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政务,属摄政王府最是繁重。十二月二十五便要停奏。这之前需将各地的折子都审阅完。孙颐及王熙将一些不甚重要的折子留中,待正月初五之后再处理。饶是如此,孙预每日仍睡不足二、三个时辰,遇到重大的还得与军机大臣谌匡、楚正廉及内阁重臣商议,再呈至女皇处。每每递进宫去的奏折一大叠,但天亮却已悉数发回,一些朱批还查漏补缺补了孙预好些漏算。如此女皇政务之重竟似不亚于孙预了,虽不致孙预这般琐碎,但决断的却俱是大事。孙预一直未见申饬,心下不无感动,知是女皇宽容,待要周密行事,却是千头万绪,这一来二去,便染上了风寒。
十二月十一这日,朝会散去,女皇却独招孙预安元殿议事。
“摄政王政务繁重,可要小心身体啊。”妫语微微陷下的眼眸仍是明亮如昔,“卿乃国之栋梁,任是军务紧急,也不应废寝忘食。”
孙预从妫语不起波澜的目光中觉出些味来,想想自己也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也就顺水推舟,“臣不才,有劳皇上挂怀,臣实惶恐。只是名方奏疏至十二月本就繁多,再加上今岁藩乱未平,臣一人能力有限,不得空暇……”
妫语低叹一声,“如今多事之秋,也实在是难为摄政王了。”她随意翻了翻手中的册子,又道:“我看吏部比较闲,不如让项平过府帮忙,不是当务之急,便由吏部与内阁几位商议着或办或留中。摄政王觑了空便好生将养。军务上么,光禄大夫岳穹以智计名,倒是个帮手。摄政王以为如何?”
果然如此,孙预谢恩,“谢皇上体恤。”
“跪安吧。替我问国公好。”
“是。谢皇上恩典。”孙预忍着咳退出安元殿。寒风刺得人浑身冷颤。孙预头脑沉沉,走至宫门处脚下虚浮。一上马车,他便靠坐在车壁上,一阵晕眩。小侍见状忙递上热着的参茶。孙预勉强压下咳喘,喝了口茶才缓过气。老实说,女皇安排的几个都是颇出色的人才。项平、岳穹,还有内阁中的崔达、柳歇都是极有才具的人,且并不依附党派。有这几人协助,自己倒的确省事很多。至于吏部侍郎闻谙,员外郎夏琳涛及阁中的方洪平、钱擎业,有资格定论的大都已不甚重要,倒也无妨。孙预抚住胸口咳了一阵,沉思中闪出女皇微陷的眼眸,明亮如昔,不见波澜。但知不怎地,孙预竟觉出几分无奈与悲怆。一种淡淡的苍凉弥漫在其周身,让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忽略了她才十五的年纪,不独今日,早在五年前的登基大典上,这种感觉就一直存在了。只是近年来越发沉潜了。在孙预看来,却是更深了,极深地克制在心底。
“唉……”孙预长叹一声,又略略皱眉,他到底是怎么了?如今国难当头,他竟还有心思琢磨这些!孙预略为一凛。
王府中秦商、孙颐已至,孙预下了马车后见到他二人,知是闻讯而来,也不多话,便引他们入书房。
“阿预,没事吧?”孙颐有些紧张,既担心他身子又忧虑女皇召见的用意。
孙预又一阵咳,只有摆了摆手以示无妨,接过侍者手中的参茶,呷了口缓过气。
秦商略一思量,“皇上此番可是让王爷好生修养?”见孙预颔首,这眉皱得是更紧了。“安插了闻家人进来?如今国政紧要,又是这个当口……”言下对女皇不顾时局地揽权颇有微辞。
孙预淡淡一笑:“秦商,你刑部大堂两个半月前可是审了件大案哪。”
秦商有些疑惑,但仍是回道:“是已故的抚过大将军,平州总督沈翊扬将军平复一案。由旧将军府的老妇申状……有何不妥吗?”
孙预摇首,“并无不妥,而且时机恰到好处。平州军、一部分桐州军,乃至南军中的一些人都曾在沈将军麾下效过力。这案子大白天下,是极为狠辣的一手。你就不觉得太巧了么?”
秦商沉吟了会,“不错。是过巧了。这老妇人的来历我也查过,确是将军府的下人,但此案一了便杳无踪影,遍查不着……王爷的意思是这是皇上派人授的意?”
孙预咳了一声,“八九不离十。而那个办差的还不是闻党手下。”
“如此说来,皇上审时度势之明倒似急追当年的乾定圣祖了?”孙颐淡淡感叹了下。
孙预心中忽然涌起一丝迷惘与涩意,忙转开话题,“光禄大夫岳穹与吏部各不当值官员协理政务。大事可与内阁大臣、军机大臣共商定议。”
“哦?”秦商面露喜色,“岳穹号称‘小孔明’,素以智计闻名,项平又是个极稳妥的人,阁中的崔达、柳歇虽较年轻,但才略颇具。大事头都与他们定了,待到闻谙、夏琳涛之辈,只是琐碎又出不了大岔子……皇上这心性怕是有当年‘胜武公’闻老将军之风呢!”
“本以为闻老将军一世英名,身后不定会被两代不肖男给拖累死,没想到皇上很有乃祖之风。”孙颐也凑趣。
孙预平平一笑,“但闻家到底是插|进手来了。皇上用计可没那么单纯。国固重要,但在有些事上仍是当进则进的。”说话间,一道阴影刻上孙预清明的眼,语气有些阴沉,听得孙颐不由一怔,秦商更是微微打了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