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据说有年轻人屏弊了老妈的微信圈,是因为真的不想看。
“我走过最长的路,是爸妈朋友圈养生的套路。”夏小娴见过朋友圈出现这句话,配的图是大哭的表情包。
夏小娴关心的问了一下,是她老妈花了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买了一张床垫。
当时拿三千多块钱一个月的夏小娴简直被惊呆了。
“我妈说那床垫能提高免疫力、提高记性力、促进血液循环、抗皮肤氧化。”小妹最后给夏小娴发了这么一句话:“我发现我活了二十八年消费观念还没有我妈超前,我一个月工资不到五千,我妈转眼之间就用掉我四五个月的工资款。”
夏小娴知道,她妈妈是一个工厂的工人,退休工资也就一千多点,平时吃穿都特别的节约。
这会儿真的是入了坑了。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好了,让退掉怎么也不退,还骂我不孝顺。”小妹发过来一句话:“大约我是真的不孝吧,但凡我有精力多回去几次,多陪陪她,也不至于就被那些人洗脑了。”
夏小娴沉默无语。
这个问题是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
父母在,家在。
每每放假会想着回家,因为有里有牵挂的亲人。
当自己有一个家的时候,却也有了身不由已的问题存在。
公司要加班、放假时间短全花在路上、再就是工薪阶层,来回跑一趟一个月的工资也就花光光了。
夏小娴以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的。
不说以前,就是现在,李国庆收入稍微高一点,但是收入高开销也大,她每个月的余额也不足两千存进银行。
儿女的各种无奈,父母的孤单,让他们更容易走进别人精心编制的温馨包围圈。
平时舍不得吃穿的钱就大把的扔进了坑里面。
甚至有博士生辩不过被洗脑的父母尴尬。
各种保健品也层出不穷。
什么一双鞋垫能治失眠,听老人说有心脏病立即改口说放腋窝下能治心脏病等等。
这些明显的骗局却让老人们深信不疑。
不怪别的,是因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能活着已经成了老人唯一的心愿。
加上儿女们的忙碌疏于照顾和交流,有那么一部分人就瞄准了这个空缺,瞄准了老人的退休金。
特别是空巢独居的老人更成了他们眼中的猎物。
夏小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直坚信有病吃药,没病不乱信的道理。
哪怕她现在接受了这种膏那种茶,还是特意叮嘱家里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体,有病就要去看医生。
小问题就拖,等到有大问题的时候年轻人回去时就晚了。
邻居苏大爷的事让夏小娴心里还是塞了几天。
一年一年的回到村里,熟悉的脸越来越少,老人们老去了,孩子们长大起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也不再是诗里的内容,而是现实的写照。
家族群里,大家也感慨不已。
“下周回家,哪些回。”堂兄发了一条信息。
下周又不放假二不过节。