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刘封授首 (2)(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古人都是以惜墨如金,文字简约着称的,史书犹其如此,一声大胜仗往往就以“大破”或“大败”两字概括,形容一个人长得漂亮也不过就是“美姿仪”或“美容止”,而为了叙述皇帝崩殂后所须的礼节,史家竟不惜笔墨,用了一千两字,而且这中间还省略不少,要完完整整叙述下来,可不得一两万字?当然这些文字也不全是记载百官如何哭临,如何安葬,对皇帝驾崩其间的保卫工作也有详细的记载。首先由皇后将皇帝嗝屁的消息通知三公,三公齐集共典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黄门令、尚书、御史、谒者昼夜行陈。想来统治者也害怕有人在自己嗝屁之后捣乱,故而作了如此严格的规定。其时刘备崩殂的消息虽然还没有传出,不过司马懿为防他变,已宣布紧闭城门、宫门,无他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刘封想要通知驻扎在城外的兵士,可手下的人偏偏无法出城,迫不得已,他又只好去麻烦甄宓了。在甄宓的帮助下,刘封的指令很快就传达到各营。

初更前后,陇西军马准备停当,各从隐藏所在出发,约摸时分,大军分别开抵杨彪所说覆盎、宣平、霸城、厨城诸门。派去叫门的兵士半信半疑地冲着城楼上高喊:“汉室复兴。”万万没想到这一嗓子竟与“芝麻开门”有异曲同功之妙,城门缓缓开了。

其时刘封就在覆盎门下亲自指挥大军开进,见城门大开,心下大喜,手中马鞭一扬,就要策马冲上。

刘蒙道:“且慢,防人之心不可无,且由臣带领一军先发,若臣平安无事,大王再进不迟。”

刘封也怕杨彪这老头子摆他一道,在他肩头上拍了拍,说道:“多多保重。”

刘蒙领着三千铁甲精骑进城,由瓮城直入大街,安然无恙,途中未遇到一兵一卒拦阻。事到如今刘蒙也不禁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感到万分羞惭。他差人通知刘封,刘封大喜若狂,招引军马进城。其时乃非常时期,城中各主要干道增均已戒严。好在杨彪事先便和几条街道的负责人打好招呼。大军到时,这几条街上的汉军非但没有为难,反而还纷纷加入。此番刘封为了能当上皇帝,孤注一掷,起倾国之兵而来,人数约有数万。现在再得到这支生力军加入,声势更甚。

西汉时正对覆盎门的便是赦赦有名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修建好之前,刘邦曾在这里办公,自惠帝以后,此宫一直作为太后的居所。当年吕太后就是在这里作威作福,左右朝政。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西汉末年,绿林军攻进长安杀死王莽,顺带将长乐宫洗掠一空,毁于一旦。光武中兴后,光武帝刘秀见长安宫室残破,不配他这样英明神武的人居住,便定都洛阳,长乐宫也就和圆明圆一样,成了一处没人受搭理的废墟。

刘备进长安时,贪图这里占地广大,地势平坦,便将废墟整理清楚,把来作了校场,屯扎军马。其时城中驻军不下十万人。分成五六营,尽皆分布在昔日长乐宫废墟上。这十来万人,原为刘备亲自统率,没有他颁下的虎符,任何人无权调动。现在刘备归西,议事堂集体请假,长安群龙无首。这批军马找不到组织,便都归了兵部尚书司马懿。别看杨彪这老头瘦得跟个猴干似的,可这能量倒是不小,也不知他都对那几个大营的将领都说了些什么,这几个守将虽然不愿参与其事,却对刘封的开进争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然刘封大军一进覆盎门,立时进入长安驻军的布下的包围圈,别看他人多,一样不足一扫。

刘封在杨彪的亲自指引下,有惊无险的穿过各个军营,与由霸城进入的大军顺利会师来,同到校场。刘封登上高台,发表了一番讲话,简要说明情况。他说如今匈奴人在依娜的带领下潜入了长安,欲图颠覆传承了数百年的汉室江山,他作为刘姓皇族大家庭里的一分子,护国除奸,自是责无旁贷,他还号召麾下将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勇敢抗击异族侵略者。当然这些都是没用的,他为了鼓舞士气,自然对他手下许愿,只要他们能赶走匈奴人,夺回长安,府库里的黄金白银任他们搬取,宫里的美人任他们抢夺。刘蒙听他越说越不对劲,频频向他使眼色,可他只作不见,照说不误。此条命令等于公开允许兵士抢劫,兵士哪还跟他客气,一个个两眼冒绿光,嗷嗷乱叫。

誓师已毕,刘封指引大军沿着霸城门大街,一路往西,沿途虽遇到小股匈奴军马,又哪里是陇西精锐对手,不片时就被解决干净,不曾走脱一人。刘封分兵守住险要,以防匈奴骑兵听闻宫变赶来救援。

半个时辰后,大军到了安门大街与霸城大街交汇的十字路口,按照事先约定,各路大军均在这里取齐,齐往宫中诛杀依娜。可大军到时,周围一路军马也无,刘封耐着性子等了一顿饭的功夫,几路大军仍没有到。刘封不耐烦起来,策着马来回乱转。

杨彪、刘蒙自告奋勇,前去接应诸路军马,刘封点点头,道:“嗯,其他几路人马一定是遇到什么麻烦了。你两人各领三千军,分头接应。”

两人领命去了,刘备又等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大军还是没有到。他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吩咐一个心腹留守此间接应,自己领着大军,浩浩东进,开抵未央宫北宫门下。北宫门司马也姓刘,早年曾追随献帝,董卓乱政时,他因看不惯董卓胡作非为,出言不逊,得罪了董卓,若非杨彪出面替他打圆场,他早就人头落地了。杨彪是他的救命恩人,自然是有求必应。刘封军开到,对好了接头暗号,刘司马立即下令开门,刘封招呼着大军攻入宫中。

坐下骏马进了宫门,踏足在一条由方砖铺就的大道上。刘封朝里一望,月光下但见楼台殿阁连延不绝,心中思朝起伏,拿着马鞭的右手禁不住抖了起来。

刘司马道:“杨老太尉已经对我说了情况了,从现在起我就是大王的属下了,大王有何差遣,尽管吩咐。”

刘封道:“烦劳司马大人守住宫门接令后续军马入宫。”

刘司马应道:“是。”退了下去。

刘封喝道:“驾。”马儿向前,麾下精兵跟将上来。行了一阵,刘封心中疑云陡生,既然皇后死了,宫中应该为其举哀发丧,可现在宫内既听不见哀声,也看不见白幡,当真奇也怪哉。

刘封心里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可是既然来了,不打上一仗就灰溜溜的退走,却又说什么也不情愿。他传令三军加强戒备,众军箭上弦,刀出鞘小心翼翼向前行进。进过一带矮墙,忽然间左手边一条暗巷里冲出来一个人。

十来名兵士二话不说,杀将上前。一人高举大刀便向他的头上砍去,那人叫道:“且慢,来者可是陇西王?我奉皇后娘娘之命,有话要和陇西王说。”

刘封大吃一惊,叫道:“带上来。”

亲兵将那人推到跟前,刘封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