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野了的李嗣源(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因李嗣源决定去汴州祭天, 朝廷上下顿时忙了起来。

首先要决定是跟着出巡的护卫, 李嗣源和冯道安重诲商量后, 决定除了保卫京师兵力,其他都跟着李嗣源去汴州祭天。这些军队呆在京城每天耗费的粮食十分巨大,各州县的赋税之所以要千里遥遥运到京城, 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供养京城的军队, 毕竟京城就那么大,产的粮食有限,十几万军队一来, 不用一个月,就能把京城吃穷。大军这么跟着李嗣源一走, 京城的压力顿减,也就不必运这么粮到京城了。

其次要考虑的就是随驾的大臣,这次大军跟着去了, 安重诲身为枢密使,掌管兵权, 自然得跟着去, 孔循兼着汴州刺史,当然也要跟着去。至于三个宰相, 李嗣源想了想,决定让郑珏跟着,冯道和崔协留守京城。

李嗣源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他一走, 京城必须得有一位震得住的宰相监国, 郑珏和崔协就不用想了,所以冯道必须留下来,而冯道留下来,留郑珏就不大合适了,郑珏比冯道进政事堂早,总不能越过郑珏把监国给冯道吧,所以李嗣源干脆把郑珏带上,冯道崔协留下,这样既能显示自己对郑珏的恩宠,又能名正言顺的让冯道监国。

果然,郑珏一听跟着去祭天,十分乐意,老爷子乐呵呵跟着李嗣源去旅游了,而冯道留下也名正言顺以宰相身份监国。

最后,朝中大臣凡是排上名号的想跟着去找找门路,都上了随驾的名单。

天成二年九月,李嗣源带着冯道从户部拨的一大笔钱,和文武百官,还有几万兵马,在冯道等留守官员的相送下,浩浩荡荡朝汴州赶去。

……

李嗣源走后,冯道就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监国生涯。

对于别人来说,能监国可能是一件激动的睡不着的事,可对于冯道来说,呃……其实和以前也没什么差别,李嗣源在京的时候,也是冯道一人在政事堂干活,冯道说什么就是什么,李嗣源几乎不怎么插手,而如今,大概也就少了汇报这一项。

所以李嗣源走后,留京的众人很快就发现,除了三省六部的人少点,皇帝走没走其实没啥差别!

众人:……

当然要说完全没差别也不对,皇帝走了还是有一条好处的,那就是不用上早朝了。

大家终于不用隔五天起一个大早了!

在大冬天,这绝对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

可能是由于不用上早朝,大家以往的紧绷弦也没有了,而当政的冯道素来讲究无为而治,只要大家干完活,冯道也从不讲究点卯问题。所以众人每天天大亮悠悠去各部坐堂,下午,看着没什么事,大家再悠悠的回家。

一晃眼,两个多月过去了。

这日,政事堂。

冯道处理完政务,有些心神不定。

临近年关,他总觉得自己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具体是什么事,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忘了办年货?

不对,这事素来是冯文操办,从来不用他操心。

忘了给媳妇写信?

没有啊,他前两天才写了,冯道本来春天就想接家眷进京的,结果小儿子冯吉突然出痘,弄得老家一阵兵荒马乱,冯道吓得半死,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不过按照风俗,冯吉得在家供一年痘神娘娘,所以他媳妇只能在家陪着。

忘了朝中大事?

冯道看着都已经处理好的政务,他素来每日事每日毕,从无拖延。

那到底忘了什么?

冯道按按太阳穴。

就在冯道纠结不已时,在旁边喝茶崔协悠然的翻着书,随口问了一句:

“可道,这就快过年了,陛下还没回来,咱们是不是该上个请安的奏章啊!”

冯道身子一僵,终于想起他忘了什么了。

皇帝!

皇帝呢?

大过年的,皇帝跑哪去了?

从洛阳到汴州,不过四百余里,走水路,顺流而下,一日可达,走陆路,骑马,三四天的功夫,哪怕步行,十天也走到,就算带着粮草,半个月也到了,所以一去一回,包括祭天,皇帝肯定也能在过年前赶回来。

而且皇帝必须在过年前赶回来,因为随行将士的家属都在京中,将士们得回家过年啊!

要不很容易造成军属怨念,军心动荡。

心知坏事的冯道立刻八百里加急传信给李嗣源:

陛下,过年了,求速归!

*

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