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登基为帝(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杨锦衣能够控制朝臣,归根究底还是那死了皇帝的事儿。

死皇帝经历过奔逃以后,是下定决心要立莫云渊为太子,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小儿子和宠妃的下场,所以就给杨锦衣留了个保命的人。

一队暗卫,有十二个人,可护送他们逃离。

还有巡房营领官,杨家的远房亲戚,没受过多少提拔,年纪比杨国恕还要大一些,所以没有被牵扯进去。

陛下的打算是,如果莫云渊登基后清算,就让这帮人帮莫殷其、杨锦衣逃离长安,在外隐姓埋名过一生。

但他低估了杨锦衣的野心,杨锦衣先是伪造一封陛下的遗旨,向各位官员宣布陛下病逝,立二皇子莫殷其为新一任皇帝。

然而买账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大臣都在质疑这份遗嘱的可行性,以及陛下的突然死亡。

即便是请来了宗正司的人确认是陛下的亲笔遗嘱,还是有诸多大臣不认二皇子。

肖张提出:“这封遗嘱上面的墨迹是新的,字迹却浑厚有力,倘若是陛下真的是病逝,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大多数认为是杨锦衣、莫殷其挟持陛下,逼着陛下写下的遗诏。

杨锦衣预料到了可能会有这样的局面,在公布遗诏的时候,利用自个儿昔日在宫中经营的人脉威信命令太监们看守控制个个宫妃嫔以及太后,以这些妃嫔的口吻召见官员亲眷入宫,用亲人威胁这帮不服从的官员。

她还想到了将莫云渊的妻子儿子控制在手里,然而第一次召见,她伪造陛下传召被看破,有去无回。第二次她想要直接叫人捉拿,被莫殷其阻拦下来。

莫殷其说:“我可以登基,但你不可以动康王府的人,否则这皇帝我不当,穿上了龙袍我也会脱下去。”

杨锦衣震惊了:“我是你的母亲,我们才是亲人。你难道还惦记一个和你竞争皇位的人吗?”

莫殷其疲倦:“母妃,做人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好。”

他不觉得这个强行登基,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刀子架在大臣的脖子上,逼着他们为了性命、为了亲人认同莫殷其的存在,簇拥着莫殷其登基为帝,这就是在玩火,一不小心就会自焚。

有那性格刚烈的,例如孙家老太爷,吏部尚书当年便要死谏先帝,如今哪受得了受人威胁,当场便要来个二度自杀。亏得小老头上了年纪动作慢,被兵部尚书等人拦下,才没有血溅当场。

然而孙家如今除了他上有两子在朝为官,妻女都在宫中被扣着,着实硬气不起来。

大多数人都在沉默僵持着。

霍长歌考虑到将军、莫云渊都在外征战,这个时候闹起来,很难保全月牙和孩子的平安,最终选择退一步,暂时同意莫殷其登基,同时让肖张暗暗收集杨贵妃毒死先帝的证据,等莫云渊回来后再做打算。

他态度的软化,让局势变得微妙起来,毕竟谁都清楚霍家是大皇子一系。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把先帝下葬了再说。

停灵七天,后宫妃嫔大臣妻眷通通哭灵,一直扣在皇宫,没有离开。

先帝的陵墓倒是很早以前就修好,莫殷其让月牙抱着孩子相送,文武百官沉痛的告别了先帝。大概所有人都在想,先帝要么死晚了,要么死早了。

先帝下葬后,在大家心照不宣的默认下,莫殷其得以登基,简陋的连登基仪式都没有,穿的还是先帝的龙袍,很宽松,被捧着强行坐在了龙椅,上雕刻有威武龙腾,饰以金漆,以显示皇帝的尊贵和高尚的地位。

相传魏征曾问过唐太宗:您知道为什么您是皇帝吗?

唐太宗说了很多结果魏征都不认同。

魏征说,因为您坐在这把龙椅上。

这么好的位置又能坐多久呢?

第一个早晨,莫殷其下旨册封杨锦衣为太后,江淮为皇后。户部尚书表示连年征战,户部空虚,拿不出什么钱来,于是连太后和皇后的册封都一切从简。

早朝在一片诡异的沉浸中结束。

朝臣沉默的没有任何事情禀报,莫殷其就像是被戳瞎了眼睛,戳聋了耳朵,在割掉了舌头,摆在了皇位上。

但他很平静的让太监宣布了退朝。

下朝后,莫殷其前往御书房查看奏折,内阁送来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他批阅都没什么兴致。将奏折扔到一边,笑眯眯的问:“你们说,最后我会死在谁的手里呢?”

御书房里伺候的小太监扑通一声,全都跪在地上,冷汗直流。

只有顾二还站着,他从前便是明王的护卫,如今莫殷其登基,他倒没领个一官半职,但始终伴随在莫殷其左右。

他挥了挥手,让其他太监退下屋内只留二人。

他道:“陛下心情不好也不该说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