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节令(下)(1 / 2)

商道香尘 剑道尘心 2055 字 2个月前

在跟明江集团的合作协议签定之后,对方便展开了全方位的宣传,并利用自身强大的销售体系,将“妙笔传情”送上了长州等三个城市各大商场的柜台。短短三天的时间,就初步打开了局面。

为了表明合作的诚意,明江集团每天早上都会传真一份前日的销售明细表过来,让我们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到销售的增长情况。当然,这也有他们对自身实力炫耀的成分在内,但他们的确有炫耀的资本。

元旦前夕,“妙笔传情”在长州上市的第九天,当日的销量已经追平了浦海,超过了钱州。而他们做到这一点似乎毫不费力。习宏量在电话里对我说,现在他们只是采用了最常规的宣传模式,等后期我们的合作全面展开,他们很有信心在节后依然保持这个销量。

这种局面对我们双方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这让我看到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经销商的重要性。要想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打开市场,明江这种合作伙伴是必不可少的。

习宏量在电话里,似有意似无意的提及,当日只限定他们在三个城市宣传,范围过小,否则销量还能够成倍的往上翻。对此我只是笑了笑。

明江对我们产品在市场的情况摸得很透,但对我们厂子自己的情况却不是很了解。实际上厂子供应现在这几个城市的市场,差不多已经到了生产极限。

两节期间生产的产品,都有其局限性,比如“圣诞快乐”系列,目前的销售基本已经停滞。虽然“新年快乐”等系列玩偶还有很长的一段销售期,但这都不能成为主流产品,长期在市场销售。

虽然2.0每个系列的产品,其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新上一种产品,生产线必然要做出调整,这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而在加载八音盒时,所花的时间就更多了。所以看似工厂在全力生产,但实际产量却根本没法达到最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本身也要积累经验,要达到理论上的最大产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过在几次勾通之后,我和习宏量倒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可以适当缩短试运行的时间。如果3.0能够如期上市,到时凭借明江的销售网络,应该能够很快的打开市场。

对我们产品销售情况极为关注的,还有明州的韵声集团。从某种意义来说,内置八音盒的“妙笔传情”是我们双方共同的产品。这个商品在市场上的成功,也意味着韵声又开拓了一块新的市场。随着这种商品在市场上获得的成功,我们双方的合作越发显得紧迫。

12月3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应竺韵得的邀请,我们前往明州韵声集团参观学习,同时商讨合作事宜。一行十五人,除了我和顾强外,还有包括李全策在内的研发部全部十个人,以及雷猛等三个市场部人员。

到明州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十点整到达韵声总部,在门衞的指引下停好车。一下来就看到元先生在阶下相候。这位也算是熟人了,寒暄两句便把我们引入楼内。

进入宽大的会客室,竺韵得已经等在那里了。这位牛人年近六十,看上去却挺年轻。见到我们,亲热的迎了上来。

双方介绍之后便即落座。竺韵得说:“吴先生这么年轻,便有了现在成绩,当真了不起啊!”

我说:“和竺董您比起来可差远了。”

竺韵得笑着说:“哪里啊,我像你这么大时,可还没什么成绩呢。你比我年纪轻了许多,你们企业的起点也比韵声当年高出很多,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我连忙谦虚了一翻。虽然我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满意,但在这位牛人面前,实在没什么可称道的。竺韵得说起了跟我们合作的初衷,果然跟我想象得差不多。

之后便进入了合作意向的商谈。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初步意向,实质性的合作已经展开,同时韵声在这方面也有先例可循,所以议题进行得很快。前后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便有了最终的结果。

竺韵得似乎对我们的企业抱有一种扶持的态度,技术转让方面都做了些让步,结果令我们极为满意。

签字仪式之后,他又说:“你们的企业和我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通过这些产品来壮大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当下国内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其实都是些加工厂,做着别人的产品,只能赚得些加工费,利润的大头都在别人手里。一些核心的技术,还是国外做的。”

我点头说:“不过在技术开发方面,困难也是相当大的。”李全策等人听我这样说,都点了点头。

竺韵得说:“是啊,这是难免的。其实这也是符合商业规则的,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我们集团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方面,投资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些投入,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韵声。其实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合作,重点应该在技术研发方面。在这方面增强交流,取长补短,才是符合我们双方长远利益的。”

我笑了笑,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公司内部机制还不完整。交流根本说不上,只能向您取取经。”

竺韵得呵呵笑道:“不要过分谦虚。眼下你们刚起步,我们研发方面的一些经验可供你们借鉴。可要说到你们的产品,韵声上下没有人不佩服的。”

韵声发展十几年来,竺韵得在技术开发和企业运营方面很是有些心得,当下便说给我们听。对于一些当初走过的弯路,更是毫不讳言,希望我们能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一席话下来,我自觉受益匪浅,其他人也是听得不住点头。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便是当年韵声同日本公司在技术方面的官司。这场历时八年的官司,竺韵得凭借对《巴黎公约》的理解,让日方无话可说。

我们正听得高兴,元先生在旁边小声提醒竺韵得说:“竺董,已经十二点半了,该吃午饭了。”

竺韵得拍了一下额头,笑道:“说得高兴,忘了照顾大家的肚子。快,吃饭去。”

午饭后,竺韵得先带我们参观了韵声的人才培训机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他们不断的技术创新。而韵声的研发部门的工作环境更是让我们羡慕。

随后又参观了他们八音琴自动生产线。这是一条高智能的生产线,由他们自行设计制造,生产效率极高。听元先生介绍,年产量可达3000万台。

韵声之行使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不小的触动。同他们相比,我们所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要想让我们的企业发展到这一步,不知还要付出多少努力。

回去的路上,我和顾强李全策依旧共乘一车。

聊起韵声的研发体系,顾强说:“我们也应该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现在的环境,也太委屈大家了。”

李全策说:“环境倒无所谓,其实那地方还不错。”

我说:“那地方迟早要拆,不是长久之计。过了年,我就找找看,有合适的地就搬过去。”

顾强说:“人手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增加一些了?我们现在研发部,只顶人家的一个项目小组。”

我笑了笑说:“我们本来就是一个项目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