嘿嘿,这个这个那个哪个臣晚上都顾着这个那个了,没怎么睡觉了,所以这时候就有些想睡。”

刘备沉吟半晌,总算明白“这个那个”是什么意思了,一脸坏笑,道:“你小子这身子早已不是自己的了,你肩上可是挑着中兴汉室的万钧重担,可要多多保重啊!”

贾仁禄老脸一红,道:“一定,一定。微臣下次一定注意,一定注意。”

刘备笑道:“‘狗改不了吃屎’,要你小子早点睡觉,估计甚难,朕也不强求。今天朕可有几件大事要和你商量,你可得给朕打起精神。”

贾仁禄嘿嘿一笑,不再说话。刘备道:“乡试照惯例当在三年前举行,可那时仁禄正在对邺城用兵,为了确保此役必胜,举朝上下全力以赴,转运粮草,调拨军队,增补官吏,忙得是焦头烂额,实在没有精力再处理这当子事了。再者其时兵荒马乱,疆界变迁,也对生员应试造成很大困难,是以朕下旨暂停科举,具体恢复日期,朕再另行通知。经过两年休整,大汉国力蒸蒸日上,基业日益稳固,加之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粮食比年大熟,国库充盈,粮积如山,百姓安居乐业,军中士气高昂。新归顺地域的所有官吏也均已重新委派,当地老百姓也渐渐适应大汉的体制。凭此国力,一统天下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了,可打天下易而治天下难,孔明曾对朕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朕每每思及桓灵乱世,未尝不痛心疾首。要想治理好国家,贤臣显得犹为重要。这事不能再拖了,朕打算恢复科举,兹定于下个月于各州举行乡试,朕希望这次多选几个贤才出来,希望有司用心办事,不要让朕失望。”

群臣齐声应道:“臣等一定努力为国选才,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备捋了捋胡须道:“嗯。仁禄,这制度是你提出来的,你这个司空也不能给朕闲着,躲在一旁看笑话。这几日早朝后你便到中书省议事堂,就此事和孔明、元常等人好好合计合计。朝中文武就属你鬼点子多,你要有什么建议想法,也别给朕憋在肚子里,都提出来,好的咱就用,不好的咱也可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