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东吴入寇 (1)(2 / 2)

刘备吃了一惊,道:“东吴入寇!速叫仁禄、孔明来宣室殿见朕!”

那内侍道:“皇上,贾大人现在新丰,这一时半会可叫不来。”

刘备叹了口气,道:“最近这烦心事一大堆,忙得朕竟忘了他已经削职为民了。”

那内侍道:“那还叫吗?”

刘备摆了摆手,道:“不用了,你去把孔明和仲达请来。”

那内侍道:“是。”转身退出。

刘备低头瞧着那道刚写了一半的圣旨,喃喃地道:“这会可不能再出乱子了。”拿着圣旨放在宫灯下烧了。

诸葛亮、司马懿听闻吴兵入寇,大吃一惊,急忙赶往宣室殿。

刘备道:“东吴军马三十万入寇,分三道而进,这该如何御敌,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诸葛亮道:“敌军分三路来,我若也分三路应援,兵力分散,难期必胜,还容易僵持不下,对我甚为不利。依臣之见,救兵不妨派,不过须分出主次,当集中大军,择其一路攻之,只要破其一路,余二路便不能存扎矣。”

刘备面有忧色,道:“集中优势兵力,以强陵弱,固是稳操胜劵。可是新城,襄阳,白帝三处都是紧要之处,哪一处失守后果都大大不妙啊。”

司马懿道:“皇上不必太过担心,臣也觉得孔明之言有理。敌军看着来势汹汹,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可是您听臣一路路仔细分析,就明白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备道:“哦,你且说说看。”

司马懿道:“先说陆逊,此人是东吴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有周郎之智略,又无周郎之浅躁,可说是极难对付。”

刘备笑道:“陆逊黄口孺子,有何能耐?仲达竟将之与周瑜相比,怕是太过了吧?”

诸葛亮道:“一点也不过,陆伯言之才不下孙吴,皇上切莫大意。”

刘备听诸葛亮也怎么说,紧张起来,道:“既如此襄阳这路不可不小心提备,若是陆逊攻襄阳,大事去矣。”

司马懿道:“持重之人必畏败,襄阳多山,可于林木间遍插旌旗,陆逊见我有备,恐悬师深入,中我诡计,全军覆没,必驻兵观望,摸清我军虚实,才好进兵,有了这点时间,我军主力便可置敌于死地了。”

刘备缓缓点了点头,司马懿见他仍是犹豫不觉,道:“若皇上仍不放心,可令一上将率一偏师往攻南郡,东吴钱粮半在江陵,这可是东吴重镇,岂容有失?陆逊见南郡遇袭,必会分兵往援,此兵法所云:‘围魏救赵’者也,诚如是,襄阳一路又何足优?东边这路由吴主亲统,吴主也是轻躁寡谋之人,要不然他为何屡攻合肥新城不下?他认为我军千里来援,难以速至,必疏于防患。皇上可令赵云将军领本部军马星夜往援,出其不意,速战速决,此一路亦不足忧也!”

刘备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攻打江陵的这路军马,没有应援,搞不好要全军覆没。”

诸葛亮道:“只要能取得整场战争的胜利,这点损失又算不了什么?”

刘备点头,道:“好,中路、东路都不用考虑了,那西边这一路呢?”

司马懿道:“西边一路主帅是诸葛谨,此人乃治政长才,可武略毕竟不足,孙权居然委以方面,实在儿戏的厉害,不过这对皇上来说倒是一件大好事。皇上可令关将军镇守白帝,坚壁不动,荆蜀交界处山高水深,地形险要,吴兵又是逆水行舟,粮草转运颇为不便,吴兵乏粮,不出一月自走,到时衔尾击之可操必胜,此一路又何足忧?”

刘备哈哈大笑,道:“仲达之言,甚合朕心。好,就这么办。传旨,令子龙统帅青徐兖豫诸路军马三十万去救合肥新城;翼德引兵救襄阳,于林木茂密处多张旌旗以为疑兵,迷惑敌人;汉升引本部军马攻南郡,以解襄阳之围,此路军马须当小心在意,勿堕了敌人诡计,丧师辱国;云长引巴蜀精锐,坚守白帝,深沟高垒,勿与敌人交战,待其粮尽后袭击之;朕与仲达率关陇大军出镇洛阳,总督诸路,安排接应。孔明则奉太赵王刘永监国,勾当军国重务。”

诸葛亮心中一凛,道:“皇上选征或出巡,接惯例都是由太子监国,如今换成赵王,怕是于理不合。”

刘备道:“太子终日嬉戏,荒废学业,朕已罚他闭门苦读三月,如何监国?”

诸葛亮道:“太子年纪尚幼,贪玩爱闹,乃人之天性,何必斤斤计较?待他年长心定之后,自然知道进取,那时您便是叫他少读片刻,怕也不易,这时又何必太过苛责?”

刘备道:“孔明之言差矣,他要是寻常老百姓,朕又理他做什么。他乃国之储君,将来是要承续江山,治国理政的,岂同等闲,对他要求过宽将来是要出大乱子的。”

诸葛亮知道刘备动了废太子的心思,正要苦口婆心的再劝,刘备摆了摆手道:“朕意已决,就这么定了。你们二位下去商量一下,就拟旨吧。”

诸葛亮、司马懿齐道:“是。”

刘备来到窗前,瞧着悬在天上的月亮,怔怔出神。(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