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在冯道屡次上书, 想请皇帝再挑两个宰相进政事堂干活时, 丰收的浪潮又来了。
冯道顿时没空管宰相的事了, 一门心思都用在秋收上。
因着今年春里旱,夏收和秋收普遍晚了些,不过好在后面雨水还可以, 倒也没出现减产的问题。
冯道之前还担心这个事, 看到账册终于放下心来,等冯道把账册呈给李嗣源,李嗣源天天紧张国库的“穷病”再一次不治自愈了。
冯道松了一口气, 心道皇帝终于能安稳睡几天好觉了,却不想他这口气还没松完, 就被睡了一晚的李嗣源噎住了。
李嗣源:朕要去汴州祭天!
以前李嗣源天天紧张天下收成好不好,自然没心思想别的,可如今已经大丰收了, 李嗣源放心了,可不是又想起出去旅游了!
冯道顿时头疼, 上次皇帝跑出去, 就和掉了线的风筝似的,差点捡不回来了, 这次秋收刚过,陛下又要出去,谁知道整什么蛾子?
冯道只好亲自进宫去劝李嗣源, 陛下, 您去年刚祭了天, 今年就不必了吧?
李嗣源现在正如想要放飞的笼中鸟,哪里能劝得住,当即眼巴巴看着冯道:
爱卿,今年春里天大旱,肯定是朕侍奉上天不够诚心,等去了汴州,朕一定沐浴斋戒,好好祭天,祈求明年风调雨顺!
冯道满脸黑线,您要真想祭天,在洛阳城外就祭了,用得着非跑汴州么?
不过皇帝都这样说了,冯道也明白,他留的住皇帝的人留不住皇帝的心,呃,现在人也留不住了,只好捏着鼻子,陛下,那您去祭天吧!
李嗣源顿时大喜,立刻下诏:
朕要去汴州祭天!
李嗣源火速叫来安重诲,商量去祭天的人选,并派内侍去通知后宫,打算带着自己后妃一起出行。
冯道看着李嗣源热火朝天的忙碌着自己出巡的各项示意,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顺手给李嗣源的出巡队伍中塞了一把翰林学士。
陛下,赵凤、李愚、刘昫、和凝您带着,等回来您挑几个进政事堂吧!
同时冯道偷偷私下告诫赵凤,你是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不是御史,收收你那喷人的习惯。
冯道知道皇帝一直迟迟不肯任命新宰相,主要对他推荐的赵凤有些不满,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毕竟他现在主政政事堂,皇帝对他很是信任,也没故意塞个和他不对付的人和唱反调的念头。
其实这要是别人,冯道也就不管了,可偏偏是赵凤,赵凤虽然嘴上好喷人,可能力却是一等一的,赵凤素来有急智,处理事物也能独自决断,这恰恰是当宰相最需要的,冯道又不是安重诲,希望自己副手只是应声虫。
所以冯道还是想努力推赵凤一把。
可能是李嗣源气消了,也可能是将要去汴州旅游太高兴,李嗣源这次倒没拒绝,直接大手一挥,把翰林院都打包带上了。
然后李嗣源拿着冯道拨的钱,带着自己的护驾大军,兴高采烈的去汴州了!
李嗣源:汴州,朕来啦!
……
李嗣源这次带着大军去汴州可谓轻车熟路,先照例参观了一遍沿途的粮仓,然后又在汴州看到从运河而来的络绎不绝的运粮官船。
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李嗣源欣喜之余,吃水不忘挖井人,打算写篇文章好好褒奖一下冯道。
说来也好笑,以前历代都是宰相写文章吹捧皇帝,等到李嗣源这,皇帝一高兴就开始吹捧宰相。
拜李嗣源所赐,现在不仅朝中文武百官知道朝中出了个萧何管仲再世的宰相,就连南方十个国,北方契丹,甚至连东北的高丽,都久仰冯道大名。
尤其是契丹,现任契丹之主耶律德光,在他爹耶律阿保机、他老师韩延徽启蒙,又经过李嗣源的洗礼,现在对冯道的崇拜已经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止,上次在和朝廷通国书时,除了问安皇帝李嗣源,居然还特地问了一句冯宰相安否。
弄得冯道一头雾水,浑然不知道自己哪被北方的契丹之主惦记上了。
李嗣源写文章肯定不会自己写,当然是找个学士来,好在这次冯道把翰林院给李嗣源带上了,李嗣源挑了挑,选中文笔最好的李愚,命李愚写篇褒奖冯道文章。
李愚出自赵郡李氏,自幼好古文,文章曾名满洛阳,听到皇帝命他写,当即一挥袖子,文不加点,一篇赞誉冯道的文章就出来了,而且为了显示自己有文采,李愚还处处用典,整篇文章古朴大气,连李嗣源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看了都觉得写的很好。
李愚写完,李嗣源就派人把文章和一些赏赐八百里加急送往洛阳。
按理说冯道收到李嗣源如此褒奖,理应觉得十分荣耀,可谁想到在政事堂的冯道收到李嗣源送来的褒奖文章,却勃然大怒,甚至直接把文章退了回去。
冯道嫌弃李愚写的文章太差!
不仅如此,冯道还直接给李愚一份调令,迁李愚为太常卿。
这一下可引起轩然大波了,不说李愚写的这篇文章还不错,就算李愚写的不怎么样,这事冯道你也做的太过分了。
皇帝找人写篇文章褒奖你,你不但不感激,反而给退回去,还处罚了写文章的人,这说的小了是不识好歹,说的大了可就是目无君长。
一时间,朝臣议论纷纷。
以萧希甫为首的御史台甚至开始弹劾冯道。
不过相对于激愤的百官,李嗣源反倒没觉得什么。
李嗣源现在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怎么看冯道怎么喜欢。
冯道不是觉得这文章写得不好么?
那肯定就是他李愚写的不好!
朕再找个写的好的,李嗣源当即把刘昫叫来,让他再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