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五德终始 (1)(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三国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像火药、象棋、麻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因为贾仁禄这个乱七八糟的未来游客嘴上没把门,满口胡柴才提前现世的。不过火药这个能改变时代进程的物件才刚问世,还属于初级阶段,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十分难以驾驭。稍微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制敌死命,反而能把自己人送上西天,其实也没有老大用处。何况贾仁禄在引进火药之前,就将科举制这个祸国殃民的制度提前引了进来。在这项制度的刺激下,所有读书人为了能得到黄金屋、颜如玉都挖空心思的研究四书五经,子曰诗云。而不论是木炭和硫磺要以多少比例混和才能达到令人震惊的效果,还是圆周率这个让世人十分头疼却不得不在计算中反复用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到底等于多少,既不能助他们取得功名,也不能助他们得到美人,他们自然也就不去关心。毕竟人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当然不可能将什么样的知识都往里乱塞,那样大脑就会崩溃,人也会变成神经病。于是尽量往脑子多装些《论语》《孟子》成了以做官为第一要务的学子们的首要任务。

科技既然不发达,人对自然的认知自然也就十分的肤浅,当时没有空间探测器,人们当然不可能了解到月球表面上其实满是坑坑洼洼的环形山。他们远远的望着月亮的时候,看到它表面上那团黑糊糊的东西,还道是一棵树,于是便有了广寒宫和嫦娥这样的美丽传说。除了月亮之外,人们还有许多事情解释不清楚,于是各种各样的神怪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也应运而生。世人尚且如此,皇帝则更甚。谁都知道皇帝拥有极大权力,拥有多的数不清的美女和多得花不完的金钱。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生活谁不想过?当然享受到这样的生活的人自然也不想失去它。于是推测王朝更迭兴衰的学说也就层出不穷,在东汉时期最着名的也就是五德终始说和图谶之学。

所谓图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最信图谶。他当皇帝前,有一个方士为拍他的马屁上了一道《赤伏符》,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几句半通不通的屁话,刘秀见符谶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又看到另一则更加露骨的图谶:“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龙心大悦,群臣乘机劝进,刘秀也就不再客气,爬到龙椅上坐好,接受群臣朝拜,跟着施施然回宫泡妞去者。刘秀在图谶上得到了实惠,当然就十分信这个,干什么事之前都要看看图谶上是如何曰的,不然不敢干。在他的诱导下,接下来的几个皇帝,也都十分迷信图谶。汉章帝更夸张,他通过白虎观会议,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谶纬之学,谶书与四书五经这样的经书具有同等的崇高地位,谶讳之学由此盛行当世,以至于到了东汉末年,还有“代汉者当涂高。”“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这样的屁话流传。

另一个和图谶学具有同样影响力就是五德终始说。五德之说,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按邹子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寻秦记》中项少龙正是听了邹衍的胡诌来了灵感,导演了一出黑龙出谓水的闹剧,巩固了秦王赢政的地位,秦国上下也从那时起相信五德终始说,确立了秦为水德的观念,一切典章制度,服色正朔都按水德的规矩来办。这一段故事当然是小说家杜撰的,不过历史上倒也确有其事,黑龙的确在渭河出现过,秦国也因此相信五德终始说,确立了水德为正统地位,只不过没有项少龙这个人而已。

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可当时的丞相张苍也好律历,因见黄河决了金堤,认为汉乃水德之始。汉文帝正信任张苍,见他曰的有根有据,就信了,将公孙臣臭骂一顿,赶了出去。于是为了和水德相应,朝廷以冬十月为正月,服色外黑而内赤。哪知只过了一年,公孙臣表章上所说的黄龙果然出现了,汉文帝这才知道原来真正捕风捉影,胡说八道的人竟是丞相张苍,而那个被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公孙臣才是真正的高人,于是汉文帝珍而重之的将他老人家请来,封为博士,让他和其他学者一起修改服色正朔,以应土德。光武中兴时,只因为有个马屁精上了一道《赤伏符》,上面有一句“四七之际火为主”的屁话,便推后汉乃是火德,色尚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