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又回到儿时的山路上(1 / 2)

再次走在儿时走过无数次的山路上,心情莫名地激动,尽管背着有些沉重的背包,手里还提着羽绒被,脚下却像是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没走多久,谢小兰气喘吁吁,叫着要歇一歇。

山路上赶集的人变得非常少了,就好像我小时候在路上看见的那些人,全都不见了,故乡的山路上越发寂寥。

漫山遍野里,曾经抢着耕种的庄稼地,已经被杂草树木占据,山更葱郁了,却少了人间烟火气。

秋光艳阳中,草枯叶黄,山野里色彩斑斓,如泼墨的山水画,天依然蔚蓝,白云悠悠,一目千里,却没有人驻足欣赏。

不时有人与我俩相向而行,或挑着担子,或背着背篓,或骑着骡马,没有一个是年轻人。

尽管他们不认识我,依然打招呼说:“哟,哪家的姑娘呀,还没过年呢,就回来了,是不是外面工作没了哟。”

朴实无华的话里,隐含着对年轻人不在外面好好工作,却提前回家的奚落。

并非他们刻薄,因为家乡太贫穷,老一辈寄希望于年轻人在外面多挣钱,好让家里人过上富裕的日子。

没出去工作过的人,以为在外面打工,就像在农村里耕种劳作一样,一切都按部就班,每月有钱拿,年底揣着钱回家。

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尔虞我诈有多严重,不知道欺行霸市有多恶劣,不知道要忍受多少屈辱,不知道要面临多少欺凌,不知道要面临多少欺骗,甚至可能面临我们所平白遭受的灾祸。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从没走出过大山的人,没法和他聊外面世界的艰辛和复杂。只要你出门没挣到钱,他们就认为你一定好逸恶劳、贪生怕死。

谢小兰不愿意回故乡,不只是因为故乡太过偏远,还因为她父母每月写信来,都会谈及钱的事。偶尔一个月少寄回几百元,她的父母来信一定会质问她,为何钱少了。

她每次接到家信,并没有“家书抵万金”的喜悦感,反而会暴躁地发一通脾气,甚至满怀怨气地咒骂:“妈的,以为在外面跟捡钱一样,我他妈的活得像条狗,你们却知道钱。”

虽然充满怨愤,虽然好几次说要和家里断绝联系,但每月还是寄钱回家。

路上偶有认出我的人,高兴地说道:“哎呀,这不是山北李师傅家的孙女嘛。”随之便是很疑惑的语气:“还没过年呢,怎么回家来啦,外面是不是不好混呀?”

这样的问候并没有特别的恶意,只因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毫无根据地认为,在外面打工,就该干到年底才回家,不然白白浪费几个月时间不挣钱。

我笑笑不回答,伶牙俐齿的谢小兰,把她自己的怨气在我的家乡发泄出来,用讥讽的语调高声说道:“哎呀,外面钱太多,捡都捡不完,捡够了就提前回来,你怎么还不出去捡呀。”

老乡并不能领会谢小兰的话,憨厚地笑答:“胡说,钱哪有个够的。”随之看我们的穿着,再打量我们的模样,眼睛里便生出异样复杂的目光来,好似我们俩不是正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